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1 T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pdf
《DB6101 T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01 T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13.200CCS C 666101西安市地方标准DB 6101/T 31322022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2022-10-14 发布2022-11-14 实施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01/T 3132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机构及职责.36策划与准备.47全员培训.48风险点划分与排查.49危险源辨识.410风险评估与分级.511安全风险图.512风险分级管控.513风险告知.614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615隐患排查治理.716持续改进.8附录 A(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9附录
2、B(资料性)风险等级判定方法.10附录 C(资料性)安全风险图例图.13附录 D(资料性)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15附录 E(资料性)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例表.16附录 F(资料性)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例表.17附录 G(规范性)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18附录 H(规范性)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21参考文献.24DB 6101/T 3132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捷锐消
3、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精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市众安减灾与应急服务中心、陕西信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北国际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帅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朗鑫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方明、邓军、赵华德、罗振敏、李春政、刘博、王刘兵、白磊、李洪彦、王焘、刘锐能、滕小幸、张云、尚斐、李凯丽、闫克琳、贾柯、陈靓、聂娉舒、赵亚婕。本文件由西安科技大学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将咨询或修改建议等信息反馈至下列单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雁塔
4、路中段 58 号电话:029-85587413邮编:710054DB 6101/T 313220221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要求、机构及职责、策划与准备、全员培训、风险点划分与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安全风险图、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安市辖区内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
5、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3术语和定义GB/T 330002016、GB/T 450012020、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
6、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来源:GB/T 330002016,3.83.2风险点存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3危险源(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DB 6101/T 313220222来源:GB/T 450012020,3.19,有修改3.4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5危险源辨识识
7、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6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来源:GB/T 236942013,4.4.13.7固有风险评估在不考虑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3.8现有风险评估在考虑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3.9风险分级管控按照企业内部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式。3.10整体风险等级指整个企业的综合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3.11整体风险等级评判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等级判定的过程。4总体要求DB
8、6101/T 3132202234.1工作要求4.1.1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隐患治理实行闭环管理。4.1.2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完成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与措施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图;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4.2工作流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策划与准备、全员培训、风险点划分与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绘制安全风险图、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企业整体安全风险评判
9、、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详见附录A。4.3文档管理4.3.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成果资料和过程资料归档。4.3.2工作成果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建设工作报告或风险防控手册,内容至少包括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4.3.3工作过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会会议纪要及相关资料;文件、制度等发放或传达记录;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风险辨识与评价记录表;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5机构及职责5.1企业应成立由
10、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各级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工作。5.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主要履行以下职责:明确各部门、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确保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所需要的资源;研究和批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DB 6101/T 313220224调度、督促及检查考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处理涉及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大问题。5.3企业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及各级部门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相关要求,负责职责
11、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4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应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6策划与准备6.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工作要求等。6.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7全员培训7.1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从业人员工作实际,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分阶段组织开展相关培训。7.2企业应在双重预
12、防机制建设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理论、方法、技能及具体工作要求等。7.3企业应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阶段对除管理人员外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方法和技能等。7.4企业应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成后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已识别出的安全风险信息,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项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8风险点划分与排查8.1企业应按照本企业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工作岗位及其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岗位或地点、作业活动名称、活动频率等。8.2企业应按照本企业生
13、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设备设施和原辅材料,编制设备设施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物料)名称、型号或类别、是否为特种设备等。8.3企业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结合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将存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基本信息。9危险源辨识9.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对所有风险点开展全方位的危险源辨识。9.2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或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J
14、HA)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或事故树分析(FTA)等方法。9.3企业应按 GB/T 13861-2022 规定进行危险源辨识,结合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可能发生的事故及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或岗位。DB 6101/T 3132202259.4事故类别应符合 GB 6441 的规定。10风险评估与分级10.1企业应按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活动等,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本企业各风险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现有风险进行评估。10.2安全风险评估宜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
15、(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分析方法见附录B,确定固有风险和现有风险等级。10.3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10.4进行固有风险评级时,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点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b)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c)具有中毒、爆炸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在 10 人(含)以上的;d)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e)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f)存在快速冻结装置
16、的涉氨制冷场所;g)单班作业人数达 20 人(含)以上的粉尘涉爆场所。10.5进行固有风险评级时,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点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a)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b)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c)具有中毒、爆炸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3 人(含)以上的;d)涉及易燃易爆或中毒窒息风险的有限空间;e)单班作业人数 10 人(含)以上、20 人(不含)以下的粉尘涉爆场所。10.6对于未涉及上述情形的其它风险点、危险源固有风险评估,宜选用 LS 法或 LEC 法,在不考虑管控措施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分级。10.7现有风险评估时,企业应按照识别的危害因素
17、,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方面确认现有管控措施。在考虑已采取管控措施的情况下,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现有风险的大小和等级。10.8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估结果的最高等级确定。11安全风险图11.1安全风险图包括安全风险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绘制完成后应在公共区域以公告栏形式进行公示。11.2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中,形成安全风险分布图,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包括固有风险分布图和现有风险分布图,见附录 C 中 C.1。11.3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包括固有风
18、险比较图和现有风险比较图,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本企业各类岗位至少 10 项作业活动,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见附录 C 中 C.2。12风险分级管控DB 6101/T 3132202261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固有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风险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四个,即公司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分别对应红、橙、黄、蓝不同等级的风险。12.2企业应结合本企业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
19、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2.3企业应按照风险评估与分级结果,分类统计企业各风险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数量,编制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见附录 D。12.4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措施。12.5企业应按照现有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补充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现有风险管控应遵循以下要求: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等级时,应当立即暂停作业,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害因素,及时补充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较大等级时,应当明确高度危险的危险有害内容
20、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害因素,及时补充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等级时,应当对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论证,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完善管控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低等级时,可以维持现有管控措施,但应当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12.6企业在完成每一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后,应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内各危害因素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12.7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分为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分别见附录 E 和附录 F。12.8企业应按照所有风险点固有风险等级情况确定各风险点的管控层级,编制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固有风险等级、管控
21、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内容等。12.9企业应按照固有风险分级情况,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现有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12.10企业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应经过本企业相关程序评审,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13风险告知13.1企业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的告知培训,以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主。13.2企业应在固有风险为较大以上的风险点醒目位置制作安装风险公告栏或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风险点及设备设施或作业活动名称、
22、固有风险等级、现有风险等级、易发事故类型、管控层级、各级责任单位、各级管控责任人、现场防控措施、现场应急措施、警示标识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4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14.1企业中涉及到固有危险程度较高的情况,按照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直接判定整体风险为一级,判定标准见附录 G。14.2对于未达到直接判定标准的企业,应按照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固有危险程度、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对照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的评分标准进行整体风险分析与评估,评估表见附录 H。DB 6101/T 31322022714.3企业整体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
23、蓝四种颜色标示。15隐患排查治理15.1隐患排查15.1.1排查范围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所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15.1.2排查清单15.1.2.1企业应按照辨识出的各类风险及全部管控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包括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5.1.2.2企业应依据各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相关标准具体要求,编制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15.1.2.3企业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5.1.3排查计划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结合各风险点等级和管控要求,制定隐患排
24、查计划,明确日常检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各类隐患排查工作的排查周期、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15.1.4排查方式15.1.4.1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应由本企业各层级人员组织开展。综合检查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 1 次,专业检查每月开展 1 次,季节性检查每季度开展 1 次,固有风险等级在较大以上的风险点,列入日常检查范围。15.1.4.2企业应依据行业领域隐患判定标准和规定判定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5.1.4.3隐患排查工作应留存工作过程记录,包括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书)等。15.2隐患治理15.2.1企业应根据隐患排
25、查结果,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15.2.2一般隐患应由企业(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5.2.3企业在隐患治理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需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15.2.4企业完成隐患治理工作后,企业相关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确认、评估、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01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 3132 2022 企业 安全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工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