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 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选择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2.选出加点字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分数:2.00)A.稔知(rn 熟悉) 潜力(qin 隐藏) 忖度(cn 揣度) 悭吝(qin 吝啬)B.弹劾(h 免职) 攻讦(ji 斥责别人的过失) 遒劲(jng 有力) 裨益(b 补)C.翔实(xing 详细) 悚然(sng 害怕) 矜持(jn 拘谨) 披靡(m 倒下)D.笃信(d 忠实) 僭越(jin 超越本分) 赧颜(
2、nn 因羞愧而脸红) 矫命(jio 假托)3.下列成语中字形全部有错的一组是: 相形见绌 走头无路 一触既发 声名狼藉 既往不究 陈词滥调 投机捣把 英雄倍出 称心如意 直接了当(分数:2.00)A.B.C.D.4.下面四组加点词,哪个组的意思完全一样:(分数:2.00)A.苟且偷安 一丝不苟 不苟言笑 苟延残喘B.过犹不及 过目成诵 大喜过望 勇于改过C.投袂而起 走投无路 投其所好 投桃报李D.适得其反 适可而止 适逢其会 身材适中5.对下列病句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甲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 6 门功课平均都在 90 分以上。 乙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丙如果作者
3、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用词褒贬失当 句子承接不当 语意自相矛盾 词语位置错乱 (分数:2.00)A.;B.;C.;D.;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上山那条路,除非他,没人认识。B.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我校教师和学生代表十多人。C.最近,为某校年事已高的王老师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D.李厂长抢在其他人前面急忙表态:我们无条件完成这项任务。7.重新组写下面材料,使之成为一句话的广告,字数不变,正确的一项是: 有七十年历史的三阳食品店 中华老字号商店 以经营宁绍帮南北货商品为特色 共
4、有五开间门面的 坐落在中山路上(分数:2.00)A.B.C.D.8.与“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分数:2.00)A.B.C.D.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D.惠特曼是美
5、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 年 3 月,他又发表铁幕演说。对上述史实作出的正确结论不包括:(分数:2.00)A.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B.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C.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根本立场不断改变1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要判有期徒刑或拘役。”这表明:(分数:2.00)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B.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C.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主人翁地位D.国家工作人员既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12.著作权法规定,演绎权属于:(分数:2.00)A.修改权B.发表权C.保护作品完整权D.著作财产权13.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分数:2.00)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14.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它应同:(分数:2.00)A.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B.待售
7、商品的数量成反比C.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1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在沸水中使用B.所有消化酶只在消化道中起作用C.麦芽糖酶水解后为许多氨基酸分子D.淀粉酶可高效催化淀粉为麦芽糖16.2000 年 8 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北冰洋的巴仑支海失事沉没,沉没地点位于北极圈内,据新闻报道打捞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 11 月,你认为使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一海域持续打捞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分数:2.00)A.先进的破冰船B.冰下潜水技术的成功运用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不冻D.极昼使这一海域白天时间增长二、填
8、空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填空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_。 你呀,还不_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 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_有些拥挤。(分数:2.00)A.效力 即时 反映 不免B.效应 及时 反映 不免C.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D.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
9、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_,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_是马其诺防线,_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_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分数:2.00)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事情发生后,顾主任立刻同党支部研究,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讨论。B.这所医院组成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C.本品是用金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D.当学习刚刚取得一点成绩
10、,他就开始有点儿骄傲了。2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_。(分数:2.00)A.岳飞的满江红B.苏轼的赠刘景文C.陈寿的三国志D.陆游的示子聿2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_。(分数:2.00)A.于谦的石灰吟B.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C.荀子的劝学D.施耐庵的水浒传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杂志社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对如何将刊物办得更好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的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C.书法不仅能传达诗文的意趣,而且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体悟出书法家的人格
11、魅力,因而点燃鉴赏者心灵深处爱的火花D.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24.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种种难以预料的风险。为减少损失、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应该提倡的方法是_。(分数:2.00)A.依靠政府救济B.购买商业彩票C.依靠社会赈灾D.购买商业保险25.依据宪法和法律,不属于全国人大主席团的职权的是_。(分数:2.00)A.向全国人大提出罢免国务院组成人员B.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人选C.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D.主持全国人大会议26.下列各项中,完整地表述我国爱国统一战线方针的是_。(分数:2.00)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长期共存,
12、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长期共存,荣辱与共27.“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_问题的原则。(分数:2.00)A.台湾、香港、澳门B.香港、澳门C.香港、台湾D.台湾28.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的最大失误莫过于_。(分数:2.00)A.一直镇压人民革命B.改善与美英的关系C.同日寇的四次大会战D.实施“攘外必先安内”政策2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_。(分数:2.00)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30.库区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是_。(分数:2.00)A
13、.经济落后B.人口文化素质较低C.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D.移民环境容量不足31.我国古代民族迁移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_。(分数:2.00)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融合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32.下列景观属于人文景观的是_。(分数:2.00)A.桂林山水B.苏州园林C.杭州西湖D.黄山迎客松三、阅读理解题(总题数:5,分数:50.00)33.阅读理解题(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10.00)_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光,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永远不
14、可缺少的东西。 然而,过强过滥的光、变化过于迅速的光却是一种污染。现代都市里都讲究对建筑物进行豪华装饰,普遍采用大块的镜面玻璃、大理石贴面、钢化玻璃包装整座大厦,经阳光一照,白花花、明晃晃。据测定,上述这些装饰比毛面砖石等外装饰建筑物的反光系数大 10 倍左右,远远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对人造成千扰和伤害。 最基本的光污染是眩光污染。眩光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它可以引起头晕目眩,使被照者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失明。 眩光来自许(分数:10.00)(1).对光污染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光污染是指眩光污染,视觉污染和激光污染B.光污染是指过强、过杂、过乱,变化过于迅速
15、的光和激光污染,以及特殊形式的视觉污染C.光污染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过杂、过乱光线的闪烁和激光光束进入人体污染D.光污染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明暗突然交替,光线游移及向性好、能量高的激光进入人眼的危害(2).对“人们常说在这种情况下感到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指的就是这种效应”这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光线明灭不定、光线游移,人们感到的“眼花缭乱”、“头晕目眩”B.交替闪烁的信号灯,舞台旋转的各式彩灯令人不舒服的感觉C.光线明灭不定、光线游移,引起的视觉疲劳,进而引起大脑疲劳,头晕头痛的现象D.光线闪烁的环境,会使人的视力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视力下降(3).对汽车灯、闪电在夜里
16、出现易伤害人眼的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人眼中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类感光细胞,分别适应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交替工作B.在黑暗环境,人的瞳孔开得很大,突遇强光,瞳孔来不及闭合C.明暗突然交替,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类感光细胞来不及转换职责D.明暗交替出现的光,轮番刺激眼底,会使视网膜神经很快感觉疲劳(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镜子对阳光的反射、照相机用的闪光灯、夜空中的闪电等都会对人眼造成伤害B.过强过乱、变化过于迅速的光污染是可以烧伤眼底细胞的污染现象C.激光因不能被人眼看到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的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D.外装
17、饰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反光系数越大,对人们造成的干扰和伤害越大(5).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光污染对人的伤害的是_。(分数:2.00)A.夜间出门时,戴上墨镜B.从车站中心控制室调到城市市容清洁队C.布置舞台时少用激光装置D.对有紫外线、红外线的场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2001 年 3 月 15 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 15m 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
18、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群落不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分数:10.00)(1).文中画线句子“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中“目标”是_。(分数:2.00)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B.所谓的贫民区C.所谓的富人区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2).文中认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_。(分数:2.00)A.石块堆放整齐B.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C.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D.建筑群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
19、建筑风格(3).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湖中古城应与滇中古长城处于同一时代,因为石料的打制方式基本相同B.抚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C.通过对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抚仙湖古城可能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D.抚仙湖古城是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远,因为水中古城的年代以及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等有待进一步确认B.公元 110 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
20、根本原因C.于希贤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及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D.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因为它已分为“一般居民区”、“贫民区”和“富人区”的三大区域(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抚仙湖古城是在水深 15m 处发现的B.抚仙古城的建设具有对称特点C.抚仙古城的建筑和石板大路都是正南北向的D.石料是抚仙古城重要的建筑材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
21、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分数:10.00)(1).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_。(分数:2.00)A.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B.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读作“纬编”是合理的D.因为古
22、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韦)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D.“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分数:2.00)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
23、的假借字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己传世C.本文作者对“韦”字作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试卷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