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DB63 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1.220 B 41 备案号:55157-2017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7 - 06 - 20 发布 2017 - 09 - 20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5862017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胡广卫、蔡金山、周继章、阚威、晁宜林、张志平、沈艳丽、李兆才、赵全邦、李 静、张沛。 DB63/T 15862017 1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
2、规定了牦牛衣原体病的疫情报告、疫情处置、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综合防治等 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牦牛衣原体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T 562 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牦牛衣原体病 是由流产衣原体感染牦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牛流产、早产、死产或 产无活力犊牛为主要特征。 4 诊断 4
3、.1 流行病学特征 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多发。病牛和隐性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病怀孕牛流产或产犊时,大 量衣原体会随羊水排出到体外污染环境,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健康牛。种公牛和母牛通过交配 相互感染。一些蜱等媒介寄生虫和啮齿动物能长期带菌,并通过叮咬或其它途径将病原传播给健康牛。 本病主要侵害处女母牛、头胎母牛或从非疫区引进的母牛,流产率高达25%75%,还可引起母牛子宫内 膜炎和不育。 4.2 临床症状 4.2.1 怀孕牛流产 感染本病后,各个孕期的母牛都可发病,发病前母牛一般不表现任何特殊征兆,多数在怀孕中、后 期(妊娠79个月)突然发生流产, 产出死胎或无活力的犊牛, 有的胎衣
4、排出迟缓, 有的发生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乳房炎,产奶量低。 DB63/T 15862017 2 4.2.2 公牛精囊炎综合征 患病公牛的精囊腺、副性腺和睾丸出现慢性炎症,精液品质下降。 4.2.3 犊牛支气管性肺炎 6月龄以前的犊牛易感, 尤其是在停喂母乳转入育成牛栏喂养时容易发病。 病犊体温达40 41 ,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消退,短时腹泻,咳嗽,流鼻涕,呼吸加快,肺部听诊有锣音。 4.2.4 肠炎 56月龄犊牛多发。病犊体温升高到4142 ,食欲不振,抑郁,心跳快,出现持久性腹泻,粪 便稀薄带血,病犊严重消瘦,脱水。 4.2.5 脑脊髓炎 病牛发烧,虚弱,表现行动共济失调,有的并发肺
5、炎、腹膜炎、心包炎等症状。 4.2.6 结膜炎 病牛眼睛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眼角有多量分泌物。有的眼睑外翻,充血,潮红,第二眼睑高度 肿胀并遮盖眼球。炎症发展波及角膜,引起角膜炎和角膜混浊、溃疡。 4.2.7 关节炎 多见于犊牛。病牛表现行动迟缓,卧地后驱赶不愿起立或起立困难。站立时以健肢负重,不愿走动。 急性期体温升高,关节肿胀,患病关节局部皮温升高,患肢僵硬,触摸敏感,跛行。 4.2.8 乳房炎 乳房肿胀,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4.3 实验室诊断 按NY/T 562的规定进行。 5 疫情报告 5.1 疫情发现 发现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 1586 2017 牦牛 衣原体 防治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