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 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季氏将伐颛臾) (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刺客列传) ( 4)爽籁发而清风生, 。(王勃滕王阁序) ( 5) , 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7)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 8)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 10)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
2、黟然黑者为星星。(欧阳修秋声赋) 答案:)则修文德以来之 ( 2)申之以孝悌之义 (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纤歌凝而白云遏 (5)飞湍瀑流争喧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只是当时已惘然 (8)今宵酒醒何处 ( 9)斜光到晓穿朱户 ( 10)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横行 /横暴不法落空 /失魂落魄薄饼 /厚此薄彼 B蹊跷 /独辟蹊径拮据 /据为己有强迫 /强颜欢笑 C着落 /不着边际薄荷 /荷枪实弹供需 /供不应求 D行款 /道行很深伺候 /伺机而动累赘 /累及无辜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3、分) A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大陆 11天拿下 4亿票房,国产影片让子弹飞亦步亦趋,上映以来异常火爆,与阿凡达共享最快破 4亿记录。 B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餐饮商家为了蝇头微利,在食品烹饪过程中偷偷地使用地沟油,这种以百姓健康换取商业利润的做法不可取。 C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确保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消息一出,大快人心。 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重读鲁迅经典,是为了使鲁迅精神 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在 “去政治化 ”的口号下一味丢弃鲁迅思想的精髓。 C扬州中学、南师附中、苏州中学、常州中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被誉为是江苏省重点中学的 “四大名旦 ”。 D曹禺逝世 15年,如今我们依然怀念曹禺 不仅因为我们一直沉醉于曹禺作为戏剧诗人的特殊艺术魅力中,还因为刚刚过去的 201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5、成下列各题。 (18分 )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注:同 “欣 ”)合无间。姑任举一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这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 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
6、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 “见 ”字最紧要。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 “见 ”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 “见 ”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 “见 ”必为 “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 “直觉 ”见出来的,它是 “直觉的知 ”的内容而不是 “名理的知 ”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 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
7、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 “它是一首唐人五绝 ”、 “它用平声韵 ”、 “横塘是某处地名 ”、 “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 ”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见 ”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见 ”为 “见者 ”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含有创造性。 “见 ”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 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躯体,
8、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这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 “移情作用 ”。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 “残菊犹有傲霜枝 ”句的 “傲 ”, “云破月来花弄影 ”句的 “来 ”和 “弄 ”,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小题 1】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 6分) 【 小题 2】 “直觉的知 ”和 “名理的知 ”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 “移情作用 ”。( 6分) 答案: 【小题 1】画境(
9、戏景)突现 凝神注视 忻合无间(每词 2分) 【小题 1】 “直觉的知 ”指专注于 “见 ”的对象的本身而不顾及其它, “名理的知 ”指与 “见 ”的对象有关的联想或意义。(每点 3分) 【小题 1】直觉作为前提:作者心情悲凉迷离,凝神观照,心中只有这一刹那亦真亦幻的画境。( 2分)以人情衡物理,人情物理互相渗透( 2分)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的 “愁 ”、 “泣 ”二字。( 2分)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如默默饮泣。 (答 “明月不谙离恨苦 ”不给分,以明月的无情衬作者的有情,不能算作移情。只答出 “愁 ”、 “泣 ”二字中的一字,最高给 3分
10、。若脱离文中的论述分析移情作用而言之成理的,最高给 4分。) 【小题 1】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 “吾先生 ” 杨绛 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 “吾先生 ” 就是 “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 “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
11、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有一次我和女儿进 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 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 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 我和女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黄桃熟了,虞先生给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 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一小部分工人 大约一两个 不称 “吾先生 ”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过些时再去,称 “吾先生 ”的只两三人了。再过些时,他们 的 “吾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第一 学期 语文期末 考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