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亵渎灵柩 ( ji )断章取义涕泗横流 ( t ) B风骚 陨 ( yn )媚上欺下 恪 尽职守 ( g ) C妖娆扶 掖 ( y)重蹈复辙怒不可 遏 ( ) D喧嚷恣 睢 ( su )无与纶比气吞 斗 牛 ( du) 答案: A 试题分析: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B项 “恪 ”拼音错, C 项 “复 ”字形错,D
2、项, “纶 ”字形错,故 A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 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用反选排除法, A句 “用 ”和 “一件 ”词序不当,应该是 “一件用 ”
3、, B句“研究 ”与 “调查 ”词序不当, “调查 ”应该在前面, D句 “瞄准 ”与 “枪声 ”搭配不当,“枪声 ”应是 “枪口 ”。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而波长为 200 315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害。 来到地球的太阳光中的 55%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层来到地面,照耀大地与海洋,其中 40%是可见光,它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生成氧气。 我们白天进入树林顿觉空气清新,心胸舒畅,其原因就在于那里有充足的新鲜氧气。 组成太阳光的成分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另外,太阳光里
4、还有 5%的波长为 100 400 纳米的紫外线,它们可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比如本题中的 “另外 ”。本题要掌握说明中的逻辑顺序,即由总到分的说明事物。先找出总写句即第四句,排除BD两,再根据第四句中提到的事物按说明顺序比较 AC两项,第二句介绍 “可见光 ”,符合第二句暗示的说明顺序,故答案:为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把 毒品毁
5、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 )( 2分 ) A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复阅读,体会语气,根据题干中 “强调毒品,语气最强烈 ”两点要求判断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
6、,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 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 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话题中心词 “阅读 ”和总结评价性语句即最后一句 “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7、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14分 ) 善用网络 水波效应 张铁 一条 道德不曾跑路,良心仍在心中 的微博,转发超过 21万次,在 2011年 十大转发微博 中位居第五; QQ推出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活动,超过 600万网友在 QQ签名档中点亮爱心 这样的力量,与其说是一个原点的激发,不如说是无数传播者聚集的合力。在 前网络时代 ,媒体传播是一对多,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更是多对多。众声交汇的舆论场里,一些声音会在多点传播中不断向外辐射,如同池塘中的水波,越传越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水波效应 ,能量巨大。以微博为例,一个人拥有 1万粉丝,每个粉丝再有100个关注者
8、,仅仅两次传播,影响就能达到百万量级。而仅仅新浪网的微博账号,就已经超过 3亿,更何况还有各种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等。每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发布信息、传递观点,产生惊人的叠加效果。 水 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免费午餐 就是从一个质朴的善念开始,在 140字的微博转发中传递与扩散, 3 元加 3元 的同频共振,掀起一层层爱的涟漪,为无数山区孩子奉上热腾腾的饭菜,也写就水波效应的经典案例。 能搅动舆论场 一池春水 的,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失去双腿, 板凳妈妈 却以板凳为支架,照顾了
9、 130多个孤残儿童;大雨倾盆, 最美女孩 不顾自己被淋湿,为乞讨者撑起一把伞 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 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诉诸时代共同感受的网帖,能够赢得最多的评论和转发,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水波传得更远,也有赖传播方式助力。如果不能聚拢 680万粉丝,郭明义难以把善念辐射向最广大人群;如果没有微博、团购等新手段, 聚蕉行动 也不能把滞销的香蕉售往全国。魔弹式的 我说你听 ,只是被动传播;而散弹式的 大家都在 说 ,则是主动传播。自媒体能 选择性关注 ,只有与受众契合,才能得到波峰加波峰的强劲效应。 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
10、体,能否用好水波效 应,考验着传播能力,体现着引导水平。一方面,需要主动设置议程,找到 共鸣点事件 、 公约数观点 ,发现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人物与事件。如从骑三轮车捡垃圾助学的白芳礼老人,到单手托举救下跳楼女子的消防战士,他们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探求传播规律,找到 共振频率 、 相通波段 。如果只是以 要 字打头,以 应该 领跑,投入舆论的石子非但不能激荡波纹,更容易让人反感、招致抵触。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正是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的时代考题。 来源 :学 科 网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是舆论水 面上漾起的一圈涟漪。即便手握 金话筒 ,媒体也需要让自己 的声音不断
11、传递,才能成为舆论的领唱,也才能更好地 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 。而这,也正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系、责任所在。(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 3月 3日) 【小题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小题 2】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 水波效应 ?( 2分) 【小题 3】文中第 自然段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 中的 这 是指什么?( 2分) 【小题 4】文中 两自然段中都列举了微博的经典事例,你觉得分别有什 么作用?( 4分) 【小题 5】谈谈下列句子给你的哲理性启发。( 3分) 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
12、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答案: 【小题 1】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更要善用 “水波效应 ”。(写 “善用 水波效应 ”得 2分,前面写了 “主流媒体 ”得 3分。) 【小题 2】 (1)这些热点事件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 (2)网络传播方式让热点事件传播得更远、更广。 (每个方面 1分 ) 【小题 3】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人性之善能产生最广泛共鸣 。 (照抄短文中那个反问句 “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呜 ”得 1分。 ) 【小题 4】第 段中的 “微博 ”事例是以热点话题的形式引出本文阐述
13、的话题 水波效应,第 段是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水波效应具有影响大、能量大的特点。 (前者只笼统的说出引出下文。得 1分,后者说出事实论据或举例论证,得 1分,说出论证或表现了 “水波效应具有影响大、能量大 ”再得 1分。 ) 【小题 5】 “水波效应 ”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 分为二的看待 “水波效应 ”,我们要积极利用水波效应去传播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酌声音,尽量避免水波效应传播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而对公众产生误导。 (能够从一分为二上分析得 2分,能从积极的一面着想再得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
14、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就是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第二、第四段文字,理解 “夺人眼球 ”的意思,从事件引起人们关注和网络的作用两方面概括。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中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从其前后句子中判断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首段使用事例,从议论文的角度可从内容上与论题的关系、对下文的作用、引发阅读兴趣、充
15、当论据等方面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七、 八两段,参照作者表现的思想,从 “水波效应 ”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来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文。( 16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
16、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 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 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 6)这样想着,使我本
17、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 -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 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
18、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 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 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赣县 第二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