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991.3-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pdf
《DB61 T 991.3-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991.3-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pdf(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 B 00 DB61 陕西省 地方标准 DB 61/ T 991.3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 3 部分:灌溉与排水 Land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Part 3: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15 - 11 - 24 发布 2016 - 01 - 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 T 991.32015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一般规定 . 1 4 水源工程 . 4 5 输水与灌溉工程
2、 . 23 6 喷微灌工程 . 32 7 排水工程 . 39 8 渠系建(构)筑物 . 45 9 泵站工程 . 52 参考文献 . 59 表1 灌溉与排水工程等别划分标准 . 2 表2 灌溉与排水工程允许修建的建筑物级别 . 2 表3 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表 . 3 表4 分区田间水、渠系(管道)水利用系数 . 3 表5 各工程类型区适宜溢流坝型表 . 7 表6 溢流坝坝高及坝坡比表 . 7 表7 溢流坝底宽 . 8 表8 均质土坝断面尺寸参考表 . 12 表9 黏土斜墙土石坝断面尺寸参考表 . 12 表10 黏土心墙土石坝断面尺寸参考表 . 13 表11 各工程类型区农用井特性指标 . 15
3、表12 雨水集蓄工程居民生活供水定额 . 19 表13 雨水集蓄工程畜禽养殖供水定额 . 19 表14 不同作物集雨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 . 19 表14 不同作物集雨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 (续) . 20 表15 雨水集蓄工程供水保证率 . 21 表16 容积系数 . 22 表17 水窖窖型及容积参考表 . 23 表18 混凝土性能的允许最小值 . 26 表19 灌水沟要素 . 27 表20 灌水畦要素 . 28 表21 不同管材摩阻系数、流量指数、管径指数值表 . 31 表22 不同管材的管内经济流速 . 32 DB61/T 991.32015 II 表23 设计日灌水时间 . 34 表24
4、喷头组合间距 . 35 表25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 36 表26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 36 表27 喷灌雾化指标 . 36 表28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 38 表29 微灌设计耗水强度 . 38 表30 微灌滴水器(滴灌带出水点)间距 . 39 表31 排渍模数经验值 . 41 表32 土质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 . 42 表33 旱作区末级固定排水沟深度和间距表 . 42 表34 排渍防碱末级固定排水沟深度和间距表 . 43 表35 吸水管埋深经验值 . 44 表36 吸水管埋深与间距 . 45 表37 透水孔宽度表 . 45 表38 砌石拱涵尺寸参考表 . 51 表39 动力
5、机备用系数K值参考表 . 55 表40 不同海拔高程处的大汽压力表 . 56 表41 不同水温时的饱和蒸汽压力表 . 56 表42 喇叭口悬空高度及淹没深度 . 58 DB61/ T 991.32015 III 前 言 DB61/T 991分为 7 个部分,每个部分可单独使用: 第1部分:规划与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 第4部分:农田输配电; 第5部分:田间道路; 第6部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第7部分:辅助工程。 本部分为DB61/T 991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
6、单位: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陕西诚业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鉴、陈悦、姜曾安、寇宗武、赵碧波、郑克敬、丁天寿、崔耀武、邓贤艺、 雷行忠、刘立明。 本部分由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部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 电话:029-88450992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52号高科大厦 邮编:710075 DB61/ T 991.32015 1 土地整治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 3 部分:灌溉与排水 1 范围 DB61/T 991的本部分规定了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关灌溉与排水工程所涉及的一般规定、 水源工程、输水与灌溉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
7、、渠系建(构)筑物、泵站工程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陕西省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建设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作为项 目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查、审批、竣工验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8、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6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625 机井技术规范 SL/T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2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 24 堰槽测流规范 SL 189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T 225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 265 水闸设计规范 SL 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DB61/T 279-1999 U型道量水槽基本要求 DB61/T 280-1999 U型道直降式量水槽基本要求 DB
9、61/T 281-1999 U型道扰物形喉口式量水槽基本要求 DB61/T 282-1999 U型梁道U型长喉道量水槽基本要求 DB61/T 991.2-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DB61/T 991.5-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 3 一般规定 DB61/T 991.32015 2 3.1 工程等级 3.1.1 工程等别划分 引水枢纽工程等别按引水流量划分;泵站工程等别按单站流量和单站装机功率划分;灌溉渠道工程 等别按输水流量划分;排水沟渠工程等别按排水流量划分;渠系建筑物工程等别按过水流量划分。灌溉 与排水工程等别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10、 灌溉与排水工程等别划分标准 工程等别 流 量 m 3 /s 引水枢纽 泵站工程 灌溉渠道 排水沟渠 渠系建筑物 4 102 102(1.00.1) 205 5010 205 5 2 2 (0.1) 5 10 5 注:括弧内为单站装机功率,单位为兆瓦(MW)。 3.1.2 建筑物级别划分 灌溉与排水工程中允许修建的建筑物级别,宜与工程等别相一致,并结合项目区已有工程现状按表 2 确定。其中,新修引水枢纽工程的引水流量不宜大于2m 3 /s;泵站工程应按单站流量和单站装机功率 划分;对于排灌结合的渠道,当灌溉和排水流量分属两个不同建筑物级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级别确定。 表2 灌溉与排水 工程允许
11、修建的建筑物级别 工程项目 引水流量 m 3 /s 建筑物级别 引水枢纽 102 4 2.0 5 泵站工程 102(1.00.1) 4 2(0.1) 5 灌溉渠道 205 4 5.0 5 排水沟渠 5010 4 10.0 5 渠系建筑物 205 4 5.0 5 注:括弧内为单站装机功率,单位为兆瓦(MW)。 3.2 灌溉标准 3.2.1 灌溉设计保证率 DB61/ T 991.32015 3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 定。在灌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灌溉设计保证率宜采用原灌区的灌溉标准;新建灌区的地面灌溉设计保 证率可按表3选定。 当项
12、目区水资源充沛或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时,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适度提高,但旱作区的灌溉设计保 证率不宜超过75%,水稻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宜超过85%;采用微灌、喷灌方式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 85%95%;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85%90%。 表3 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表 工程类型区 灌溉设计保证率 % 风蚀沙化区 50 黄土丘陵沟壑区 50 黄土梁塬沟壑区 50 渭北黄土台塬区 50 渭河河谷冲积平原区 75 秦巴山地区 旱作区5075、水稻区80 汉中盆地川道区 旱作区75、水稻区85 3.2.2 灌溉水利用系数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工程均应实行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在不同灌区分别为:蓄引灌
13、区不应低 于0.65;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其中,地面灌 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和管道水利用系数宜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分区田间水、渠系(管道)水利用系数 工程类型区 地面灌溉田间 水利用系数 渠系(管道)水利用系数 蓄引灌区 井灌区 667hm 2 3333 hm 2 667hm 2 渠道防渗 管道输水 风蚀沙化区 0.92 0.70 0.75 0.90 0.97 黄土丘陵沟壑区 0.92 0.70 0.75 0.90 0.97 黄土梁塬沟壑区 0.92 0.70 0.75 0.90 0.97 渭北黄土台塬区区 0.90 0.
14、75 0.80 0.90 0.97 渭河河谷冲积平原区 0.90 0.700.75 0.80 0.90 0.97 秦巴山地区 0.90 0.70 0.75 0.90 0.97 汉中盆地川道区 0.90 0.70 0.75 0.90 0.97 注1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从农(分)渠口引进水量的比值,渠系水利用系数为斗渠以上 (含斗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乘积; 注2 :3333 hm 2 以下的中小型抽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自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0.05。 3.3 排水标准 DB61/T 991.32015 4 3.3.1 排涝标准 3.3.1.1 应以排水区发生一定重现期暴
15、雨,作物不受淹作为设计排涝标准。 3.3.1.2 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 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一般可采用5年10年。关中渭河冲积平原和汉中盆地川道区采用10年;其他 地区采用5年。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标准。 3.3.1.3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以及 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日3日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日 3日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1日3日暴雨3日5日排至耐淹水深。关中平原区和陕南 山地丘陵区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可采用3
16、日,水稻区排除时间可采用5日;其他地区可采用1日暴雨1 日排出。 3.3.2 排渍标准 3.3.2.1 有渍害的旱作区,农作物生长期地下水应以设计排渍深度作为控制标准,但在设计暴雨形成 的地面水排除后,应在旱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低至耐渍深度。水稻区应能在晒田期内3日5 日将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排渍深度;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应在返盐季节前将地下水 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除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农业机械耕作要求,排渍深度一般可采用0.6m 0.8m。 3.3.2.2 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淹时间和水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农作物 试验或种植经验调查资料分析确定。无
17、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时,旱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8m 1.3m, 水稻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4m 0.6m,旱作物耐渍深度可取0.3m 0.6m,耐渍时间3d 4d,。水稻 田适宜日渗漏量可取2mm/d8mm/d(黏性土取较小值,砂性土取较大值)。 3.3.3 模数设定 设计排涝模数和设计排渍模数均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并应符合7.1.4的规 定。 3.4 灌排水质 3.4.1 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其中,pH值宜为5.58.5;含盐量应小于 2000mg/L;水田作物灌溉用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应小于150mg/L,旱作物灌溉用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应小于 2
18、00mg/L,蔬菜种植区灌溉用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应小于100mg/L;含沙量不应大于渠道输沙能力,泥沙 粒径宜小于0.15mm;在作物生长期内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宜小于10,水稻田灌溉水温宜为15 35。喷微灌工程还应符合喷微灌系统对水质的要求。 3.4.2 利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灌溉时,其水质还应符合SL 368的相关规定。 3.4.3 排入灌排渠系的地面水和污水应符合GB 3838和 GB 8978的规定。 3.4.4 不得引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 溉。 4 水源工程 4.1 无坝引水 4.1.1 适用条件 在地表河流、沟、溪上引水,当河
19、道流量、水位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时,宜修建无坝引水工程。 DB61/ T 991.32015 5 4.1.2 规划原则 4.1.2.1 无坝引水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河道来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综合分析确定。当河道来水量大于灌溉 需水量时,应按设计代表年的最大灌溉流量作为引水设计流量;当河道来水量小于灌溉需水量时,应按 河流历年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引水设计流量。 4.1.2.2 无坝引水工程枢纽建筑物的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0年(P=10%),校核洪水重现期为20年(P=5%)。 4.1.3 工程布置 4.1.3.1 无坝引水口宜选择在坚固、稳定的微弯河段凹岸顶点偏下游处,以减少泥沙入渠,其距弯道段 凹岸顶点的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991.3-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3部分:灌溉与排水 991.3 2015 土地 整治 标准 农田 建设 部分 灌溉 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