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2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52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最主要反映的是(分数:2.00)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人口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3.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学、问、思、辨、行”出自(分数:2.00)A.大学B.学记C.中庸D.乐记4.进士科的
2、开始标志着何种选拔人才制度的产生(分数:2.00)A.察举制B.荐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分数:2.00)A.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B.各用所长,因材施教C.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D.刊刻、传播师生研究成果6.下列关于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按照“中体西用”的原则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结束了科举考试C.普遍设立新式学堂D.计划开设实业学堂7.蔡元培认为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国仍然有提倡的必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军国民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8.
3、关于“新学制”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缩短了中学年限,改 6 年为 4 年B.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C.六三三学制中的各教育阶段,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D.幼儿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9.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分数:2.00)A.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B.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C.青年要敢于政治、投身革命D.青年要注重文化学习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伦理学政治学B.理想
4、国法律篇C.理想国伦理学D.政治学法律篇11.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在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不包括(分数:2.00)A.学士B.硕士C.博士D.教授12.为俄国政府拟定了一份俄罗斯大学计划,并提出国家通过“大学区制”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各种技术专门学校的人物是(分数:2.00)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斯宾塞13.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个法案是(分数:2.00)A.莫雷尔法案B.福斯特法案C.费合法案D.费里法案1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
5、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杜威15.下列选项不是耶稣会学校成功的重要条件的是(分数:2.00)A.高水平的师资B.重视初等教育C.教学方式独特D.完备的组织管理16.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这种制度是(分数:2.00)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17.在法国的
6、中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张“以拉丁语、希腊语为核心的文字文学教育应作为法国文化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而中等教育是传播这种文化传统精髓的最好场所”的人物是(分数:2.00)A.贝哈赫B.让.泽C.费里D.罗宾斯1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马卡连柯的(分数:2.00)A.集体教育理论B.纪律教育C.劳动教育理论D.同辈影响原则19.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产生于(分数:2.00)A.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B.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C.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D.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20.强调“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的教育思潮是(分数
7、:2.00)A.新行为主义B.新托马斯主义C.永恒主义D.要素主义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1.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2.稷下学宫是官学组织。(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分数:2.00)_24.简述 1718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高等教育革新的主要特征。(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必答题(分数:2.00)_26.论述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分数:2.00)_27.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制保留了壬成学制的框架,请评析这
8、个观点。(分数:2.00)_28.评述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分数:2.00)_29.论述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对我国教育学的影响。(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52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最主要反映的是(分数:2.00)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人口的关
9、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解析:解析:论语.子路中的这段话中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因此,答案为 A。3.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学、问、思、辨、行”出自(分数:2.00)A.大学B.学记C.中庸 D.乐记解析:解析: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阐述,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并为后世学者引为求知的
10、一般方法与途径,朱熹曾称之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重要规定。因此,答案为 C。4.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何种选拔人才制度的产生(分数:2.00)A.察举制B.荐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解析:解析:科举制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隋朝是科举制的创立时期。隋初开始沿用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方式。隋朝的统治者从积极地探索新的选土方式,逐步向着科举制迈进。唐杜佑通典卷一四说:“炀帝始建进士科。”宋朱熹通鉴纲目卷三六载:大业二年秋七月,“始建进士科”。隋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和膂力骁壮十科
11、举人。十科举人中,文才秀美一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5.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分数:2.00)A.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B.各用所长,因材施教 C.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D.刊刻、传播师生研究成果解析:解析:各用所长、因材施教是诂经精舍和学海堂这两座书院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用所长,即充分发挥教师学术专长的原则。如孙星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心通其义”,就请他在诂经精舍中向学生传授经史、文字、音训以及诸子之学。学海堂不设山长,改设学长,规定“必须八学长各用所长,协力启示”,各人用自己的专长教育学生,但又须齐心协力,“同司课事”。对于
12、学生,则因材施教。如学海堂允许专课生“各因资性所进,自择一书肄业”,各因自己所长,“于学长八人中择师而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专课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这两座书院既进行教学活动,又从事学术研究,注重自学与独立研究。两所书院均组织师生合作编书,书院还出学生的专著,刊刻编辑学生的优秀文章。这些书籍,既是学术研究成果,又是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反过来又推动和促进了书院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开展。6.下列关于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按照“中体西用”的原则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结束了科举考试 C.普遍设立新式
13、学堂D.计划开设实业学堂解析: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内容有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讲求西学,普遍设立新式学堂。还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设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奖励开设报馆开放言论,书籍、报刊免税等。因此,答案为 B。7.蔡元培认为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国仍然有提倡的必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军国民教育 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解析:解析:军国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在维新变法时期即已经萌芽,以后逐渐发展。鉴于中国近代积弱致侮的事实,部分有志之士希望借此改变
14、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御侮图强。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国仍有提倡的必要。因此,答案为 B。8.关于“新学制”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缩短了中学年限,改 6 年为 4 年 B.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C.六三三学制中的各教育阶段,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D.幼儿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
15、教育史上的地位解析:解析:1922 年新学制,很有特点:第一,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 7 年为 6 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 4 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 2 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也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 (1)延长了中学年限,改 4 年为 6 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
16、只有 4 年而造成基础知识浅的缺点,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 (2)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 (3)在中学开始施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4)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兼顾了升学与就业。 (5)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 (6)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的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此外,还有附则两条,一是注重天才教育;二是注意特种教育。因此,答案为 A。9.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分数:
17、2.00)A.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B.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C.青年要敢于政治、投身革命D.青年要注重文化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发表了 300 多篇教育文章,大多是关于青年问题的专论。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也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答案是 A。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
18、伦理学政治学 B.理想国法律篇C.理想国伦理学D.政治学法律篇解析:解析:理想国法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伦理学政治学中。因此,答案为 A。11.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在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不包括(分数:2.00)A.学士 B.硕士C.博士D.教授解析:解析:中世纪大学已经有了学位制度。学生学习 37 年,修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及格便可以获得“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学士”学位起源要比硕士和博士晚,时间约在 13 世纪,起初只是一种获得教授证书的候补者的资格,意味着取得了进一步学习的资格,后来才发展成为
19、一种独立的、职称低于“硕士”水平的学位。因此,答案为 A。12.为俄国政府拟定了一份俄罗斯大学计划,并提出国家通过“大学区制”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各种技术专门学校的人物是(分数:2.00)A.爱尔维修B.狄德罗 C.拉夏洛泰D.斯宾塞解析:解析:狄德罗是爱尔维修同时代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恩格斯说他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他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教会人员不得在新学校中担任职务,国家应当推行强迫义务教育。“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阅读、书写和计算。”中学和大学应当向一切人开放。1755 年,狄德罗为
20、俄国政府拟定了一份俄罗斯大学计划,提出了国家通过“大学区制”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发展各种技术专门学校等建议。虽然这份反映资产阶级发展要求的计划被认为过于激进而未被采用,但法国大革命中的改革方案、拿破仑的教育改革、19 世纪俄国教育改革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狄德罗的思想影响。因此,答案为 B。13.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个法案是(分数:2.00)A.莫雷尔法案 B.福斯特法案C.费合法案D.费里法案解析:解析:福斯特法案和费合法案是英国的教育法案。
21、费里法案是法国的教育法案。莫雷尔法案是美国的教育法案。1862 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大多数州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因此,答案为 A。1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D.杜威解析: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5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