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3答案.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3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3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3答案模拟 120单项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旅馆的客房部分是用于客人休息的空间,需要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部分别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入口较近的位置上,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第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人流疏散大体可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
2、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搂、展览馆等)。此外,在紧急情况下,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第3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管道与设备连接处需要采用柔性接触,以防止地震时发生断裂。第4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中小学校中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以及行政办公室等是中小学校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而厕所、仓库、贮藏室等空间,虽然也属使用性质的空间,但与上述的主要使用空间相比,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另外,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等空间,则属于交通联系空间。第5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尽管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3、概括起来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第6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公共建筑是公共活动及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人流疏散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以防火灾发生时,一部楼梯被火封住,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符合下表要求,可设一部疏散楼梯。电梯不能做为疏散用。第7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工厂或某些建筑所散发的有害气体和微粒对邻近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不但与风向频率有关,也受到风速的影响。在下风部,从水平方向说,受污染程度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第8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
4、新开发的建设应首先进行七通一千的内容, 即进行供电、供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场地平整的建设,以便为其他各项工程的建设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与施工条件。第9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第10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0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
5、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第11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大跨度的建筑需要考虑没有繁琐支撑体系的屋盖结构形式,并且受力性能好,经济适用。拱式结构是一种较早为人类开发的结构体系,应用广泛比较适宜跨度在4060m,使用材料要求不高,可以考虑首选结构形式。屋架也是大跨度建筑的常用结构形式,屋架由杆件组成,节点是铰结,在节点荷载作用下,杆件只产生轴向力,预应力混凝土屋架跨度常为2426m,铜屋架可追70m,做为次选。薄壳是空间结构体系,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种类多,形式丰富多种,适用于多种平面,为创作多种形式的建筑物提供良好结构条件。第1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中国园林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6、阶段: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的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到鼎盛盛。第13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为了排除雨水,屋面必须设置坡度。坡度大则排水快,对屋面的防水要求可降低,反之则要求高。根据排水坡的坡度大小不同可分为平屋顶和斜层顶两大类,一般公认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1:10时为平屋顶,常用值为1:201:50;1:10时称为斜屋顶,常用值1:12(厂房)与1:21:4(瓦材屋面)。第1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只有选项中的C项概括最全面。第15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罗马建筑典型的
7、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都是同券拱结构有血肉的联系。正是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第16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机动车道的宽度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和车辆行驶中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根据一般经验,城市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可取1.01.4m。一般城市主干道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小不宜小于3.0m。第17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取决于道路设计车速,不同等级的道路规定有不同等级的设计车速,因此,不同等级道路的最小
8、半径也不相同。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机动车辆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等方面的因素。第18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城市道路需要的步行带数目决定于一条步行带的通过能力和高峰小时的行人数,对应人行道宽度还应考虑工程管线布置及相应绿化所占空间。城市主要干道上,单侧人行步道的宽度考虑电力电缆、电讯电缆、给水管线三种管线所需要的最小宽度为4.5m,4.5,/0.75=6。加上绿化和路灯等最小占地1.5m,共需要6m左右,而每条步行带宽度为0.75m,8/0.75=8。因此,城市主要干道上,单侧人行步道步行带的系数,一般不宜少于8条;次干道上不宜少于6条。第
9、19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通行需要一定净宽,其中小汽车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为3.0m。第20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对于不设超高的相邻反向曲线,一般可直接相连;若有超高,则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应等于两个曲线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和。对于地形复杂、工程困难的次要道路,两反曲线间的插入段直线长亦不得小于20m。第21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中的A项为平行停车方式的停车场特点,选项中的B项为垂直停车方式的停车场特点,选项中的D项为干扰选项。第22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机动车双车道多用7.58.0m,四车道1315m,六车道用1922m;自行车道两条宽2.
10、5m。第23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路线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局要求,因地因路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路线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第24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交又口的通行能力要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一般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应增辟左转专用车道;右转多于4辆时,应设右转专用车道。增设车道的宽度可
11、比路段车道宽度窄0.250.5m。第2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露天地面停车场为 2530平方米/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平方米/停车位,室内停车库为3035平方米/停车位。第26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是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布局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第27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将水体划分为 5类,类属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属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类属
1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鱼类保护区、游泳区;类属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属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第28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对取水的水质、水量、取水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施工、运行管理及河流的综合利用都有影响。其本身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用水,因此其本身设计要求较高。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99%。第29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污水与公共设施污水两部分之和,其大小直接取决于生活用水量,通常生活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70%90%。第30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13、:生活污水含较多的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显碱性,需经过处理方可排入水体。第31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工程设施含有变配电所、开关站,高压配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工程设施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第32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城市较高生活用电水平生活用电量为25001501kWh/(人年);城市中上生活用电水平生活用电量为1 500801kh/(人年);城市中等生活用电水平生活用电量为 800401kWh/(人年);城市较低生活用电水平生活用电量为400250 kW
14、h/(人年)。第33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选择城市气源种类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除选项中的B、C、D项之外,还包括:估算分区燃气的用气量。第34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合杆时,应满足净距要求,参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第3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热电厂附近有可以堆放大量灰渣的场地,如深坑、低洼、荒地等,一般需堆放 1015年的排灰量。第36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0.61.2kg/天,这个值受城市具体条件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我国规划人均指标以0.91
15、.4kg/天为宜,乘以规划的人数则可得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第37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城市抗震标准即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即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第38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一般认为,城市经济学主要可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以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为研究内容,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与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中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作为其研究内容。它以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为依据,是在综
16、合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39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边际效益递减性即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第40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当地理上的紧密接近能够为企业产生外在利益时,就出现了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可以表现在供需两个方面,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带来了正的外部性效益,同样,消费的集中也能产生好处。第41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高新技术工业按其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在空间组织上有相应的四个特点。 (1)R&D,创新和原型的生产活动,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场所,主要
17、是大都市中心及一些科技园区 (2)高度技术性的制造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区 (3)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长时间需要大量的半熟练劳动力,扩散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4)与客户直接关联的生产、以及售后服务等,需要接近主要的大都市地区,并扩散到工业化及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市场区第42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把这一提高看作“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
18、的成果,亦即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第43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贡献有如下方面: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等;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还包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D答案不在以上内容中,符合题目的要求。 经济学对城市的贡献包括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还有运用投资估算
19、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等。城市经济学具有相对广泛的研究范围和较强的综合性,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第4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而选项中的C中“增加容积量,使开发商受益”可能会因土地过高的开发强度而降低城市社会的总收益,引起负效果,因此选项C不准确。第45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学说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一文,把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
20、要转折点。第46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查普林认为城市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组织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行为的四个过程上。这四个过程是:(1)需求的感受;(2)目标的明确;(Z)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4)决策和行动。第47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克里斯塔勒认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数量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特定的构型。最基本的等级体系有三类:(1)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即K=3;(2)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即 K=4;(3)按行政和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即K=7。在K=5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
21、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在 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第48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是: (1)多核心。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 (2)交通走廊。这些大城市核,以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发展,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使各个都市区首尾相连没有间隔。 (1)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
22、4)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坚持以2500万人为标准。 (5)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第49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城市首位律是马克杰斐逊早在1939年对田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他提出的这一法则是基于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这个城市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影响。 这是马克杰弗逊在195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城市首位律即一个国家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比值。有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其中2城市指数为2, 4城市指
23、数和11城市指数为1。4城市指数S=P1/(P2+P3+P4);11城市指数S=2 P1/(P2+P3+P4+P11)。第50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阶段为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这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初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而得到推动,因为这一阶段劳动力、土地和其他初级要素由于价格低而且有较大竞争优势;第二阶段为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第三阶段为“创新推动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要素的稀缺性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提高资源生产效率的知识和方法变得更重要,于是通过技术创新使人均产量水平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方式;第四阶段为财富推动阶段,这一阶段因在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相关 知识 23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