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pdf
《DB15 T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llection of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ntion data 2021-05-10发布 2021-06-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184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据汇集流程 . 2 5 数据收集 . 3 6 数据符合性检查 . 3 7 数据建库 . 4 8 数据应用
2、 . 5 附录A(资料性) 数据目录检查表 . 6 附录B(规范性) 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 . 7 附录C(资料性)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库字段结构表 . 11 附录D(资料性)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调查(解译)因子代码表 . 13 参考文献 . 20 DB15/T 2184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信息中心、北京数起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菁、李鑫、云海英、滕飞、曹玲、李明国、
3、李金兰、陈满意、纳青、高荣丽、 化希军、徐永涛、李海瑞、刘涛、刘国粹、刘希阳、牡丹、马丽坤、刘海松、庞晓燕。 DB15/T 21842021 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到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的管 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荒漠化和沙化数据收集、符合性检查、建库、应用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4、 LY/T 2182 荒漠化信息分类与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255、LY/T 21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沙化 sandification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 来源:GB/T 24255-2009,3.1 3.2 沙化土地 sandified 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来源:GB/T 24255-2009,3.2 3.3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来源:LY/T 2182-2013,3.
5、1 3.4 荒漠化土地 desertified land 具有明显荒漠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3.5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monitoring 对土地荒漠化、沙化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3.6 荒漠化和沙化小班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class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区划及面积量测的基本单元。 DB15/T 21842021 2 3.7 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 forest and grass big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林业和草原管理部
6、门为了统一管理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地、荒漠化、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数据和 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数据而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数据融合分析和共享交换等功能。 3.8 数据汇集 data collection 依托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将林草业务相关数据统一收集、汇聚。 4 数据汇集流程 4.1 数据汇集流程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汇集流程图 数据汇集流程图 荒漠化、沙化数据 主管部门 荒漠化、沙化数据 生产部门 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 数据汇集 生产数据 开始 按自治区要求开展荒 漠化、沙化监测工作 整理监测成果和监测 工作总结 监测成果的汇总分析 和监测成果报告 归档荒
7、漠化、沙化监 测数据 按照本文件要求 提交数据 接收数据 数据入库 数据应用 符合性检查 结束 整理 提交 合格 不合格 DB15/T 21842021 3 4.2 数据汇集流程说明 4.2.1 荒漠化、沙化数据生产部门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 施细则”)的要求,提交监测成果和工作总结到荒漠化、沙化数据主管部门。 4.2.2 荒漠化、沙化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监测成果的统一汇总和成果报告编制,按照本文件规定的数据 范围(见5.1)及质量要求(见5.3),提交数据成果到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 4.2.3 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负责对数据进行符合性检查(见6),
8、合格数据统一入库,不合格 数据退回至数据提供部门。 5 数据收集 5.1 收集范围 收集范围包括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矢量成果数据、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调查与统计数据、历次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影像数据、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图片数据、历年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工程数据。 5.2 收集方法 将数据生产部门提供的成果数据导入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 5.3 数据质量 数据提供单位提交的荒漠化、沙化汇集数据需与附录A数据目录检查表所列内容一致,具体数据结 构、数据阈值等以“实施细则”为准,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负责数据符合性检查(见6),并 将检查合格的数据导入大数据管理平台。 6 数据符合性检查 6.1 数据
9、完整性检查 参见附录A数据目录检查表中所列内容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 6.2 空间关系质量检查 通过对荒漠化和沙化小班数据建立拓扑关系进行数据空间关系质量检查,包括跨政区检查、多地块 检查、重叠检查、缝隙检查等类型的图形拓扑错误检查。在空间关系上,要求小班之间无交叉、无包含 (岛除外)、无缝隙、无空洞、无悬挂;要求小班与林场、林场与乡镇、乡镇与市县严格包含关系、界 限叠加无缝隙,准确接边。矢量数据坐标系统要求历史数据提供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数据,新数据需要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数据。 6.3 数据属性符合性检查 6.3.1 概述 按照“实施
10、细则”要求,对数据属性(关键字、阈值、必填项和逻辑关系)进行符合性检查,并返 回检查结果。 DB15/T 21842021 4 6.3.2 关键字检查 制定关键字编码标准,达到同一政区级别下小班编号唯一性,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编码唯一值为: 省代码(两位)+盟(市)代码(两位)+旗(县、市、区)代码(两位)+乡(镇、苏木)代码(两位) +图斑号。代码参见“实施细则”中的附件行政区划代码表。 6.3.3 阈值检查 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对数据属性做阈值检查,确保数据结构中各字段的属性值在阈值范围内。 6.3.4 必填项检查 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对属性字段做必填项检查,避免监测调查数据字段值缺失。
11、6.3.5 逻辑关系检查 参见附录B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进行逻辑关系检查,质量检查条件语句的字段名参见附录C、调 查因子代码参见附录D。 6.4 调查图片质量检查 6.4.1 概述 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对图片数量、图片类型和图片质量进行质量检查。 6.4.2 图片数量 以旗(县、市、区)为单位,现地采集照片数量不小于全县图斑总数5 %;新照片采集点远景照片1 2张、近景照片12张、植物照片12张、土壤照片1张。 6.4.3 图片类型 应有远景、近景、植物、土壤四种类型照片。 6.4.4 图片质量 远景照片能反映图斑的整体状况;近景照片能反映图斑局部植被生长状况;植物照片能反映图斑内 主要植
12、物种类。 7 数据建库 7.1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库 7.1.1 专题数据库 存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矢量成果数据(见附录A),并将数据合并得到内蒙 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小班一张图。 7.1.2 栅格数据库 存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影像数据(见附录A),并做成镶嵌数据集,作为最 终成果影像。 7.1.3 档案数据库 DB15/T 21842021 5 存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调查和统计数据、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图片数据 (见附录A)。 7.2 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工程数据库 存储历年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工程数据,包含工程规划数据、工程设计数据、工程建设
13、情况数据和工 程检查验收数据。 8 数据应用 8.1 数据分类 本文件中的数据分类应符合LY/T 2182的规定和要求。 8.2 数据申请 数据需求方通过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申请。 DB15/T 21842021 6 附录A (资料性) 数据目录检查表 表A.1给出了文件中数据完整性检查的数据目录。 表A.1 数据目录检查表 编号 收集内容 分类名称 1 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矢量成果数据 图片库图层数据 2 荒漠化和沙化小班图层数据 3 监测区乡(镇、苏木)界 4 监测区旗(县、市、区)界 5 监测区盟(市)界 6 监测区省界 7 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8 沙化土地分布图 9 历次荒漠化和沙
14、化监测调查与统计数据 气象因子调查表 10 水文情况调查表 11 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12 防沙治沙情况统计表 13 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 14 沙化土地调查表 15 荒漠化土地调查表 16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 17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按土地利用类型分) 18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按治理措施类型分) 19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按植被盖度级分) 20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按主要植物种分) 21 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按植被覆盖类型) 22 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表 23 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表 24 沙化程度动态变化表 25 沙化土地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 26 沙化土地分布区植被盖度动态变化表
15、27 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表 28 荒漠化土地程度动态变化表 29 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影像数据 全区遥感影像数据 30 各类荒漠化、沙化专题数据 31 荒漠化解译标志卡片 32 沙化解译标志卡片 33 调查(解译)因子代码表 34 历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图片数据 以监测点为单位的标准图片 35 历年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工程数据 工程规划数据 36 工程设计数据 37 工程建设情况数据 38 工程检查验收数据 DB15/T 21842021 7 附录B (规范性) 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 表B.1中规定了逻辑关系检查的检查标准。 表B.1 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 编号 逻辑规则说明 1 必须填写省、市
16、、县、乡(按行政区划代码填写) 2 必须填写图斑号(且唯一) 3 必须填写监测年度= xxxx 4 必须填写气候类型 5 必须填写调查方式 6 必须填写地貌类型 7 必须填写土地权属 8 必须填写监测区类型 9 必须填写面积(0.0001) 10 必须填写土地利用类型(填写到二级土地利用类型(除建设用地外) 11 乔木林地-乔木盖度20% 12 疏林地-10%乔木盖度20% 13 灌木林地-灌木盖度40%并且乔木盖度10% 14 草地-植被总盖度5%并且(乔木盖度10%且灌木盖度40%) 15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植被盖度10% 16 天然牧草地-起源必须是天然 17 人工牧草地-起源必须
17、是人工或飞播 18 灌丛草地-30%灌木盖度40% 19 疏灌草地-10%灌木盖度30% 20 灌丛草地和疏灌草地必须填写备注字段,填写内容为“TR”、“RG”、“QT”、“ZZ” 21 除灌丛草地/疏灌草地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备注字段不能为“TR”、“RG”、“QT”、“ZZ” 22 裸土地-植被总盖度5% 23 裸岩石砾地-植被总盖度10% 24 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除滩涂)/其他土地中的空闲地、设施农用地,不填写植被盖度(乔木盖度、灌木盖度、 草本盖度、植被总盖度) 25 除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其他土地中的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必须填写植被总盖 度(0-100
18、%) 26 植被总盖度0的必须填写植被种类 27 植被总盖度0的必须填写植被高度 28 植被总盖度0的必须填写植被起源 29 单独盖度中的最大值植被总盖度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 30 乔木盖度5%,草本盖度5%,灌木盖度 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乔木型” 31 乔木盖度5%,草本盖度5%,灌木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乔、草型” 32 乔木盖度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乔、灌、草型” 33 乔木盖度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乔、灌型” 34 乔木盖度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草本型” 35 乔木盖度
19、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空 36 乔木盖度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灌、草型” DB15/T 21842021 8 表B.1 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续) 编号 逻辑规则说明 37 乔木盖度5%,灌木盖度5%,草本盖度5%的植被覆盖类型必须是“灌木型” 38 沙化监测区(监测区类型=1或3)必须填写沙化土地类型 39 非沙化监测区(监测区类型=2)不填写沙化土地类型和沙化程度 40 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域(除滩涂)”、“建设用地”的应为非沙化土地 41 水田、茶园、橡胶园、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为非
20、沙化 土地 42 沙化监测区备注字段为“GF”的应为非沙化土地 43 沙化土地类型为“流动沙地”植被总盖度应10% 44 沙化土地类型为“流动沙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只能是“沙地/未成林造林地” 45 半固定沙地(丘)和固定沙地(丘)必须填到二级沙化土地类型 46 沙化土地类型为“半固定沙地”的植被总盖度应10%且30% 47 沙化土地类型为“固定沙地”的植被总盖度应30% 48 有治理措施的,沙化土地类型不能是“天然半固定沙地”或者“天然固定沙地” 49 沙化土地类型为“人工半固定沙地”和“人工固定沙地”以及“非生物治沙工程地”的必须填写治理措施 50 沙化土地类型为“天然半固定沙地”和“天然固
21、定沙地”的植被起源应是天然 51 沙化土地类型为“沙化耕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只能是“水浇地或旱地” 52 耕地如果是沙化土地,沙化土地类型也只能是“沙化耕地” 53 非生物治沙工程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只能是“沙地” 54 沙化土地类型为“非生物治沙工程地”的治理措施一定为“机械沙障”或“化学固沙” 55 沙化土地类型为“风蚀残丘(劣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只能是“草地(人工牧草地除外)、盐碱地、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 56 沙化土地类型为“戈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人工牧草地除外)、内陆滩涂、裸岩石砾地” 57 沙化土地类型为“戈壁”的必须填写“土壤砾石含量” 58 沙化监测区,土地利用类型为
22、沙地的一定是沙化土地 59 沙化土地必须填写土壤质地 60 沙化土地必须填写风蚀状况 61 耕地或植被总盖度0的必须填写植被生长状况 62 沙化土地类型为“沙化耕地”必须填写作物缺苗率 63 沙化土地必须填写土壤表层结构 64 除沙化耕地外的沙化土地必须填写沙丘高度 65 除沙化耕地外的沙化土地必须填写覆沙厚度 66 沙化土地必须填写沙化程度 67 非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不应填写沙化程度 68 植被总盖度应40%(气候类型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沙化程度为“轻 度” 69 植被总盖度应50%(气候类型为湿润,亚湿润)的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沙化程
23、度为“轻度” 70 沙化土地类型为“沙化耕地”,(作物缺苗率20%并且作物长势一般以上)或者(20作物缺苗率30且作物 长势良好),沙化程度为“轻度” 71 植被总盖度25%且40(气候类型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沙化程度为 “中度” 72 植被总盖度30%且50(气候类型为湿润,亚湿润)的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沙化程度为“中度” 73 沙化土地类型为“沙化耕地”,(作物缺苗率20%但作物长势不旺)或者(20作物缺苗率30且作物长势一 般)再或者(作物缺苗率30而作物长势良好),沙化程度为“中度” 74 植被总盖度应10%且25(气候类型为极干旱、干旱、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 2184 2021 荒漠化 沙化 数据 汇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