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8及答案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39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3,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2,分数:32.00)1.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分数:1.00)A.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2.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分数:1.00)A.地理条件B.人口条件C.资源条件D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3.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分数:1.00)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4.把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统一起来的基础和纽带是(分数:1.00)A.劳动B.自然C人D.社会5.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分数:1.00)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6.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然界固有的,
3、社会规律是人造的C.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活动实现出来D.自然规律无法废弃和改变,社会规律可以废弃和改变7.“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这一观点反映的是(分数:1.00)A.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心理创造的结果B.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C.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D.工业和人的环境是像人的心理一样的存在8.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分数:1.00)A.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9.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
4、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是指(分数:1.00)A.物质资料生产高度发达B.科学技术C.生产关系D.经济体制10.社会关系是由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家庭关系等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分数:1.00)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1.唯物史观把全部社会关系划分为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分数:1.00)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12.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
5、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这表明(分数:1.00)A.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1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分数:1.00)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D.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14.在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分数:1.00)A.思想关系B.物质关系C.经济关系D.财产关系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分数:1.00)A.人和自然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的矛盾C.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D.生
6、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分数:1.00)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分数:1.00)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性质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根本方向D
7、.生产关系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1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C.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1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其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分数:1.00)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分数:1.00)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
8、力2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分数:1.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22.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分数:1.00)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分数:1.00)
9、A.改革就是否定社会的一切B.改革就是社会形态的质变C.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24.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进步最深刻的根源是(分数:1.00)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B.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C.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5.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是(分数:1.00)A.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B.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C.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D.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26.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是指(分数
10、:1.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7.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必然性和人们的主体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可能性空间”(分数:1.00)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2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分数:
11、1.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29.恩格斯说,人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成为人。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分数:1.00)A.人的劳动B.人具有理性C.人具有自由D.人的意志3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分数:1.00)A.人的意识在历史活动中有能动作用B.个别人物在历史上的突出作用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分子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3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分数:1.00)A.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
12、史发展的规律32.“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分数:1.00)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机械论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33.下列观点包含有唯物主义认识思想的是(分数:2.00)A.“行而后知”B.“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则行”C.“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D.“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34.老渔工伏在船舱里听水声,可以分辨水下有何种鱼群。有本事的猎人,晚上能从野兽眼睛里反射出的不同光点,判断来的是野猪还是狐狸。蛇医看见被蛇咬过的伤口,能够立刻指出作恶的是眼镜蛇还是蝮蛇。这
13、些实事说明(分数:2.00)A.经验决定认识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来源于实践D.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和人本身智力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35.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分数:2.00)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3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研究和解决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主体和客体的矛盾B.认识和实践的矛盾C.物质和意识的矛盾D.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3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
14、运动。”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革命运动的成功只需要革命的理论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先进的革命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D.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来源和决定力量38.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是(分数:2.00)A.知先行后B.知行合一C.行先知后,知行终始不相离D.知之不若行之3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分数:2.00)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
15、界的伟大力量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40.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分数:2.00)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42.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分数:2.00)A.同一客体对
16、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B.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不同C.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D.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43.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阐释,又强调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这表明(分数:2.00)A.真理既具主观性,又具价值性B.真理是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C.真理的客观性是其价值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D.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4.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的是(分数:2.00)A.真理尺度强调客体性原则,价值尺度强调主体性原则B.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完全一致的C.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补充45.马克思主义认
17、识论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表现在(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D.只有完全摆脱了必然性的制约,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46.人在实践中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的关系是(分数:2.00)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主观世界B.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客观世界C.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D.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B.
18、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C.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D.对二者关系的回答决定对其他历史观问题的解决4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旧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分数:2.00)A.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B.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C.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D.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49.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存在的缺陷是(分数:2.00)A.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B.没有认识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历史的作用C.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看作是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根源D.没有
19、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50.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D.生产方式决定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发挥作用的大小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32.0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 克的最少,110 克的稍多,0.11 克和 0.1
20、 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 16 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 年 2 月 21 日)材料 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
21、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它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
22、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 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23、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 年 6 月 27 日)(分数:8.01)(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分数:2.67)_(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分数:2.67)_(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分数:2.67)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39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