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pdf
《DB44 T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 T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Good regulation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tea garden 2019 - 12 - 03发布 2020 - 03 - 03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20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周波、唐劲驰、操君喜、
2、唐颢、黎健龙、陈义勇、刘嘉裕。 DB44/T 22092019 1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与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选址与基础规划、生态位配 置、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水土保持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控、自然灾害防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广东生态茶园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HJ/T 332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3、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853 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茶园 ecological tea garden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配置生物种类,综合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 件进行茶叶生产,并采用生态调控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控,达到环境优美,茶叶安全优质,生态产品综合 供给能力强的茶园。 3.2 茶园生态位 tea garden ecological niche 指某个种群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时空位置、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及其与相关种群的关系和作 用。生态位配置就是根据每一种群在茶园中的角色和地位,分配一定的
4、时间和空间,使其发挥特定的生 态功能。 3.3 茶园立地条件 tea garden land occupation condition 影响茶园各生物种群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因子。 4 选址与基础规划 DB44/T 22092019 2 4.1 选址要求 4.1.1 区位条件 选择生态适宜区,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与城镇、工业区、高速道路等距离1000 m 以上,并在必 要的条件下设置适当的隔离带。 4.1.2 产地环境条件 土壤、灌溉用水、空气质量应符合GB 15618、HJ/T 332 和 NY/T 853 标准的要求。 4.1.3 立地条件 气候适宜、光
5、热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 值在 5.56.5 之间;周边有灌 溉水源保障。 4.2 基础规划 4.2.1 功能区划分 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条件,兼顾适宜性和美观性的原则,进行功能区划分。具体根据 茶园所处条件,可包括生产区、观赏区、隔离区、防护区等功能分区。 4.2.2 基础设施规划 根据茶园地形,适当规划干道、支道和田间工作道,也可适当建设轨道运输线;根据茶园规模建设 配套工具房、加工用房、鲜叶摊放点等。所有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同时考虑方便和美观的原则。 5 生态位配置 5.1 生态位规划 5.1.1 种类规划 茶园除茶树以外,应至少配置 3 种5 种以上植物类
6、群,每种植物类群面积应不小于茶园面积的 2% 5%;宜人工引入部分茶园有益生物,不应引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物种。经济林木、水果、观赏植 物、观赏动物、功能性动植物多种组合交互搭配,功能性与美观性协调组合,主次分明。植物种类宜选 择适生的本地物种,各类推荐生物种类参见附录 A。 5.1.2 垂直结构规划 在垂直结构上应规划 3 个5 个以上物种生态位,形成“乔(木)-灌(木)-家禽、昆虫-草-土壤动物” 等不同层次结构。 5.1.3 水平结构规划 水平结构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合理布置生产茶园、缓冲带、防护林、遮荫树、行道树、名贵 经济林木、景观茶树、景观树木、景观花草、动物昆虫等。不同类
7、群可重叠交叉。 5.2 功能规划与数量配置 5.2.1 生产茶园 DB44/T 22092019 3 生产茶园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 50%80%,茶树品种以早、中、晚生品种按适当比例进行搭配种 植。 5.2.2 功能性物种 功能性物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 缓冲带:周边有农田、省道、国道等需设置缓冲带,宽度 20 m50 m 以上,景观类和经济类植 物品种搭配; 防护林:在山脊、风口或茶园上方应设置防护林带,宽度 5 m10 m,以植株高大,抗风力强, 生长快,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为佳; 遮荫树:生产茶园内种植遮荫树,每公顷 75 株120 株为宜,宜选择树体高大,根系深,分枝 部位较
8、高,秋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品种; 绿肥类: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等生产茶园空地宜适当种植绿肥,绿肥种类参见附录B的表 B.2; 天敌类:茶园内适当放养寄生或捕食性天敌; 有益土壤动物:茶园内适当放养蚯蚓等有益土壤动物,并为其营造适宜生长环境; 名贵经济林木:不同功能区域内可穿插适当种植名贵经济林木,以提高茶园总体经济效益。 6 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 6.1 茶苗种植 6.1.1 茶园开垦 坡度 20以上宜修筑梯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宜设置隔离沟,沟深 80 cm 100 cm,宽 100 cm200 cm。 6.1.2 茶苗种植 宜开沟施底肥种植,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种植
9、习惯和茶苗品种特点确定,第二年开始少量多次追肥, 促进茶树生长。 6.2 茶树修剪 根据不同茶树类型和茶树生长阶段,选择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修剪方式。 6.3 鲜叶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适时采摘,采留结合。 6.4 加工及包装 加工及包装过程应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防止茶叶产品二次污染。 7 水土保持管理 7.1 灌溉 灌溉宜因地制宜采用喷灌、滴管系统,或者水肥一体化系统。 DB44/T 22092019 4 7.2 排水及雨水蓄积 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蓄水池每公顷建造 1 个2 个,容量 10 m 3 50 m 3 ,蓄 水池可结
10、合沤肥池,沤肥池需做好防臭措施。 8 土壤管理 8.1 土壤监测 定期检测土壤肥力水平、pH 值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宜每2 年3 年检测一次。重金属检测结果应符 合GB 15618 的要求。 8.2 土壤改良 pH 值低于 3.5 的成龄茶园,可适当采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生物措施等进行改良。 8.3 土壤培肥 8.3.1 底肥 开辟新茶园时宜将地表杂草灌木等植被连同有机肥料一起埋入种植沟底作为底肥;改种换植时为防 止病虫害残留,地表植被应清除出茶园。底肥推荐使用有机肥。 8.3.2 基肥 深耕与培肥结合,冬季开施肥沟施用有机肥,肥料宜选用正规厂家合格商品有机肥,或采用蚯蚓等 结合无害化处理后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2209 2019 广东 茶园 生态 管理 技术 良好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