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或命巾车, 。既窈窕以寻壑, 。归去来兮辞 ( 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滕王阁序 ( 3)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 。陈情表 答案: 或棹孤舟。亦崎岖而经丘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犹蒙矜育,特为尤甚 选择题 选出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孙权刚下定决心共同抗曹,周瑜就觉得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决定杀他。鲁肃不肯,建议派诸葛瑾去招孔明事吴。诸葛瑾到驿亭见孔明,孔明知道他的来意,反说诸葛瑾。诸葛瑾无功而返,周瑜大怒,杀了瑾全家。 B关羽与黄忠大战于长
2、沙城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又大战,关羽正要施展拖刀计,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因感激关羽义气,第二天黄忠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拜,关羽遂得长沙。 C庞统一心争功,不听众人劝阻,要从小路攻雒城。七夕这日,行前,刘备见庞统马不好,就将 自己的白马换给他。张任伏兵在落凤坡,见骑白马的人来,以为是刘备,就大放箭,可怜庞统死在乱箭之下,年仅 36岁。 D诸葛瑾赴成都哭求孔明还荆州,孔明又哭求刘备。刘备就写书与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关羽不肯。陆逊请关羽于陆口赴宴,企图杀之。关羽只身一人前去赴宴,席间谈笑自若,又佯醉扣住鲁肃的手,扯至江边。关平飞船来接
3、应,关羽平安归去。 E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想采用华歆之计除掉曹植,限其七步作诗,曹植行七步而诗成。但曹丕又嫌迟,并要求以 “兄弟 ”为题应声为诗一首,曹植竟然当即口占一诗: “煮豆燃豆萁,同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也潸然泪下,又有母亲卞氏求情,就暂且贬曹植为安乡侯。 答案: A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题。( 9分) 陶诗 “远人村 ”新解 现代人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一句中的 “远人村 ”的诠释大略分成了 “远方的村落 ”和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 ”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 “远人村 ”译为
4、“远方的村落 ”,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 “暧暧 远 人村 ”,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 “依依 墟 里烟 ”。 “墟 里烟 ”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 村 ”。于是就出现释 “远人村 ”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的说法。此说法颇有 “六经注我 ”的嫌疑。 “远人 ”一词,古即有之,论语 季氏中即有: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所云 “远人 ”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 “远 ”。 “夷狄 ”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 ”,因为在当时, “夷 狄 ”是被排除在 “人 ”之外的。 “远 ”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 “
5、华夷之辨 ”,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 “远人 ”从地域距离的 “远人 ”,衍变到 “文化距离 ”的 “远人 ”,向春秋时 “夷狄 ”的意义靠拢。这时的 “远人 ”和 “夷狄 ”,都可指称 “华夏 ”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 “华夏 ”教化,得到 “华夏 ”认可,较 “夷狄 ”而言, “远人 ”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 “华夏 ”而已。自秦汉以后, “远人 ”开 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 “夷狄 ”的外延。 三国两晋之时, “远人 ”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远人 ”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 ”靠得更近, “远人 ”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
6、 “夷狄 ”,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 “夷狄 ”,后慢慢被融入汉 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 “夷狄 ”。而在秦汉时被称为 “夷狄 ”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 “中夏 ”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 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 “夷狄 ”,而被称为 “远人 ”。东晋时 “远人 ”的涵义即是如此。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 “远人村 ”,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 ”是异族人
7、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 “村 ”字本身。 “村 ”这种 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 “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 (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 ), “村 ”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 “远人村 ”,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 ”,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 “远离人世俗情 ”的 “大义 ”,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 “异族 ”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 “远人村 ”新解,有改动)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远人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远人 ”在论语中泛指生
8、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 B春秋时的 “远人 ”并不包括 “夷狄 ”,因为在当时, “夷狄 ”是被排除在 “人 ”之外的。 C到了秦汉时期, “远人 ”向春秋时期 “夷狄 ”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 D秦汉以后, “远人 ”词义的外延扩大,将 “夷狄 ”也包含在其中。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 “暧暧 远 人村 ”,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 墟 里烟 ”,而 “墟 里烟 ”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 村 ”。因此作者不赞同将 “远人村 ”解释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 B东晋时期,在
9、秦汉时被称为 “夷狄 ”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 “夷狄 ”,而被称为 “远人 ”。 C “夷狄 ”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 “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 “村 ”的分布更加普遍。 【小题 3】请说明作者认为的 “远人村 ”的本意,并简述其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 D 【 小题 1】 A 【小题 1】所谓 “远人村 ”,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理由: 三国两晋之时, “远人 ”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
10、别。 陶渊明归隐故乡庐江,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南蛮异族混居在一起。 【小题 1】原文说 “远人 ”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 “夷狄 ”的外延。而不是将 “夷狄 ”也包含在其中。 【小题 1】从对仗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 “远人村 ”不能译为 “远方的村落 ”,与作者的观点无关。 【小题 1】第一问( 1分) 理由:各 1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题。( 16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 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
11、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年轻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 ,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 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 “我不念了,没用! ” “啥? ”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 “啊! ”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
12、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 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痛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 下来,父亲的手在流血! 一声惊叫,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禁不住阵阵剧痛,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误打,挺拔的腰板 “扑通 ”坐地。 夜,黑得出奇。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福建省 莆田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