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人强调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一思想观念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体现的是孝道、忠孝的观念,这是儒家思想,故选 A。 B 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项主张兼爱、非攻; D项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
2、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 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思想纯正) ”可以看出,诗经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故选 B。 A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该作品的教化作用; C 项错误,应该是屈原的离骚, D 项应该说的是汉赋。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某年春晚的 “对联征集 ”出了一个上联: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 A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 “交子 ” B参加殿试受到武则天的亲
3、自接见 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 D独酌之后欣赏洛神赋图摹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静夜思是唐朝李白的思乡诗,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李白可以欣赏到,故 D项正确。 “交子 ”出现在宋代,故 A项错误。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以后,故 C项错误。李 白是唐玄宗时期人,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绘画。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体现 “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一特点的有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历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 ”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而对世界的影响
4、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 项历法主要是在中国实用,对世界的影响不大,因此排除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有 “虎溪三笑 ”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
5、的趋势。 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故错误; A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 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故选 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背景。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 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
6、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 A、 B、 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从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 A。 D项明显错误,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BC 项也是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是并非材料探讨的角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 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 特征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和分析图片的能力。从题干的关键词 “布局严正均匀,端正大 方,笔画多方折、盘曲 ”可以判断出答案
7、:是 B 项,根据分析图片特点可知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篆刻艺术。 史记 滑稽列传中写道: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制墨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由材料中 “用三千奏牍 ”“两人共持举其书 ”可知,当时书写材料极不方便,西汉时期的造纸术改变了这种情况。与此有关的发明应是造纸术,故选 A。 B、 C 项体现的是印刷术的
8、变革,与材料无关; D项与近代打印技术有关,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造纸术。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 “一成不变之观 ”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 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 ”可知,儒家传统思想开始于孔子,至秦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的是宗法血缘关系; B项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思想; D项说的法家思想,与材料中心思想
9、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地位。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 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故 D符合题意。僧人在故事中只是一个意象,两个故事表达的是市民争取自由、伸张正义的愿望,无关乎对僧人的爱憎交加,故 A项不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东莞市 南开 实验 校高二 上学 期期 初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