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
《DB14 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10P 65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21602020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 2020 -09- 28发布 2020- 12-28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1602020 I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符号 .14 总则 .25 供暖负荷计算 .26 室内供暖末端 .47 场区供暖管网 .7 8 场区供暖热源 .99 与其他专业设计界面划分 .1210 不同地区及建筑类型适用供暖方式 .13 DB14/T 21602020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
2、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强、刘文进、李明霞、任卫英、郝婧丽、吕峰、魏永福、杨波、张如兵、王孟霞、崔兰、郑方、渠育香、张向前、苏贵君、刘超武、桑铠、郝轩、张海蛟、张金亮、霍燕辰、李哲宇、杨丽萍、李海峰、时竹星。 DB14/T 21602020 1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1 范围 本标准对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供暖负荷计算、室内供暖末端、场区供暖管网、场区供暖热源、与其他专业设计界
3、面划分、不同地区及建筑类型适用供暖方式提出了指导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其他建筑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3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规范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JJ 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T 81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JGJ 2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4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DBJ 04-24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4-24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 术语、定义和符号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 DB14/T 216020
5、20 2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是指公路沿线的管理、养护、服务设施相关的房屋建筑。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中心、收费站、隧道管理站、超限检测站、养护工区、服务区、停车区等公路沿线的房屋建筑。3.1.2防护距离防止建筑物地基受管道、水池等渗漏影响的最小距离。3.2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3.2.1 热量有关符号q x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Q 锅炉房总负荷;PS 电缆的线性功率;q 单位地面面积的安装功率;q1 供暖供热指标;q2 空调供热指标;qi 生活、生产等非24h连续供热用户的用热指标;Qir 生活、生产等非24h连续供热用户全日用热量。3.2.2 几何参数有关符号F 1 供暖供热面积;F2 空
6、调供热面积;Fi 生活、生产等非24h连续供热用户的建筑面积;L 电缆的布线间距。3.2.3 计算系数及其他有关符号 供暖、空调供热时段不平衡修正系数;K 室外管网热损失系数,一般取1.1 1.2;t n 室内计算温度;T 蓄热时间。4 总则4.1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也应符合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4.2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热源和保证用户对安全稳定供暖的必要设施。4.3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积极稳妥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合理选用供暖方案和供暖参数。4.4 公路配套
7、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取得当地的气象、热源、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4.5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5 供暖负荷计算 DB14/T 21602020 3 5.1 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应对建筑内所有供暖区域进行热负荷计算。5.2 只设计供暖系统的公路配套房屋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 1 的规定值。 表 1 供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办公楼 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门厅、楼梯间走廊、洗手间 档案室 201818161614 附属用房 暖通设备间水泵房配电室发电机房厨房热加工间 1210
8、101010住宿 职工宿舍大厅、接待室走廊、楼梯间公共洗手间公共浴室更衣室 201616182523 机电设备及监控用房 监控室通信机房电梯机房治超用房收费岗亭 1618161851818餐饮 厨房、热加工间公共食堂、餐厅 洗碗间、制作间副食库 1018168 机修用房 汽车修理间车库 1216510注:带淋浴的独立卫生间宜设计成分段升温模式,平时保持18,洗浴时,可借助辅助加热设备(如浴霸)升温至 25。5.3 采用空调供暖的房间冬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参数,宜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 名称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 ) 建筑类型及房间 名称 室内
9、温度 () 相对湿度 (% )办公楼 办公室 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门厅、楼梯间档案室 1820161816181618 14 304560 住宿 职工宿舍大厅、接待室客房文体娱乐房间 1820161818201820 45 30 30 30特殊功能用房 治超用房收费岗亭 18201820 30 30 设备及监控用房 监控室通信机房 16181618 405540555.4 进深大于 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其热负荷。 DB14/T 21602020 4 5.5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在非使用时间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0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 5
10、设置值班供暖。5.6 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各供暖房间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a) 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宜比传统对流供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b) 不计算敷设加热管地面的热损失;c) 不计算高度附加热损失;d) 应考虑间歇供暖因素。5.7 确定辐射供暖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地表面的平均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969.010082.9 xnpj qtt .(1)式中:t pj地表面平均温度();tn室内空气温度();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W/m 2)。5.8 地表面的平均温度不应高于表 3 的规定值。当房间供暖负荷过大,地表面平均温度超过下表的规定值时,应通过改善建筑热工
11、性能或设置其他供暖设备等措施,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 表 3 地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最高限值人员长期停留区 2426 28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5.9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 4 中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表 4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供暖面积与房间面积之比值 0.55 0.40 0.25附加系数 1.30 1.35 1.505.10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a)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b) 由于室外空气侵入而散失的热量
12、;c) 加热新风所需的热量。5.11 冬季空调系统热负荷可按稳定传热计算,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冬季空调计算温度。 6 室内供暖末端6.1 散热器热水供暖6.1.1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散热器供暖系统的热媒应为热水,供回水参数应按热源状况和供热方式确定。6.1.2 建筑物内水平干管及共用立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 DB14/T 21602020 5 6.1.3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宜按照表 5 的原则选择确定。 表 5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的选择原则序号 系统形式 适用范围 备注1 垂直双管系统 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物;每组散热器设有恒温控制阀且满足水利平衡要求时,不受此限制 应优先采用下供下
13、回方式,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宜采用同侧上进下出。每组供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自动排气阀;有条件布置水平供水干管时,可采用上供下回的方式,系统最高处集中设置自动排气阀。 2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 六层及六层以下的建筑物 应优先采用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垂直层数不宜超过 6层。3 水平双管系统 低层大空间供暖建筑4 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 缺乏设置众多立管条件的多层或高层建筑 散热器接管宜异侧上进下出或采用 H型分配阀。5 水平单管串联式系统 缺乏设置众多立管条件的多层或高层建筑 可串接的散热器数量,以每个环路的管径 DN25mm为原则;散热器接管宜异侧上进下出或采用 H型分配阀。6.1.4 干管和立管(不含建
14、筑物的供暖系统热力入口)上阀门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a) 供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 的距离,不应大于 120mm;b) 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末端应设置阀门,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c) 室内共用立管与进户供水管相连处,在进户管上应设置关断阀; d) 用于维修时关闭的阀门,应选择采用低阻力阀,如闸阀、双偏心半球阀或蝶阀;需承担调节功 能的阀门,应选择采用高阻力阀,如截止阀、平衡阀、调节阀。6.1.5 供暖系统中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道直径,不宜小于 DN20。供回水立管及水平串联管的管径,不宜大于 DN25。6.1.6
15、 热水供暖系统中的最低点及有可能积水的部位,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泄水管(附闸阀或球阀)的直径不宜小于 20mm。6.1.7 敷设供暖管道的室内管沟,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设计采用半通行管沟,管沟净高不宜小于 1.2m,通道净宽不宜小于 0.8m;连接水平支管处或有其他管道穿越处,通道净高宜大于 0.5m。b) 管沟应设计通风孔,其间隔距离不宜大于 20m。c) 管沟应设置检修人孔,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人孔直径不应小于 0.6m; 2) 人孔间距不宜大于 30m;3) 管沟长度大于 20m时,人孔数不应少于 2 个;4) 人孔应布置在需检修的阀门和配件附近,宜设置在走道、楼梯间内,不宜设置
16、于房间内,必要时可延伸至室外;5) 管沟端头宜设置人孔。d) 管沟不应与电缆沟、土建风道等相通。6.1.8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根据供暖系统的压力要求,确定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DB14/T 21602020 6 b) 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c)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供暖季节供暖系统应充水保养;d)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e)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供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散热器;f) 高大空间供暖不宜单独采用对流型散热器。6.1.9 散热器室内供
17、暖系统,应设置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或其他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高阻恒温控制阀;超过 5 层的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的调节功能的恒温控制阀;b) 单管跨越式系统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恒温控制阀或三通恒温控制阀;c) 当散热器有罩时,应采用温包外置式恒温控制阀;d) 恒温控制阀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 6.2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6.2.1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中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办公、居住建筑宜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6.2.2 地面辐
18、射供暖系统户内的供水温度,不应高于 60;供回水温度差不宜大于 10。当利用热泵机组提供热水时,供水温度宜采用 40 45。6.2.3 当热源提供的热媒温度高于 60时,宜在各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泵,抽取室内回水混入供水,以降低供水温度,保持其温度不高于设定值,并加大户内循环水量。6.2.4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6.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房间功能划分系统,并配置分水器、集水器;较小房间如卫浴的加热管可串接在其他环路中。6.2.6 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水器、集水器
19、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 8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6.2.7 连接在同一组分、集水器上的加热管,其长度宜接近,且不宜超过 120m。6.2.8 室内加热管的布置,不宜采用全室等间距均布模式,应以保证室内地表面温度分布均匀为布置原则,将高温管段布置于室内热损失大的区域,并适当减小该区域内的布管间距。6.2.9 加热管的敷设间距一般不应小于 150mm,不宜大于 300mm。6.2.10 加热管与墙体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200mm。6.2.11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6
20、.2.12 分水器、集水器上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6.2.13 敷设于垫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6.2.14 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6.3 发热电缆供暖6.3.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发热电缆供暖: a) 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b) 供暖负荷较小且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c) 因功能限制不允许使用水、汽等介质供暖的建筑;d) 采用其他供暖方式不经济,不安全的建筑。6.3.2 发热电缆供暖宜用于高速公路治超用房、门卫房等小型单独建筑,严禁用于卫生间、淋浴室等潮湿房间。 DB14/T 2160202
21、0 7 6.3.3 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宜采用地面辐射式;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宜采用顶棚辐射式。6.3.4 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的加热元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安全要求。6.3.5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7W/m,且布置时应考虑家具位置的影响;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必须采取散热措施,且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应大于10W/m。6.3.6 发热电缆的布线间距,最大不宜超过 300mm,最小不应小于 6D(D电缆直径);敷设电缆时,与墙表面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100mm。6.3.7 发热电缆的布线间距,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 DB14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 2160 2020 公路 配套 房屋建筑 供暖 设计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