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6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 1450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 3D打印机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分数:2.00)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19世纪,科
2、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 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 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 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材料说明(分数:2.00
3、)A.真理并不只有一个B.逻辑证明是不可靠的C.人们已经穷尽了对海底生物的认识D.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分数:2.00)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6.“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
4、言说明(分数:2.00)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7.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8.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掌握着真理B.人民群众代表先进阶级利益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9
5、.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原意的是(分数:2.00)A.费尔巴哈没有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直观地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B.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D.1日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10.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 年 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
6、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 年 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11.宋代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分数:2.0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
7、物主义的分歧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纤维、基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分数:2.00)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3.电脑算命,即在电脑上用软件算命。网站将批语和不同的出生时间进行匹配,匹配完毕后。形成一个系统,把这个程序系统挂在网站上,就可以供到访的网友使用了。网友在使用这些电脑程序算命的时候,输入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匹配,得出生辰八字、五行、运势、健康、性格等内容。但这些批语有时会出现前后矛盾的
8、情况,并且多数时候是给出固定的条文,不是连贯的文字。下列关于电脑算命的认识正确的是(分数:2.00)A.肯定了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B.否认了联系具有普遍性C.肯定了联系具有客观性D.用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1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5.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分数:2.00)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6.1984年 1月 3
9、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分数:2.00)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7
1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十几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分数:2.00)A.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9.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
11、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分数:2.00)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0.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哲学的角度看,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分数:2.00)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D.事物的联系是人所赋予的21.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种观点(分数:2.00)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作用B.贬低了感性认识的作用C
12、.强调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D.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22.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老虎咬人导致一死一伤,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但在舆论场,越是外围、不在场的人,越热爱归因,而且有一种“迫切归因”的癖好事情刚发生,一些人就凭着一些道听途说的碎片化信息,试图“一锤定音”,原因出在哪里、问题根源在何处、责任在谁,各种分析头头是道。一些人不仅迫切地归因,而且还喜欢“单一归因”,抓住某个不确定的局部细节,就以为掌握了全部的事实真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视其他可能的原因,把可能的单一原因当成绝对真理,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出来。这种思维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00)A.真理是全面的B.因
13、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C.有其因必有其果D.认识具有反复性23.对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革命理论决定革命运动的结果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D.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24.恩格斯说,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国家(分数:2.00)A.会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B.仅仅具有政治统治职能C.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D.是随着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2
14、5.上层建筑既具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上层建筑不会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们之间总会有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分数:2.00)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B.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上层建筑有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D.上层建筑有时会维护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26.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分数:2.00)A.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
15、响D.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27.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最高人民法院C.诗歌D.社会意识形态2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29.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反映的哲理有(分数:2.00)A.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在内容
16、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意识依赖于物质30.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D.意识形式的差异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31.自 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
17、亩产(1 亩约等于 0067 公顷)达到 6897 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分数:2.00)A.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造自然规律B.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造客观世界C.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要尊重客观规律D.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2.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杨震拒收馈赠表明(分数:2.00)A.客体属性是否有价值以人的需要为基准B.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C.价值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D.客
18、体属性是以人的感觉而存在的33.20世纪 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分数:2.00)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C.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D.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34.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包括(分数:2.00)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B.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
19、向三、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2.00)35.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共度一生。苏格拉底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这三个徒弟走在麦田地里,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他很是后悔,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第一个弟子的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然而当他快到终点时才
20、发现,就在他犹豫不定的过程中机会全错过了。到最后他只能随便摘取一枝匆匆了事。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分数:4.00)(1).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分数:2.00)_(2).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西红柿是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爱的食物。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作“狼桃”。由于艳丽诱人
21、,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 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有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1830 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将它们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大胆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 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
22、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全镇几千居民都涌到法院门口,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 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晕过去,了。不一会儿,10 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
23、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分数:4.00)(1).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罗伯特能够成功证明“西红柿没有毒”?(分数:2.00)_(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6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 1450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 3D打印机将在未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0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