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352-2023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DB11 T 1352-2023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352-2023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7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CCS B 0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3522023 代替 DB11/T 13522016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oung plant production of major bedding plants 2023-12-25 发布2024-04-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1352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播种繁殖.1 5 扦插繁殖.3 6 组培繁殖.5 7 有害生物防控.6 8 出圃.7
2、 附录 A(资料性)穴盘、基质及环境的消毒方法.8 附录 B(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播种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9 附录 C(资料性)基质湿度判定方法.38 附录 D(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扦插繁殖插穗质量参数.39 附录 E(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扦插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40 附录 F(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组培繁殖种苗质量参数.67 附录 G(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组培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68 附录 H(资料性)主要病虫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措施.72 DB11/T 1352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
3、代替DB11/T 13522016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11/T 1352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 1,2016 年版的 1);b)增加了术语并盘和纸钵基质块(见 3);c)增加了主要花坛花卉扦插繁殖种苗生产规程(见 5)及技术参数(见附录 E);d)增加了主要花坛花卉组培繁殖种苗生产规程(见 6)及技术参数(见附录 G);e)增加了有害生物防控(见 7);f)增加了 7 种播种繁殖花坛花卉种苗的生产技术参数(见附录 B);g)增加了主要花坛花卉扦插繁殖插穗质量参数(见附录 D);h)增加了主要花坛花卉组培繁殖
4、种苗质量参数(见附录 F);i)增加了白粉病、白锈病、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见表 H.1)。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芳、郗世琦、鲍青松、李丽芳、郑艳、方昊、吴洋、赵安琪、马秀娇、陈长启、仇占南、李薇、王雅璐、杨晨阳、孙绍营、金志勇、孙晓雯、常春媚、谢金娥、聂东杰、罗丹。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 1352201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1/T 13522023 1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的播种繁殖、扦插繁殖、组培繁
5、殖、有害生物防控、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247.4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DB11/T 1052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产品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并盘 sorting 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清除死亡或状态不佳的种苗,按规格分开放置,使同一穴盘内的种苗保持一致性的操作。3.2 纸钵基质块 pap
6、er plug 通过专用机器将混合基质用特制纸张包裹,做成一定长度和直径的,用于插穗生根和组培苗移栽的生长介质。4 播种繁殖 4.1 播种前准备 4.1.1 设施选择 宜选择温度、光照、湿度可调节的温室或大棚。生产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具体方法见附录A。4.1.2 种子选择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8247.42000第4章表1中I级或II级的要求;采用机械播种时宜选用丸粒化种子或形状规则的非包衣种子。4.1.3 穴盘选择 DB11/T 13522023 2 依据花卉种类选用72288孔穴盘。基质填装前宜在穴盘上粘贴标签,注明种名、品种名、播种日期等信息。生产前应对穴盘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
7、A。4.1.4 基质选择 应选择无病原菌和虫卵且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的洁净基质。可选择纤维长度小于等于10 mm的育苗专用泥炭和粒径2 mm4 mm的园艺专用珍珠岩。pH值应在5.56.5之间,EC值小于0.75 mmhos/cm。冬季育苗宜选择透气性好的基质,夏季育苗宜选择保水性好的基质。重复使用的基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A。4.1.5 基质配制 4.1.5.1 应选择洁净、无病原菌和虫卵污染的配制环境。4.1.5.2 泥炭和珍珠岩按照 73 或 82 体积比进行混配,也可选择混配好的种苗生产专用基质。4.1.5.3 基质搅拌前,先冲洗珍珠岩,去除其中的细小粉末和有害离子;将
8、泥炭块充分解压,泥炭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 1 cm 的团粒。宜采用机器进行搅拌,基质搅拌过程中,加入 pH 值为 6.07.5、EC值小于 1.0 mmhos/cm 的水,反复搅拌均匀。4.1.5.4 搅拌完成后,基质应手捏成团且有水从指缝渗出但不滴落,松开基质,轻触即散。搅拌完的基质宜在 3 d 内用完。4.1.6 基质填装 4.1.6.1 机械填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1.6.2 人工填装时,应将穴盘平放在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轻撒基质,将基质均匀填充至穴孔深度的1/31/2,水平晃动穴盘,使其填充紧实;再次补充基质使其高出穴盘表面,轻轻镇压刮平。基质填装量以浇水后基质表面均匀沉降至距穴盘上表
9、面 0.5 mm1 mm 为宜。4.1.6.3 穴盘填装完成后应交叉成一定角度叠放,不应压实基质。4.2 播种 4.2.1 播种方法 宜选用机械播种,播种准确率不应低于 95%。4.2.2 覆盖 依据花卉种类确定是否覆盖和覆盖厚度。覆盖时宜根据种子大小选用粒径为2 mm5 mm、均匀一致的蛭石覆盖。轻覆盖以蛭石刚刚盖住种子为宜,厚覆盖以蛭石厚度达到5 mm10 mm为宜,覆盖厚度详见附录B。4.3 播种后管理 4.3.1 水肥管理 4.3.1.1 浇水 宜在上午10点之前完成,每次浇水量以穴盘底部刚刚有水滴落为宜,浇水时应避免将种苗冲倒或冲出。根据不同品种需求,基质湿度水平应保持在种苗各生产阶
10、段需要的范围内,判定方法见附录C,各阶段具体要求见附录B。4.3.1.2 施肥 DB11/T 13522023 3 施肥前宜先配制母液,母液浓度根据施肥设备的稀释比例确定,配制母液时应使肥料完全溶解。施肥浓度根据种苗生长阶段和品种,每周施肥23次,具体施肥浓度见附录B。4.3.2 各阶段管理 4.3.2.1 第一阶段 从播种到胚根出现(种子露白)的阶段。宜在催芽室发芽,根据品种差异光照宜保持在0 Lx8 000 Lx,可用荧光灯或LED灯补光;温度宜控制在15 30;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90%以上。具体数值见附录B。4.3.2.2 第二阶段 4.3.2.2.1 从胚根出现到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
11、真叶刚刚出现的阶段。4.3.2.2.2 50%以上种子露白后,将种苗移至温室或大棚。4.3.2.2.3 根据品种差异光照宜保持在 5 000 Lx15 000 Lx;冬季温度宜保持在 15 25,夏季温度宜保持在 17 30;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50%以上;基质湿度保持在水平 4。4.3.2.2.4 浇水宜采用微雾喷头或喷灌车,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B。4.3.2.2.5 该阶段末,可对多株一穴的种苗进行分苗。4.3.2.3 第三阶段 4.3.2.3.1 从子叶完全展开到 45 片真叶长出的阶段。4.3.2.3.2 根据品种差异光照宜
12、保持在 15 000 Lx40 000 Lx;冬季温度宜保持在 12 25,夏季温度宜保持在 20 30;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40%60%;基质湿度保持在水平 24 之间;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B。4.3.2.3.3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摘心、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高度,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见附录 B。4.3.2.3.4 在种苗叶片覆盖穴孔之前,按植株大小进行并盘。每 7 d 应对基质的 pH 值和 EC 值进行检测。4.3.2.4 第四阶段 4.3.2.4.1 45 片真叶长出到出圃的阶段。4.3.2.4.2 根据品种差异光照宜保持
13、在 40 000 Lx50 000 Lx;冬季温度宜保持在 12 20,夏季温度宜保持在 20 30;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40%50%;基质湿度保持在水平 24 之间;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B。4.3.2.4.3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高度,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见附录 B。5 扦插繁殖 5.1 扦插前准备 DB11/T 13522023 4 5.1.1 设施选择 设施选择见4.1.1。5.1.2 插穗选择 插穗质量应符合质量参数要求,详见附录D。插穗应无明显花苞、无病虫害,生长健壮。5.1.3 穴盘选择 依据花卉种类选
14、用不同规格的穴盘及对应的纸钵基质块,详见附录E。宜采用扦插专用穴盘进行扦插。5.1.4 基质选择 基质选择见4.1.4。5.1.5 基质配制 除泥炭和珍珠岩的配比为64外,基质配制的其他操作见4.1.5。5.1.6 纸钵基质块制作与填装 纸钵基质块应由专业的机器制作,制作好后根据穴孔大小将不同直径大小的纸钵基质块放入相应的穴盘中。5.1.7 纸钵基质块扦插前浇水 纸钵基质块宜在扦插前12 h24 h浇透水。5.2 各阶段管理 5.2.1 第一阶段 5.2.1.1 从插穗到货到将插穗插入纸钵基质块中的过程。5.2.1.2 应控制基质湿度水平为 45,EC 值为 0.2 mmhos/cm0.5 m
15、mhos/cm。5.2.1.3 扦插前根据插穗大小,在每个纸钵基质块中间用合适大小的扦插棒打一个孔,再将插穗竖直插在打好孔的纸钵基质块中。5.2.1.4 扦插时生根剂使用方法见附录 E。生根剂宜现配现用,少量多次取用。蘸取生根剂时不应将叶片、叶柄浸在生根剂中。5.2.1.5 单个穴盘扦插完成后应立即喷水,宜选用微雾喷头进行喷水。5.2.2 第二阶段 5.2.2.1 从完成扦插到插穗基部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5.2.2.2 宜控制光照强度在 6 000 Lx8 000 Lx;日温 25 28,夜温 20 22;基质温度 20 23;空气相对湿度 85%95%,宜采用微喷弥雾控制空气湿度;基质湿度水
16、平为 45;除一些特殊种类外,大部分种类在此阶段不需要施肥,详见附录 E。5.2.2.3 50%的插穗开始形成根系时,养护管理应立即转至第三阶段。DB11/T 13522023 5 5.2.3 第三阶段 5.2.3.1 插穗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到大部分根系触壁的过程。5.2.3.2 光照强度 10 000 Lx20 000 Lx;日温 23 25,夜温 20 22;基质温度 20 23;空气湿度 70%80%;基质湿度水平为 34;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E,保证基质 EC 值在 0.7 mmhos/cm1.5 mmhos/cm。5.2.4
17、第四阶段 5.2.4.1 大部分根系触壁直至出圃的过程。该阶段从生根温室转运到炼苗温室。5.2.4.2 光照强度 25 000 Lx35 000 Lx;日温 23 25,夜温 16 18;基质温度 18 23;空气相对湿度 50%70%;基质湿度水平为 24;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E,保证基质 EC 值在 1.0 mmhos/cm1.5 mmhos/cm。5.2.4.3 转运到炼苗温室后宜进行并盘。对于易开花的种类,如舞春花(Calibrachoa hybrids)、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a)、矮牵牛(Petunia
18、 hybrida)等,转运后应立即修剪花苞。6 组培繁殖 6.1 移栽前准备 6.1.1 设施选择 设施选择见4.1.1。6.1.2 组培种苗选择 组培种苗应符合基本质量参数要求,包括叶片数量、高度、根系长度与数量等,叶色正常、植株健壮,详见附录F。6.1.3 穴盘选择 穴盘选择见5.1.3。6.1.4 基质选择 基质选择见4.1.4。6.1.5 基质配制 基质配制见4.1.5。6.1.6 纸钵基质块制作与填装 纸钵基质块制作与填装见5.1.6。6.1.7 纸钵基质块移栽前浇水 纸钵基质块移栽前浇水见5.1.7。6.2 各阶段管理 6.2.1 第一阶段 DB11/T 13522023 6 6.
19、2.1.1 将组培种苗移栽到纸钵基质块的过程。6.2.1.2 移栽前宜用清水将组培种苗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应避免伤及根系和茎叶。6.2.1.3 参照 5.2.1.3 在基质上打孔,使用工具将组培种苗根系栽入所打孔中,再将组培苗缓慢往下栽入基质中。6.2.1.4 移栽后浇少量清水,使基质与组培种苗根系结合紧密,应避免将组培种苗冲倒或冲出。6.2.2 第二阶段 6.2.2.1 移栽完成至新根触壁的过程。6.2.2.2 宜控制光照强度在 6 000 Lx8 000 Lx;控制日温 25 28,夜温 20 22;基质温度 20 23;空气相对湿度 85%95%,宜采用微喷弥雾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基质湿度水
20、平为45。6.2.2.3 80%植株新根触壁后,养护管理应立即转至第三阶段,详见附录 G。6.2.3 第三阶段 6.2.3.1 新根触壁到出圃的过程。该阶段从生根温室转运到炼苗温室。6.2.3.2 宜控制光照强度在 25 000 Lx35 000 Lx;控制日温 23 25,夜温 18 20;基质温度 18 23;空气相对湿度 50%70%;基质湿度水平为 24;交替施用 20-10-20 和 14-0-14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浓度见附录 G,保证基质 EC 值在 1.0 mmhos/cm1.5 mmhos/cm。6.2.3.3 转运到炼苗温室后宜进行并盘。7 有害生物防控 7.1 农业防治
2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a)保持生产场地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和清除生产场地内及周边的杂草;b)基质使用前消毒;c)及时摘除病、虫叶,将有虫株、有病株地上部分彻底剪除,烧毁或深埋;d)改善环境条件,避免长时间高湿度或通风不畅。7.2 物理防治 主要为悬挂黄板,并定期检查黄板上害虫种类和数量。7.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包括如下措施:a)播种繁殖种苗在并盘后,扦插繁殖种苗在扦插后,组培繁殖种苗在移栽后,喷施广谱性杀菌剂进行病害预防;b)定期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防治,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 H;c)出圃前一天喷施广谱性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DB11/T 13522023 7 d)
22、农药宜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3 点后施用;农药不宜多种类混用,不宜与肥料一起施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宜交替施用。8 出圃 种苗质量达到 DB11/T 1052 规定的三级及以上要求时即可出圃。DB11/T 13522023 8 附 录 A (资料性)穴盘、基质及环境的消毒方法 表 A.1 给出了穴盘、基质及环境的消毒方法。表 A.1 穴盘、基质及环境的消毒方法 消毒对象 具体方法 穴盘 用高锰酸钾 1 000 倍液浸泡 15 min30 min,或用 600 mg/L 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10 min15 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基质 基质使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多菌灵可
23、湿性粉剂 200 g/m3拌匀,或采用 60 蒸汽高温处理 15 min,再晾晒 3 d5 d,翻晒 12 次。环境 清理地面绿苔、床下及床面的基质和周边杂草等,使用 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地面和床面喷雾消毒,利用 10%百菌清烟剂 200 g/667 m2300 g/667 m2作熏蒸处理,湿帘及用水管道用百时清 100 000 倍稀释循环水作除藻、杀菌处理,完成上述消毒处理后,关闭温室内所有通风设施和湿帘系统。夏季也可利用环境高温 40 50 持续 10 d14 d 空棚处理(主要杀灭害虫和虫卵)。DB11/T 13522023 9 附 录 B (资料性)主要花坛花卉播种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
24、 B.1 香彩雀(Angelonia angustifolia)香彩雀播种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见表 B.1。表 B.1 香彩雀播种繁殖种苗生产技术参数 阶段 季节周期 d 温度 基质 空气湿度%光照强度Lx 肥料浓度 mg/L 生长调节剂 发芽室温室 发芽室温室 湿度水平EC mmhos/cm14-0-14 20-10-20种类及 浓度 具体操作 第一阶段冬季45 2224 5 00.5 90100100 1 000 夏季45 2224 第二阶段冬季 1012 夜温15,日温 2224 45 0.751.0 5070 1 000 15 000 夏季 810 夜温 2022,日温 2428第三阶
25、段冬季 1520 夜温15,日温 2224 34 1.001.85 4060 15 000 25 000 540 1 430 380 1 000 丁酰肼 3 g/L5 g/L 喷施叶面 夏季 1015 夜温 1822,日温 2428第四阶段冬季 57 夜温 1518,日温 202224 1.001.50 4060 25 00035 000 710 1 070 500 750 丁酰肼 3 g/L5 g/L 喷施叶面 夏季 57 夜温 1820,日温 2426穴盘规格:128200 孔;种子类型:裸种子;覆盖厚度:不覆盖。DB11/T 13522023 10 B.2 金鱼草(Antirrhinu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352-2023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352 2023 主要 花坛 花卉 种苗 生产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