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诸子百家从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变革主张,儒家积极倡导民本思潮,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法家学派倡导君主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
2、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C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 D民族融合的不断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长期领先与世界其他地区,所以答案:选 A, B D两项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并未大力
3、倡导科技发展与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被称为 “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 号角 ”和 “水手之友 ”的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击垮了代表欧洲封建统治势力的骑士阶层, “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 ”;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推动了 “地理大发现时代 ”的到来,指南针成为 “水手之友 ”,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要求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火药和指
4、南针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 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沈括: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说明该画作注重写意而非真实描摹物象,这与文人画的注重写意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要求,从材料中梅诗咏物应该可以直接排除此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中国绘
5、画的特征 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 ”,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 “徽汉合流 ”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京剧是中国的
6、 “国粹 ”,目前京剧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最高成就日益走向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 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特征可以判断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出自李白的唐诗蜀道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应是宋词的代表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
7、的楚辞,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形式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一种文学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
8、济发展的产物,所以答案:选 B, A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是指 A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 B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C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显
9、然是指 “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 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这种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所以答案:选 B, A项其时民族危机尚未发生, C D两项均晚于 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的觉醒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西方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0、,材料中 “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是指由洋务运动转向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导致这种转变发生的根本力量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使民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所以答案:选 B, A C D 三项显然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议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 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
11、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维新派的重要观点,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备选项 A项倡导中西学分立,是洋务派的观点; B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是顽固派的主张; C项已经摒弃了 “中体西用 ”主张,是维新派的主张; 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 C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的觉醒 维新思想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
12、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派和革命派均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诉求,只不过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革命派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人士的心声,主张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尽管所采用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方式不同,但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上则完全一致,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不符合二者的真实关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13、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活字印刷术 张衡的地动仪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张衡的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技发明,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 “宋元时期 ”不符,所以 项不符合题意应以直接排除, 三项是宋元时代中国杰出的科技成就代表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A,B C D三项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内容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14、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君主专制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明末清初的三大著名思想家代表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利益诉求,但从本质上而言他们仍属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而非资产阶级代表,所以 说法错误应以直 接排除, 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D, A B 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 B主张 “天
15、下为主,君为客 ” C提出 “工商皆民生之本 ” D认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民主性 ”是指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人民主权,所以 “天下为主,君为客 ”最符合上述民主性特征,故答案:选 B, A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但未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的主张, C 项是对 “重农抑商 ”思想的巨大颠覆, D 项主要强调思想解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社会的剧烈变革 私学的兴盛 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各国纷争的环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 项颠倒 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 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 ,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7、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强调是做人要清心寡欲,无为清静,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强调 “动静 ”互动,这是朴素辩证法的体现,这些正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突出特征,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家学派主要观点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 湛江 中高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