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土壤肥力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少热量散失 D降低空气湿度 【小题 2】 2014年 7、 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减低夜间的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发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冬季蔬菜大棚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棚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增
2、加大棚内温室,同时也使得水份不易散失,增加空气湿度,但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故选 C。 【小题 2】 7、 8月份南京炎热干燥,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使农作物免受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也使农作物水份不易蒸发,故选 D。 考点:蔬菜大棚原理的考查。 (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 并 简述的形成过程。( 3分) (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 因。( 3分) (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4分) 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 1分),冰川侵蚀形成( 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
3、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分) (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 1 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1分),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1分) ( 3) 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 1分) 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1分); 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 1分), 海运便利( 1分)。 试题分析: (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 2)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冬季时
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较强,中纬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此外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给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冬季时陆地上气温相对较低,这样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交通、资源来分析。甲半岛纬度位置较高,东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 低,气候相对较温暖;由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可知:该半岛东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此外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都适合人口的居住。 考点:峡湾地貌的形成、雾的成因、人口分布原因的考查。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水量盈余率 =流入量 /流出量 )。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
5、,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小题 2】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针叶林带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水库盈余率 =流入量流出量,大于 1说明注入量大于流出量,水量增加。小于 1表明水库的水量在减少。读图,每年的 4-9月,水库的水量都在减少, 10-次年 3月,水库水量都在增加,所以最高水位出现在 3月份,应选 C。 【
6、小题 2】根据材料该水库位于北半球, 7月份是夏季,水库水量减少,说明降水少,水库要放水。 1月份是冬季, 冬季水库水量增加,说明降水多,水库在蓄水,所以该地位于冬季多雨区,故应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选 B。 考点:水库蓄水及自然带的考查。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 ,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 ,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 ,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 ,呈多边形或近圆形 ,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 ,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 1】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7、 地形起伏较大 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有充足的水分 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 B C D 【小题 2】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可知要有融化、冻结过程,则当地气温在 0 左右波动,且有充足的水分,而材料中 “粗细物质 ”“泥土和小岩层 ”可知岩石颗粒大小不一,故应选 B。 【小题 2】选项中气温在 0 左右的为纬度最高的西伯利亚平原,故选 C。 考点:石环地貌的考查。 图甲是 2013年 5月 15日 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8、图,图乙是 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甲中对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小题 2】图乙所示 气候类型与图甲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 -甲 -乙 B -乙 -丙 C -丙 -丁 D -甲 -丁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故降雨受冷锋影响,故 A对;乙地在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故 B错;丙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天气
9、晴朗,故 C错;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故 D错。故选 A。 【小题 2】由气温与降水量分析可知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地中海气候,而甲为温带海洋气候,乙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故选 D。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考查。 请结合某年初冬某日雾霾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此次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 ) A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 B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 C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地区,各地能见度都很差 D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辽中南地区最为严重 【小题 2】当日,滚滚雾霾漂洋过海,使日本局地的天空呈
10、现朦胧感。促使雾霾东行的动力可能是( ) A千岛寒流 B日本暖流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天气状况差的区域在东部,最差在北京周围,故北京周边雾霾最严重。故选 A。 【小题 2】日本在北京东方,故应受到来自西边盛行风的影响,冬季时其风为西北季风,故选 D。 考点:雾霾的考查。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 增长() 0 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 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11、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 2000年) 12 7 11 66 22 89 66 78 10 33 3 611人 36 2 第六次 ( 2010年) 13 4 5 84 16 60 70 14 13 26 8 930人 49 7 【小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 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小题 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 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小
12、题 3】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 “民工荒 ”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的,故 A错;由表格可知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故 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故 B对;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故 C错;目前人口任在增加,没有出现负增长,故 D错。 【小题 2】由于受大学教育人数
13、(每 10万人)中人口总数在增加,故人口素质明显提升,故 A对; 10年间 15岁 -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故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B对;表中没有显示人口移动的方向,故 C错;表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在增加,故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故 D对。所以选 C。 【小题 3】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导致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 “民工荒 ”现象故选 D。 考点:人口增长,东部沿海 “民工荒 ”的考查。 下图为某地区 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战争及动
14、乱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小题 2】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近年来该地区人口迁入数最多的为 30岁左右的人口,这些人都是主要劳动力,故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故选 D。 【小题 2】乙为主要 劳动力,它们迁入一个地区工作,会使得自己子女也会迁入该地区上学,故乙和甲有明显关联性。 考点:人口迁移的考查。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
15、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小题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柱状最长的为阴影柱状,阴影柱状为山顶,故山顶降水较河谷多,故 D错;而山顶日降水量变幅大,故 C错;由图中山顶降水多的时间为 16点左右,故山顶昼雨多,故 A错;河谷盆地降水多的时段为 0点或 24点左右,故夜雨多,故 B对选 B。 【小题 2】由于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热力性质的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晚上河谷
16、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 考点:热力环流的考查。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1060平方千米,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 “天然火山博物馆 ”和 “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圈层 【小题 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福建省 莆田 十四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