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6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分数:2.00)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4.埃里克森论述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5.下
2、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6.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7.一名教师看到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扮鬼脸却没有理睬他,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名教师之所以这么做依据的规律是(分数:2.00)A.泛化B.分化C.消退D.强化8.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9.
3、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分数:2.00)A.一种学习材料B.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11.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12.在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13.关系转换说强调影响学
4、习迁移的因素是(分数:2.00)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14.下列学习类型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D.动作技巧15.在学习“merchant 一商人”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merchant 一摸钱的一商人”。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分数:2.00)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16.丹瑟洛(Dansereau)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分数:2.00)A.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B.基本策略和支
5、持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17.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18.品德培养的方法中“小组道德讨论法”的理论基础是_。(分数:2.00)A.皮亚杰的道德判断理论B.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理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霍夫曼的移情理论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9.简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学习的定义。(分数:2.00)_20.简述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1.必答题(分数:2.00)_22.材料: 张明现
6、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到大学要学习的专业了,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的启示意义。(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6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7、(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 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因此,答案为 D。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分数:2.00)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 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被称之为平衡化。当个体已有的图式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不平
8、衡状态。此时,由于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个体的认知会向平衡状态发展。因此,答案为 B。4.埃里克森论述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 解析:解析: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被称之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因此,答案为 D。5.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解析:解析:合作型与竞争型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视觉型与听
9、觉型是从生理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6.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 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解析: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答案为 A。7.一名教师看到一个学生在
10、上课的时候扮鬼脸却没有理睬他,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名教师之所以这么做依据的规律是(分数:2.00)A.泛化B.分化C.消退 D.强化解析:解析: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扮鬼脸的目的可能是要吸引教师的注意,如果理会他,实质上就是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强化,如果不理睬他,则是对他的行为进行消退。8.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 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解析:解析: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知觉和问题解决,他们对于学习领域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于大猩猩问题解决的研究实现的。9.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分数:2.00)A.一种学习材料 B.
11、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解析: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学习材料,当学生不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时向学生呈现,可帮助学生同化新的知识。它具有的特点是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 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解析: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的内在动机论述的情形是一致的。11.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教育 心理学 2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