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产或加工产品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陶器 B海水晒盐 C冶炼生铁 D粮食酿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烧制陶器,利用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是由于水分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没生成了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冶炼生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金属加工
2、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 25%的 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 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 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NaNO2+NH4Cl= NH4NO2+X 第二步: NH4NO2=N2+2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NO2的名称是硝酸钠 B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第一步反应中 X的化学式为 NaCl D第二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NO2的名称是硝酸钠,正确, B、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是 NH4NO2,不是 NH4NO3,不可用作氮肥,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可推出第一步反应中 X的化学式为 NaCl,正确, D、第二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变为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名称,化学肥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基本反应类型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先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再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采用化学方法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
4、除去杂质, 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理手段也可以, A、除去 O2中 HCl气体,先通过 NaOH溶液,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正确, B、除去 NaOH中 Ca(OH)2溶液,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虽然能除去 Ca(OH)2,但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 Na2CO3溶液,这样引入新的杂质 Na2CO3,错误, C、除去 NaCl中 Na2CO3,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虽然能除去 Na2CO3,但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这样引入新的杂质 Ca(OH)2,错误, D、除去 CaO 中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aO 和Ca
5、CO3都会与稀盐酸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 NH4NO3、 CaCO3、 KCl 三种固体(水) B CaCl2、 Na2CO3、 K2SO4三种溶液 Ba(OH)2溶液 C Cu、 Fe、 CuO 三种固体(稀盐酸) D MgCl2、 NaNO3、 K2CO3三种溶液 Ca(OH)2溶液 答案: B、 D 试题分析: 要把不同的物质区别开来,应与加入的物质产生不同的现象, A、NH4NO3、 CaCO3、 KCl 三种固体(水), 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CaCO3不溶于水, KCl不溶于水,可以区别,正确,
6、B、 CaCl2、 Na2CO3、K2SO4三种溶液,加入 Ba(OH)2溶液,其中 Na2CO3和 K2SO4都能与 Ba(OH)2溶液反应,并且都形成白色沉淀,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区别,错误, C、 Cu、Fe、 CuO 三种固体,加入稀盐酸, Cu 不与盐酸反应, Fe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 CuO 与盐酸反应,溶液变为蓝色,可以区别, D、 MgCl2、 NaNO3、 K2CO3三种溶液,加入 Ca(OH)2溶液,其中 MgCl2和 Ca(OH)2反应生成 Mg(OH)2白色沉淀, K2CO3也与 Ca(OH)2反应生成 CaCO3白色沉淀,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区别,错误,故选 B、
7、 D 考点:物质的鉴别 如图是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30 时 ,向 100克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时 A、 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30 降温到 10 ,变成不饱和溶液 D 30 时,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 2、两曲
8、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 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 A、 3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所以向 100克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 B、从图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A、 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因为 A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从 30 降温到 10 ,会析出晶体,溶液仍然是饱和,错误, D、 30 时,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 C 某同学的化 学笔记本上记
9、录了很多化学知识。以下是其中的四个知识点,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所蕴含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C铝的抗氧化能力强是因为铝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农业上,可以用碱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如氢氧化钠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都是通过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蕴含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正确, C、铝的抗氧化能力强是因为铝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正确, D、农业上,可以用碱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
10、石灰,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金属的化学性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碱的用途 同学们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 HCl、 NaOH、 NaCl B KNO3、 NaCl、 AgNO3 C CuSO4、 H2SO4、 NaCl D NaOH、 Na2CO3、 NaCl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A、 HCl、 NaOH、 NaCl中的HCl和 NaOH会发生中和反应,不能共存,错误, B、 KNO3、 NaCl、 AgNO3中的 NaCl和 AgNO3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错误, C、 CuSO4、 H2SO4、 NaCl中的 CuSO
11、4溶液呈蓝色,与无色溶液相矛盾,错误, D、 NaOH、 Na2CO3、 NaCl相互之间不会反应,且都是无色溶液,正确,故选 D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征离子的颜色 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理念的是 A日常生活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公交出行,少用私车 C为便于使用,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D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日常生活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 “白色污染 ”,正确,B、公交出行,少用私车,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C、为便于使用,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浪费电,不符合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理念, D、随
12、手关灯,节约用电,符合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理念,正确,故选 C 考点:低碳减排 下列对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均可用于食品包装 B普通玻璃和有机玻璃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羊毛和化纤制品被灼 烧时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D铝合金、不锈钢、储氢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聚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但聚氯乙烯一般加工成电线的绝缘外皮等,错误, B、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但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C、羊毛被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化纤制品被灼烧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错误, D、铝合金、不锈钢、储氢合金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 D
13、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机非金属材料,天然纤维,金属材料 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A水 B食盐水 C鸡蛋清 D肥皂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实际上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质了,所以为了减轻毒性,可以服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鸡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选 C 考点:人体重要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 “花气袭人知骤暖 ”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D微粒在不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基本性质: 1、质量、体
14、积都很小, 2、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其中 “花气袭人知骤暖 ”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故选 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错误, B、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 其中二靠是: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正确, D、称量物放在左盘, 砝码放在右盘,放反了,错误,故选 C
15、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为了区别 O2与 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倒入少量 NaOH溶液,振荡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 15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区分物质,应从物质的性质不同点出发,并且发生变化时要有不同的现象,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以区分,正确,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区分,正确, C、分别倒入少量 NaOH 溶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省 泰州市 港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