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pdf
《DB34 T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1.120 A 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ideo and image st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9232017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体要求 .
2、. 2 4.1 布设原则 . . 2 4.2 基本构成 . . 2 4.3 传输 . . 2 4.4 功能 . . 3 4.5 地址分 配与编码 . . 4 5 建设要点 . . 5 5.1 一般规定 . . 5 5.2 摄像设 备选型 . . 5 5.3 主要设 备配置 . . 6 5.4 供电 . . 7 5.5 防雷与接地 . . 8 5.6 立杆 . . 8 5.7 安装 . . 8 5.8 调试 . . 8 6 验收要点 . . 8 6.1 一般要求 . . 8 6.2 其他要求 .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布设要求表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级联
3、式组网规则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图像评价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项目方法参照表 . 1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安装调试记录表 . 17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调试自检表 . 18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施工质量报验单 . 19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施工质量评定表 . 20 DB34/T 292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 室。 本标准起草人:马浩、刘超、胡卫权、凌红霞、刘怀利、马顺、
4、方婧、陈璞、李辉、杨玉喜、王妍、 王铭铭、朱后坤、沈超、徐浩、郭鑫、贾飞、刘方、商笑妍。 DB34/T 29232017 1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建设和验收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的设计、建设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5966 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
5、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3474 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SL 515 水利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 SL 651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YD/T 1737 互联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频图像站 video and i mage station 为完成水利工程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而专门设立的监视站。按其功能分为视频站和图像站,分别 采集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6、 3.2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 video and image surveillance system 依托水利专网或其他公用网络,能独立完成对江河湖泊等水域及堤防、闸坝等各种水利工程视频图 像采集、存储、传输、显示等功能的系统。 3.3 监控中心 surveill ance centre DB34/T 29232017 2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内特定的信息汇集、处理和共享的节点。它可对管辖的多个监视站信息实施集中 监视、有效控制和管理,并提供信息服务。 4 总体要求 4.1 布设原则 4.1.1 一般原则 4.1.1.1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的布设对象主要为水库、闸坝、泵站、江河堤防、湖泊、渠道等重要
7、的 水利工程和涉河项目。 4.1.1.2 视频图像站应针对监视对象的功能需求,兼顾防汛及工程管理需要,合理选择站点布设的类 型和位置。不同水利工程布设视频图像站的布设要求见附录 A。 4.1.2 具体布设原则 4.1.2.1 满足以下情形,应布设视频站。 a) 光纤最近接入点在 5 km 以内,传输和市政供电保障条件较好的; b) 其他特殊需要。 4.1.2.2 满足以下情形,应布设图像站。 a) 光纤最近接入点在 5 km 以上,工程地点较为偏僻的; b) 现场无线传输条件良好,信号传输稳定的; c) 虽满足视频站建设条件,但不需要连续观测的。 4.1.2.3 其它情况依据站点信息采集重要性
8、,结合现场条件进行确定,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准则。 4.2 基本构成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a) 硬件部分,应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显示及记录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云台、遥测终端等; 传输设备主要包括电缆或光缆、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各类通信接口等; 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电视机、显示器、拼接屏等; 记录设备主要包括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b) 软件部分,应包括完成采集、存储、查询及其它功能的各类管理软件。 4.3 传输 4.3.1 通信方式 视频图像站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两种传输方式。 a) 视频
9、站的信息传输,应优先选用光纤、同轴电缆等有线网络传输方式; b) 有线网络无法到达,可选用无线公网(移动/联通/电信网络)、wifi 以及微波等主要无线网 络进行传输。 其中采用无线公网作为通信方式时,所选通信模块应通过入网合格检测,在信号弱的地区 宜加装外置天线或放大器,以满足传输带宽要求。 4.3.2 传输带宽 DB34/T 29232017 3 4.3.2.1 采用有线网络传输时,光纤专线应不低于 2 M/s,互联网接入端口应不低于 10 M/s。 4.3.2.2 采用其他无线网络时,传输带宽应满足相应的图像质量和信号稳定要求。 其中采用无线公网传输时,图像站现场测试传 输速率应不低于
10、300 KB/s,视频站现场测 试传输速率应不低于 700 KB/s。 4.3.3 组网 4.3.3.1 视频站宜采用级联式组网,参见附录 B。 4.3.3.2 在级联式组网模式下,上级监控中心通过下级监控中心获取视频信息,前端设备只向上一级 提供视频信息。 4.4 功能 4.4.1 视频图像采集 利用前端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或硬盘录像机)等采集设备,应能实现监视区域视频图像的连续采 集。 图像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路图像的像素数量应不低于 1280720(720P); b) 单路图像的帧频应不低于 25 fps; c) 图像质量等级主观评价应按五级评定,其图像质量等级应不低于四级
11、,见附录 C。 4.4.2 视频图像处理 模拟信号视频采集设备,应具有压缩编码和解码功能,码流参数可灵活设置,可采用不同帧率(1 25 帧/秒)进行传送。 在视频图像画面上可叠加中文字符,视频解码应支持软件解码或硬件解码,能对多种编码进行统一 解码。 4.4.3 视频图像存储 视频监视图像存储宜采取现场存储方式,对实时视频信息进行自动连续存储,当存储空间不足时, 自动从储存时间最早的文件开始删除,循环存储。 视频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少于 15 天,存储图像信息分辨率352288(CIF) ,重点视频信息存储时 间不少于30天,信息存储容量应不低于 1 TB。 4.4.4 云台、镜头控制 用户应能远
12、程对云台、镜头、雨刷等进行控制,包括云台转动及速度设置,预置位设置,镜头的变 焦、调焦、调节光圈及雨刷开关的控制。 根据等级优先的原则,控制权高优先级的用户可无条件获得低优先级用户的控制权,同级别用户根 据时间优先的原则获得控制权。 4.4.5 时间同步 底层或前端采集设备,应支持时钟校验功能,保证系统设备时钟同步。 4.4.6 二次开发接口 DB34/T 29232017 4 前端采集设备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或者支持 GB/T 28181 要求的协议,保证后续建设可采用软件方 式获取前端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 4.4.7 管理平台功能 4.4.7.1 视频图像显示 如下: a) 监控中心应通过显
13、示设备直接观看多路视频图像,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接收前端实时视频图 像,可将该视频监视图像显示于电视墙、电视机等各类显示系统中; b) 视频图像可单画面或多画面模式显示,多画面显示为 N*N 和 1+M 视图显示方式,多画面可轮 循,视频图像上应叠加时间信息及站点名称、所属水系以及位置信息。 4.4.7.2 视频回放 用户应能根据时间条件进行视频检索,并可将检索视频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回放历史图像。 回放历史图像时,可实现播放、倒放、快放、慢放、拖曳和暂停等主要功能,并支持不少于 4 路 同时播放,多用户可同时调用和检索历史图像。 4.4.7.3 视频转发 各级监控中心应能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转发下属
14、视频图像站的图像数据,供多用户使用。多用户同 时调看同一路视频图像时,应通过节点转发方式实现共享查看。 4.4.7.4 用户管理 应具有用户权限分配、登录用户合法性认证、访问权限管理等功能,可对所有用户进行唯一性的标 识设置。 4.4.7.5 系统管理 应实现配置故障、性能、安全和日志等管理功能,支持 SNMP 网管协议,能实现对视频编(解)码 器、视频光端机等设备的集中管理。 4.5 地址分配与编码 4.5.1 监控中心地址分配 4.5.1.1 省与市级监控中心及市与县级监控中心互联,应采用公共互联网或水利专网方式传输。 4.5.1.2 监控中心的 IP 地址应采用公网 IP 地址或水利信息
15、网 IP 地址, 水利信息网 IP 地址分配应 符合水利信息网 IP 地址统一分配规定。 4.5.2 摄像机编码 视频图像站应进行统一编码。编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编 码规则为:8 位中心编码 + 4 位设备类 别码 + 6 位前端摄像机设备流水号。 视频图像站编码示意图如图1 所示。 DB34/T 29232017 5 图1 视频图像站编码示意图 注: 中心编码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监控中心的编码,按照监控中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确定,省级监控中心编 码为“34” ,当不是基层单位时空余位为 0,中心编码应符合 GB/T 2260 的要求。设备类别码为“0609” ,设 备流水号按照设备入网
16、顺序进行编码。原依据安徽水利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附录3 所编制 的市、县级监控中心编码应进行编码转换接入上级平台。 5 建设要点 5.1 一般规定 5.1.1 视频图像站建设选用的设备,应符合 GB 16796 和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5.1.2 视频图像站主要设备应选择市场主流品牌设备。 5.1.3 所选设备应具有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兼容性,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二次开发的 SDK 软件包, 使相关联的系统实现共享。 5.1.4 新建视频图像站或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应通过安徽省水利厅视频图像监控中心接入测试,方可 采购实施。 5.1.5 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应符合 SL 651
17、 的要求。 5.1.6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视频图像站应具备相应的防护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防寒、防高温、防腐蚀; b) 防电磁干扰; c) 防雷。 5.2 摄像设备选型 5.2.1 摄像机应能全天候工作,昼夜光线条件下都可拍摄清晰视频图像,其中夜间可视距离应不低于 200 m。 5.2.2 摄像机选型应符合下列一般原则: a) 户外监视点应选择日/夜转换型红外摄像机; b) 室内照度较低或补偿性光源较弱的区域应选择低照度日/夜转换型摄像机; c) 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安装辅助照明设备的监视区域应选择红外摄像机; d) 对需频繁快速转换监视的目标场景,应选用一体化高速球型摄像机;
18、e) 对水文观测设施目标场景进行监视,应采用由云台和变焦摄像机组成的一体化摄像设备; f) 对需要进行固定监视的目标场景,应采用固定式定焦摄像机。 5.2.3 摄像机还应符合以下其他原则: xx xx xx 0609 xxxxxx 市级监控中心编码 县级监控中心编码 基层接入单位编码 设备类别码 摄像机设备流水号 34 省级监控中心编码 DB34/T 29232017 6 a) 对室外夜间需要监视的重要设施和室内照度较低的需要监视的区域, 应安装节能型辅助照明灯 具; b) 摄像机变焦镜头的最大变焦倍率所对应的焦距, 应大于监视区域内最远被监视对象所对应的焦 距(应根据监视区域内最远被监视对象
19、所对应的焦距进行选择),且光学变焦 18 倍,电子变 焦 6 倍; c) 视频图像站建设要求使用智能高清摄像机、智能云台等物联网设备时,智能设备接口系统应符 合 GB/T 33474 的功能要求。 5.3 主要设备配置 5.3.1 摄像机配置 摄像机除应具有浪涌保护和防雷击保护功能, 所配云台解码器应具有开放的或兼容的控制协议以及 标准控制接口,还应符合的以下技术参数要求: a) 固定摄像机 图像传感器:CCD 或 CMOS; 图像像素:1280720(720P) ;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1Lux,黑白模式0.01Lux; 信噪比50dB。 b) 一体化球形摄像机 图像传感器:CCD 或 C
20、MOS; 内置高速云台:可水平 360垂直 90连续旋转,至少 50 个预置位; 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 1080P(1920*1080) ,即不低于 200 万有效像素;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1 Lux,黑白模式0.01 Lux。 c) 云台 云台解码器应具有开放的或兼容的控制协议及标准控制接口,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PELCO-D 协议、PELCO-P 协议等在内的多种协议; 水平旋转角度:0355; 垂直旋转角度:+20-90; 防护等级:室内不低于 IP54 标准,室外露天场所不低于 IP66 标准支持编程预置位功能。 d) 红外灯 照射距离不小于 10 m; 照射角度不小于 30; 支
21、持人工控制灯的开启或关闭; 支持光控功能,根据光照度高低自动开启、关闭。 e) 补光灯 应支持 LED 亮度可调,功率调节范围 3 W-16 W; 应支持光敏阀值可调; 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6 标准;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 10000 小时; 补光灯光源应不直射摄像机镜头,以免产生晕光; 补光灯应能接收远程监控中心控制。 f) 防护罩 室内摄像机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 标准;室外露天场所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6 标准; DB34/T 29232017 7 可根据使用地域的气候条件,选配加热器、风扇、除霜器、雨刷、遮阳罩等; 防护罩配件 MTBF 应不小于 1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2923 2017 水利工程 视频 图像 建设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