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437-2023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DB34 T 4437-2023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437-2023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4372023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i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rthrinium phaeospermum2023-03-01 发布2023-04-0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437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鑫、曹志华、许娟、高学艺、钱滕、刘皋、王可、韩久同、陈辰、孙慧、刘俊龙、苗婷婷、闫彩霞、洪至平、王其香。DB34/T 44372023 1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毛竹基腐病的寄主与分布、病情监测与调查、防治原则与措施和防治效果调查。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毛竹基腐病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3、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毛竹基腐病 arthrinium phaeospermum ellis 在毛竹产区普遍发生,主要致病菌是暗色节菱孢菌,主要为害当年生的新竹,轻者在竹秆基部留下凹陷的烂斑,影响竹秆材质,易遭风折;重者病斑包围竹秆一圈或大部,造成全株枯死,对竹林生长和下年度的出笋造成重大影响的病害。3.2 次要致病菌 secondary pathogenic fungi 异孢镰刀菌Fusarium letersporum Nees ex Fr.是次生菌,可加速毛竹基腐病的发展和危害程度
4、。4 寄主与分布 寄主 4.1 以毛竹为主,其他竹类也有发生。分布 4.2 毛竹各竹产区均有发生,以长江以南方各省份为重。5 病情监测与调查 病情监测 5.1 从4月下旬开始,每隔 5 天调查一次病斑扩展情况,病情分级标准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病害调查 5.2 DB34/T 44372023 2 毛竹基腐病在不同年份、不同林分、甚至不同个体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在防治前做好病情的本底调查,以便确定防治重点区或竹株。毛竹基腐病诊断见附录B。6 防治原则与措施 防治原则 6.1 采用无公害治理措施,以营林防治技术为主,辅之物理防治,无毒或低毒的化学防治。预测预报 6.2 根据毛竹基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见
5、附录C,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制定以物候为基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技术方案,并根据该病的分级标准,及时开展调查,查清病害危害程度和分布范围,分析病情发生趋势,定期发布病情,及时开展有效防治,减少经济损失。防治措施 6.3 6.3.1 营林技术措施 6.3.1.1 垦复 6 月份合理垦复,适当保留浅根性杂草。6.3.1.2 施肥 在孕笋期 9 月 10 月和发笋期 3 月 5 月以沟施或株穴施或伐篼施等方法,增施毛竹专用肥或有机肥,补充或改善竹林营养条件,增强竹林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施肥量为 375 kg/hm2。6.3.1.3 清除病原 及时清理竹林中的病竹、竹蔸和笋箨等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
6、源。6.3.1.4 开沟排水 低凹积水竹林,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预防病害发生。6.3.2 物理防治 4 月底 5 月初发病初期,要尽快剥除感病竹秆基部的笋箨,减少感病部位的局部积水现象,防止病菌侵染竹笋基部竹节,促进新竹旺盛生长。6.3.3 化学防治 如下:出笋前防治:3 月下旬出笋前,在林内撒施生石灰 1875 kg/hm2,并浅翻一遍。参照 GB/T 20391 执行;出笋初期防治:4 月中旬出笋早期用三唑铜 500 倍液喷洒笋及周围土壤;笋期防治:毛竹基腐病发病初期,及时剥除笋箨,在竹秆基部表面喷洒 20粉锈宁乳油(140)液,或用 1:40 三唑铜混合液,每隔 7 d 喷一次,连喷
7、 2 次 3 次。DB34/T 44372023 3 7 防治效果调查 调查时间 7.1 防治前和防治后的发病初期、盛期和后期各检查 1 次。调查方法 7.2 采取标准株检查法,在各防治小区内按对角线位置随机选定 30 株 50 株毛竹作为标准株,依据附录A表A.1对选定的标准株上防治前、后的病斑进行分级,计算其感病指数差异,填入附录A表A.2。效果统计 7.3 毛竹基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采用感病指数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E(%)=100 (1)式中:E为相对防治效果;A为对照区感病指数;B为防治区感病指数。DB34/T 44372023 4 附录A (规范性)毛竹基腐病病情分级标准和防治效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437-2023 毛竹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 4437 2023 毛竹 基腐病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