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846—2019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
《DB37 T 3846—2019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846—2019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3.020 D 1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3846 2019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coal mine 2019 - 12 - 31 发布 2020 - 01 - 3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846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建设要求 . 2 5.1 矿区环境 . 2 5.2 资源开发方式 . 2 5.3 资源综合利用 . 3 5.4 节能减排
2、. 4 5.5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 5 5.6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 5 5.7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煤炭资源回采率指标取值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率及排放限值 . 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限值 . 9 参考文献 . 11 DB37/T 3846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原煤炭工业济南设计 研究
3、院有 限公司)、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煤矿、山东省地质环境 监测总站、山东新阳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安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付小敏、宋志清、郭宝奎、陈国栋、韩代成、冯克印、尹中凯、范文昌、 王保齐、郭涛、许敦山、张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7/T 3846 2019 1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煤矿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矿区生态环境保 护、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煤矿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 的绿色矿山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
4、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3306 标牌 GB 14161 矿山安全标志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042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522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 GB/T 28754 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 GB/T 29162 煤矸石分类 GB/T 29163 煤矸石利用技术导则 GB/T 29444 煤矿井工开采单位产品
5、能源消耗限额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383 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 AQ 1010 选煤厂安全规程 HJ 65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 ,实施科学有序开采 ,对矿区及周边生态 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 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DB37/T 3846 2019 2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
6、een coverage ratio of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技术 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 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4 总则 4.1 矿山企业应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依规办矿,诚信经营。 4.2 矿山企业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 源开发全
7、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企地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 展。 4.3 矿山应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职业危害。 4.4 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按照本规范建设;生 产矿山应按照本规范进行升级改造。 5 建设要求 5.1 矿区环境 5.1.1 矿容矿貌 5.1.1.1 矿区按生 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功能进行分区,各功能区应符合 GB 50187 的规定, 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5.1.1.2 矿区地面运输、供水、供电、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应齐全;生产区应设置操作提示牌、说 明牌、线路示意图
8、牌、职业卫生警示牌等标牌,标牌应符合现行 GB/T 13306 的规定;煤矿道路交叉口、 地面变电站、井口、配电室、提升机房、油脂库、压风机房、主通风机房、矸石山、排洪沟等区域应设 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现行 GB 14161 的规定。 5.1.1.3 大中型煤矿地面运煤系统、运输设备、煤炭贮存场所应全封闭;煤炭运输、贮存未达到全封 闭 管理的小型煤矿应设置挡风抑尘和洒水喷淋装置进行防尘。 5.1.1.4 矿区应设置固体废物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和监测的规定。 5.1.1.5 矿容矿貌应与周边地表、植被等自然环境相协调。 5.1.2 矿区绿化 5.1.2.1 矿区应绿化、美化,整体
9、环境整洁美观。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 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应达到 100 %。 5.1.2.2 矿区专用道路两侧应因地制宜设置隔离绿化带。 5.2 资源开发方式 5.2.1 开拓方式、生产布局 DB37/T 3846 2019 3 5.2.1.1 资源开发应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 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 5.2.1.2 井口位置及工业场地 选择应坚持少占土地、少压资源、保护生态、和谐环境的原则;开拓方 式应根据地面自然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等因素,按斜井、立井的 顺序进行论证选
10、择。改扩建、技术改造及资源整合矿井应优先利用原有井筒及生产系统。 5.2.1.3 矿山开拓应优先选用全煤巷开拓方式,降低消耗,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 5.2.2 采煤方法与工艺 5.2.2.1 应选择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开采技术和工艺。 5.2.2.2 采煤工作面应正规开采,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应按 GB 50215 的规定执行。 5.2.2.3 大中型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不应低于 90 %,煤及半 煤岩巷道的综掘机械化程度不应低于 80 %, 宜推广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5.2.2.4 矿井宜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实行沿空留巷或沿空掘巷。 5.2.2
11、.5 对于村庄压煤开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基础上,首先选用搬迁开采技术。 5.2.3 回采率 煤矿采区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应符合附录 A及 GB 50215的规定。 5.2.4 减排保护开采技术 5.2.4.1 应根据矿区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生态环境特征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资源利用率高,且对矿 区生态破坏小的减排保护开采技术。 5.2.4.2 充填开采要求如下: a) “三下一上”(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等、承压含水层上等)压煤区域鼓励采用 充填开采 技术; b) 充填区域的选择及充填开采方案应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保护有机结合; c) 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优先利用煤矸石等固体废
12、物充填采空区。 5.2.4.3 保水开采要求如下: a) 井下强含水层或地下水严重渗漏区域应采用保水开采技术; b) 开采中应采取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控采动裂隙对关键含水层的不利影响; c) 有可能与重要河流、水库、民用水源地联通的区域应通过帷幕、隔水层加固、留设防水煤岩柱 等方式隔离。 5.2.4.4 共伴生资源开采要求如下: a) 应对煤系地层共伴生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达到工业指标要求的可利用 共伴生资 源,应制定煤与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根据国家规定严格执行; b) 新建煤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应与煤炭开采、洗选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 c
13、) 达到抽采条件的煤矿瓦斯应先抽后掘、先抽后采;对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 突出矿井,应先采气再采煤,实现抽采达标。 5.3 资源综合利用 5.3.1 选煤 5.3.1.1 原煤入选率不应低于 80 %。新建大中型煤矿应配套建设选煤厂或中心选煤厂。 DB37/T 3846 2019 4 5.3.1.2 选煤厂的生产、操作和管理应按照 AQ 1010 的规定执行。 5.3.1.3 应根据不同煤质,选用先进适用的选煤设备和工艺,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 高效利用。 5.3.2 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 5.3.2.1 煤矿共伴生矿产资源应选用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工艺进行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 5.
14、3.2.2 宜推进煤系耐火粘土、油母页岩、硫铁矿、高岭土(岩)等共伴生矿产精深加工产业化发展, 减少资源浪费。 5.3.2.3 应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安全利用、梯级利用和规模化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利用 应按 GB/T 28754 的规定执行,利用率指标取值见附录 B。 5.3.3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5.3.3.1 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应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处理利用,具体要求如下: a) 煤矸石分类应符合 GB/T 29162 的规定; b) 应按照煤矸石种类对其进行资源化利 用,用于循环流化床燃料,烧结砖、水泥、轻集料等建筑 材料,铁路路基、公路路基等填料; c) 煤矸石利用技术要求应
15、符合现行 GB/T 29163 的规定; d) 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区、废弃坑塘等回填原料,应经淋溶实验确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类型,按 照 GB 18599 要求分类做好保护措施。 5.3.3.2 煤矸石处置率应达到 100 %,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85 %以上。 5.3.3.3 矿山办公、生活垃圾应集中,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5.3.4 矿井水、疏干水利用 5.3.4.1 矿井水、疏干水应采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进行合理处置,处置率达到 100 %。 5.3.4.2 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80 %以 上。 5.4 节能减排 5.4.1 节能降耗 5.4.1.1 建立煤矿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
16、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 耗、水耗。 5.4.1.2 现有井工矿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建井工矿井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按 GB/T 29444 的规定 执行。 5.4.1.3 应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 工艺和设备。 5.4.1.4 应改进井巷支护工艺,采取先进支护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钢棚梁使用数量,推 广锚网支护技术,节约钢材使用量。 5.4.2 废气、粉尘、噪声排放 5.4.2.1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应符合 GB 21522 的规定。煤层气(煤矿瓦 斯)排放限值应符合附录 B 规定。 5.4.2.2
17、煤矿应建立洒水防尘或喷雾降尘系统,并正常运行,防尘系统符合 GB 50383 规定。 5.4.2.3 煤矿应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应符合附录 C 中表 C.1 的要求。 DB37/T 3846 2019 5 5.4.2.4 选煤厂原煤准备(给煤、破碎、筛分、转载)过程中宜密闭尘源,并采取喷雾降尘或除尘器 除尘。 5.4.2.5 储煤场厂区应定期洒水抑尘,储煤场四周应设抑尘网,装卸煤炭应喷雾降尘或洒水降尘,煤 炭外运应采取密闭措施。 5.4.2.6 煤矿应配备噪声测定仪器,定期对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提升机、采煤机、 掘进机、风动凿岩机、主排水泵,以及选煤厂的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8462019 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3846 2019 煤矿 绿色 矿山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