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普通教育学 (分数:5.00)_2.社会本位论 (分数:5.00)_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4.有效教学 (分数:5.00)_5.行动研究 (分数:5.00)_填空6.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1。 (分数:2.00)7.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1。 (分数:2.00)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 (分数:2.00)9.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是 1。 (分数:2.00)10.课改文件的名称是 1。 (分数:2.00)1
2、1.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1。 (分数:2.00)12.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1、 2、 3、 4。 (分数:2.00)13.学制发展的方向是 1。 (分数:2.00)14.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 (分数:2.00)1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 1。 (分数:2.00)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总题数:5,分数:45.00)16.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分数:10.00)_17.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分数:10.00)_18.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分数:10.00)_19.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分数:10
3、.00)_20.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分数:5.00)_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分数:10.00)_2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分数:10.00)_2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 (分数:10.00)_2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10.00)_五、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0)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 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钓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
4、师的问题,坐下。”生 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生 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 2 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分数:20.00)(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如果有理论依据最好)(分数:10.00)_(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论述)(分数:1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
5、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普通教育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2.社会本位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本位论是解释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时的一种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6、,与个人本位论相对。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国的涂尔干等。他们认为: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对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
7、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4.有效教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有效教学策略的获得与实施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8、、系统综合性、灵活性、启发性等。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有学习者的状况、教师的自身素质、课堂教学的环境等。5.行动研究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有: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作为一个完整单元来讲,行动研究过程主要包括问题、计划、行动和反思四个环节。填空6.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1。 (分数:2.00)解析:社会性
9、生产劳动7.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1。 (分数:2.00)解析:政治制度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 (分数:2.00)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是 1。 (分数:2.00)解析:实践课10.课改文件的名称是 1。 (分数:2.00)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行的纲要11.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1。 (分数:2.00)解析:档案袋评价12.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1、 2、 3、 4。 (分数:2.00)解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3.学制发展的方向是 1。 (分数:2.00)解
10、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14.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 (分数:2.00)解析:课堂教学1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 1。 (分数:2.00)解析:人本主义理论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总题数:5,分数:45.00)16.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17.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教育的影响不只有积极正向的一面,也有消极和负向的一面。18
11、.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师生之间存在文化的授受关系,即人类文化历史与文化现实关系的直接反映。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而学生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对不足,这种文化势差客观上使教师和学生构成传授和接受的关系。师生之间也存在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等。19.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
12、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20.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班级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中小学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班级组织是一个“准自治组织”。“准自治组织”是指由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班级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力量。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未完
13、成性、能动性以及人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性。这些特点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必须遵循的要求。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生理上的未完成性,也决定或影响到人的社会性与精神性。人的生存是一个无休止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的未完成性,也为人的可塑性提供了可能。 这说明教育的任务就是塑造人,使人成为人。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这就要求教育要引导儿童朝着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方向正向发展,把儿童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14、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地、能动地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 能动性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顺
15、序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16、,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整体性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儿童心理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形成与发展是心理各个方面协调统一的过程。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2.我国教育目的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硕士 入学考试 综合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