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明师教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明师教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明师教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明师教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答案: C 试题分析:流星落在月球上,会产生剧烈振动发声,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会听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声音; C选项正确,选填 C. 考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
2、的透镜。( 4分)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观察 A图,光线经过透镜后远离主光轴被发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填凹透镜:观察 B图,光线经过透镜后向主光轴方向偏折被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填凸透镜;同理分析,图 C填凹透镜,图 D填凸透镜。 考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
3、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对照各选项, A、B、 D错误, D正确,选填 C.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通过小强眼睛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由于小强眼球前后距离偏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偏强,是近视眼。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对照各选项, A正确,选填 A。 考点: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4、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 “短 ”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在眼中成的虚像,A不符合题意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符合题意,选填 B;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 “错位 ”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不符合题意;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来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红外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且对人体无害,家用电视机常用遥控器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D正确,选填 D;次声波易于人
5、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害,紫外线过强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 焊接、碎石、杀菌消毒、成像等 考点:次声波、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 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A响度不够 B音量不够 C频率不够 D音色不好 答案: C 试题分析:老师发音偏高到了高音区,是指老师发声音调高,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多数同学唱不上去,是由于声带振动频率偏低造成的,而每个人声带结构等有差异,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发声频率范围。对照各选项, C符合题意,选填 C。响度与振幅有
6、关, A不合题意;音量也是指响度, B不合题意;音色与材料种类、结构、发声方式等有关, D不合题意。 考点:声音特性应用,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声音特性辨析。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快,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对照各选项, A错, B正确, C错;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不能说明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而是说明声音
7、传播到了水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选填 B 考点:声音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防止无规律振动产生噪声 A最合理,选填 A. 考点:噪声防治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
8、、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错;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错;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确;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错。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凹透镜成像规律。 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成的像是倒立的, A 正确,不符
9、合题意;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要么是光的反射产生的平面镜成像,要么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物体的虚像, B正确,不符合题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C正确,不符合题意;平面镜可以使物体成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这样就使房间里的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距离是物距的 2倍,看起来可以使房间的面积 “增大 ”1倍,起到扩大视野空间的效果, D不正确,选填 D。 考点: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看见水中的 “月亮 ”,水中的 “月亮 ”到水面 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
10、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 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 10cm。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中的月亮是月亮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A错;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B错;幻灯机投影灯片时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相距在两倍焦距以外, C正确,选填 C;放大镜是凸透镜,物距等于 1倍焦距时不成像,用焦距为 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
11、之处,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略小于 10cm, D错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反射 了太阳光, A不正确;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8m/s,B不正确;影子是由于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的直线传播,光没有照到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暗,形成影子, C正确,选填 C;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不正确。 考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速,光的反射。 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
12、中的哪一种(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组装而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通过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选项 D正确,选填 D。 考点:潜望镜的组成,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现象中,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错误,符合题意,选填 C;平行
13、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B正确,不符合题意;入射的平行光束经漫反射后,向各个方向传播,不再是平行光束, 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反射规律,漫反射、镜面反射特点。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 “隔音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墙是固体,隔墙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A正确,不符合题意; “震耳欲聋 ”是指声音响度大, B错误,符合题意,选填 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常利用这一特点来辨别发声者是谁, C正确,不符合
14、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固体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辨别与应用。 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 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为 20Hz
15、20000Hz, 一切振动都发声,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有的振动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是听不到的,但也叫声源,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 甲是1Hz的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不到;乙是 105Hz的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不到;丙: 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能听到选填 C 考点:声音的产生,超声波,次声波。 实验题 如图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玻璃能更好透光, 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 B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教育 年级 上学 期期 模拟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