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786-202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pdf
《DB11 T 786-202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786-202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220.20 CCS R 85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862023代替 DB11/T 786201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idership predic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2023-12-25 发布 2024-04-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786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要求.3 5 客流预测资料.3 6 现状分析内容.4 7 客流预测模型.4 8 客流预测内容.5 9
2、 客流敏感性分析.5 10 客流预测报告.6 11 客流预测后评估.6 附录 A(资料性)客流指标表现形式示例.7 附录 B(资料性)客流预测报告大纲示例.15 参考文献.16 DB11/T 786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1/T 786201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与DB11/T 786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将“一般规定”更改为“一般要求”,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 4 章,2011 年版的第 4章);b)更改了客流预测年限相关要求
3、(见 4.1,2011 年版的 4.1);c)增加了客流预测考虑因素的要求(见 4.2);d)删除了客流预测阶段的相关描述(见 2011 年版的 4.3);e)增加了城市现状出行需求分析数据相关要求(见 4.3);f)增加了客流预测流程相关要求(见 4.4);g)更改了客流预测技术手段相关要求(见 4.5,2011 年版的 6.1);h)增加了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 4.6);i)更改了客流预测结果的适用性(见 4.7,2011 年版的 4.2);j)增加了对客流预测资料包含内容的描述(见 5.1);k)将“客流预测依据”更改为“客流预测资料”,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 5 章,2011
4、年版的 5.1、5.2、5.3);l)增加了“现状分析内容”一章(见第 6 章);m)将“客流预测方法”更改为“客流预测模型”,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 7 章,2011 年版的第 6 章);n)增加了对预测模型交通小区的要求(见 7.1);o)增加了对预测模型包含内容的要求(见 7.2);p)删除了对预测模型建立应依据的资料和数据要求(见 2011 年版的 6.2);q)更改了对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标定应使用的调查数据要求(见 7.3,2011 年版的 6.3);r)更改了对预测模型标定的要求并将 2011 年版的验证校核要求纳入(见 7.4,2011 年版的 6.4、6.5);s)增加了对
5、预测模型中大型客流集散点的标定及验证要求(见 7.5);t)增加了对预测模型验证误差的要求(见 7.6);u)更改了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 8.1,2011 年版的 7.1);v)更改了对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 8.2,2011 年版的 7.2);w)将“敏感性分析”更改为“客流敏感性分析”,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 9 章,2011 年版的 8.1、8.2、8.3);x)将“报告编制要求”更改为“客流预测报告”,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 10 章,2011年版的第 9 章);y)增加了“客流预测后评估”一章(见第 11 章);z)更改了附录 A 的
6、相关内容(见附录 A,2011 年版的附录 A);aa)更改了附录 B 的相关内容(见附录 B,2011 年版的附录 B)。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DB11/T 7862023 III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书灵、卢霄霄、仝硕、孙福亮、刘元常、仇玉华、马川、张山、李宏安、王风云、申炜铭、方志伟、厉立、黄天璐、党
7、彤彤、王晓军、张含笑、刘宇然、刘得民、马琳、刘佳、鲁玉桐、李鹏、赵淼、郑猛、张宇、张政、刘剑锋、张源、杨超、周巧霖、樊子风、张哲宁、初众甫、马洁。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DB11/T 786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1/T 7862023 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的一般要求以及客流预测资料、现状分析内容、客流预测模型、客流预测内容、客流敏感性分析、客流预测报告、客流预测后评估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客流预测及客流预测后评估工作,城市轨道交
8、通线路工程改造、市域(郊)铁路、重大活动等专项线路客流预测工作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来源:GB/T 508332012,2.0.1 客流预测 ridership prediction 根据客流调查数据,对未来客流的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测算。来源:GB/T 508332012,3.0.27 线路客流量 line ridership 线路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
9、往返的乘客人数。来源:GB/T 508332012,3.0.29 线网客流量 rail transit network ridership 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线路客流量之和。来源:GB/T 511502016,2.0.9 负荷强度 load intensity 线网或线路的日客流量与其运营长度的比值,也称客流强度,分别为线网负荷强度和线路负荷强度。来源:GB/T 511502016,2.0.14 线路站间 OD 矩阵 station origin-destination(OD)matrix of line DB11/T 7862023 2 单位时间内,某轨道交通线路中各个车站之间
10、的起讫客流量,通常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来源:GB/T 511502016,2.0.12 进站客流量 station entry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进入并乘坐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进站客流量、线路进站客流量和线网进站客流量等。来源:GB/T 511502016,2.0.3 出站客流量 station exit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离开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出站客流量、线路出站客流量、线网出站客流量等。来源:GB/T 511502016,2.0.4 站点乘降量 station capacity volume of getti
11、ng on/off passengers 单位时间内,在某轨道交通车站上车和下车乘客数量之和。来源:GB/T 511502016,2.0.11 断面客流量 ridership volume 在一定时间内,沿某方向通过某线路断面的乘客数量。来源:GB/T 508332012,3.0.17 线路换乘客流量 line transfer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由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换入本轨道交通线路的人次。来源:GB/T 511502016,2.0.7 换乘站换乘客流量 station transfer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换乘车站各轨道交通线路
12、相互之间的换乘人次。来源:GB/T 511502016,2.0.6 换乘系数 transfer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量与进站客流量之比。来源:GB/T 511502016,2.0.10 线路高峰小时系数 peak hour flow rate/peak hour factor 在一条线路上,高峰小时客流量与全日客流量之比。来源:GB/T 508332012,3.0.20 客流敏感性分析 ridership sensitivity analysis 分析、测算某一客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客流指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进而确定客流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来源:GB/T 5115
13、02016,2.0.13 DB11/T 7862023 3 4 一般要求 客流预测年限应包括开通期、初期、近期、远期四期。开通期可按线路建成通车后 6 个月确定,初期可按建成通车后第 3 年确定,近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 10 年确定,远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 25 年确定。客流预测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交通政策、综合交通体系、居民出行特征、轨道交通线网关系、线路开行方案及服务水平等因素。宜借助多种数据开展现状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移动互联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轨道交通 AFC 数据,公共汽(电)车、小汽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方式的运行数据。客流预测流程应包括客
14、流预测资料收集整理、现状分析、预测模型构建及标定验证、客流预测、客流敏感性分析、客流预测报告编制。客流预测应以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宜结合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辅助进行。客流预测内容应包括各预测年限的城市总体需求、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线路的客流运行指标等。在线路规划建设期内,如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重新进行相应阶段的客流预测:a)沿线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功能区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b)线网关系、与城市轨道交通其他线路换乘方案发生了重大变化;c)线路走向、车站的位置或数量、开通方案等发生了重大变化;d)其他可能引起客流较大变化的情形。5 客流预测资料 客流预测资料应包括上位依据、基础
15、资料、其他资料。上位依据应包括但不限于:a)城市国土空间规划,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c)城市综合交通规划,d)城市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e)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f)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g)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h)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i)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j)城市交通相关政策文件。基础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a)各预测目标年全市市域总人口规模、总就业岗位规模、机动车保有量规模,b)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c)客流吸引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数和就业岗位数,注:市区线路客流吸引范围为车站周边 0.8km1km半径范围内,郊区线路客流吸引范围为车站周边 2km 半径范围内,可
16、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线路客流吸引范围。d)各预测目标年限所采用的公交票制与票价方案,DB11/T 7862023 4 e)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及换乘的规划,f)线网规划阶段、建设规划阶段的客流预测成果,g)线路主要设计资料:各对应设计阶段线路及车站总平面图、站间距离,h)线路开行方案:各预测目标年限的旅行速度、发车间隔、运行交路等,i)沿线一体化规划相关成果资料。其他资料宜包括但不限于:a)居民出行调查数据,b)沿线公交客流走廊客流量及主要断面客流量,c)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数据,d)沿线的新城与中心城区分交通方式的交换量,e)沿线的交通枢纽到发客流量或航空吞吐量,f)沿线的大型客流集
17、散点的客流量。6 现状分析内容 线路客流预测前应进行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总体出行需求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运营线路客流特征分析。城市总体出行需求分析主要针对现状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特征展开,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出行总量、出行率、出行结构,b)各方式出行量及时空分布特征,c)沿线跨区域交通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运营线路客流特征分析主要针对与预测线路服务客流相似的线路展开,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现状全日及高峰小时线路客流量、各站点进站客流量、各站点出站客流量、客流 OD,b)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c)线路高峰小时系数,d)线路客流不均衡系数,e)线路客流月度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786-202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 786 2023 城市轨道 交通线路 客流 预测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