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0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0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08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10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00)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3.运动是物质的_。(分数:2.00)A.唯一特性B.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4.意识的本质是_。(分数:2.00)A.
2、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C.人脑的主观想象D.人脑的生理变化过程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_。(分数:2.00)A.相互联结、相互对立的关系B.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关系C.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_。(分数:2.00)A.起加速或延缓作用B.基本上不起作用C.决定发展的趋势D.是否起作用是不确定的7.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量变比较微小,质变比较显著B.量变比较缓慢,质变比较迅速C.量变比较平和,质变比较剧烈D.量变在度的范围内进行,质变突破度的限制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分数:2.
3、00)A.间接性、抽象性B.直接性、形象性C.真实性、可靠性D.深刻性、逻辑性9.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的作用是_。(分数:2.00)A.检验标准之一B.没有必要C.作为检验抽象理论的标准D.实践标准的必要补充10.生产力中的主导性因素是_。(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管理11.社会存在是指_。(分数:2.00)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B.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自然和社会各种条件的总和12.上层建筑是指_。(分数:2.00)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的科学技术C.社会的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意识
4、形态1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_。(分数:2.00)A.劳动者B.除杰出人物之外的普通百姓C.被剥削与被压迫阶级D.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1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是_。(分数:2.00)A.儒家思想B.马列主义的传播C.三民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15.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_。(分数:2.00)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16.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_。(分数:2.00)A.反对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7.中国革
5、命的主力军是_。(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18.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是_。(分数:2.00)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循序渐进,由初级到高级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1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_。(分数:2.00)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0.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_。(分数:2.00)A.从 1949 年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 1956 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6、成的历史阶段B.从 1956 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阶段C.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到社会主义高度现代化的历史阶段D.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建立的历史阶段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与落后的经济体制的矛盾B.发展生产力与科技、教育体制的矛盾C.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分数:2.00)A.建成社会主义社会B.解放生产力C.发展生产力D.向共产主义过渡2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7、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人口多,就业压力大B.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C.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D.为了弥补资金短缺,多方面筹集资金的需要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分数:2.00)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5.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共同富裕就意味着_。(分数:2.00)A.所有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B.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C.分配上完全平等,否则会两极分化D.先通过两极分化,再走
8、向共同富裕2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_。(分数:2.00)A.共产党领导B.民主集中制C.多党合作D.人民当家作主27.政体是指_。(分数:2.00)A.政治体制B.国家性质C.政权组织形式D.政治结构28.精神文明_。(分数:2.00)A.与人类文明是同一概念B.是教育、科学、文化的总和C.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D.与物质文明相互对应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B.法制建设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哲学社会科学建设30.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_。(分数:2.00)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南北
9、差距的不断扩大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原因而引起的局部冲突和战争3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_。(分数:2.00)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维护世界和平3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_。(分数:2.00)A.通邮、通航、通商B.一个中国的原则C.结束两岸敌对状态D.发展两岸经贸关系3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_。(分数:2.00)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
10、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3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必须坚持_。(分数:2.00)A.社会主义道路B.无产阶级专政C.共产党的领导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36.国家统计局 2015 年 7 月 15 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9686
11、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_。(分数:2.00)A.6%B.6.5%C.7%D.7.5%37.据新华社 2015 年 8 月 2 日报道,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2015 年年底以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_。(分数:2.00)A.基本医保参保人群B.商业医保参保人群C.公费医疗人群D.低保人群38.据新华社 2015 年 8 月 13 日报道,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巡视工作条例,以实现全面_。(分数:2.00)A.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B.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C.反腐倡廉的战略要求D.清正廉洁的战略
12、要求39.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分数:2.00)A.50 周年B.60 周年C.70 周年D.80 周年40.据新华社 2015 年 9 月 13 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_。(分数:2.00)A.基础性文件B.纲领性文件C.阶段性文件D.指导性文件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认识来源于实践,所以,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分数:10.00)_4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
13、分数:30.00)43.什么叫运动?说明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分数:10.00)_44.简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 (分数:10.00)_4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什么叫所有制结构?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108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00)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
14、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部分内容。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那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既然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而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另一类是精神现象,所以,哲学必然以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二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的。从人们对世界的关系来看,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做的无非是两件事,首先认识世界,其次改造世界。认识
15、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换句话说,就是处理主观和客观,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既然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最一般的最高的概括和总结,那么,精神与物质(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所以,D 是正确的选项。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部分内容。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
16、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同样在社会历史领域,凡是承认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派生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凡是承认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由社会意识派生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所以,C 是正确的选项。3.运动是物质的_。(分数:2.00)A.唯一特性B.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
17、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部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科学的全部成就证明,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整个宇宙,从微观世界对宏观世界,从无生命界到生命界,从生物到人类社会,无一不在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它到底是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表现。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所以,探讨各种各样的物质运动形式,就是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B 是正确的选项。4.意识的本质是_。(分数:2.00)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能动
18、反映 C.人脑的主观想象D.人脑的生理变化过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部分内容。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人脑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程度的特殊物质。人脑是进行复杂意识活动的中枢。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人脑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离开了人脑就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一个方面。意识依赖于物质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人脑具有高于任何自然物质的反映外部世界的能力。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脑如果没有来自人体内外传来的信息,要产生意识是不可能的。人脑只是个加工厂,没有原料就生产不出产品,人如果与世隔绝,大脑也就成为一张白纸,不会
19、有任何意识。这就是说,从物质的和生理的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来源和内容看,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只有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本质。B 是正确的选项。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_。(分数:2.00)A.相互联结、相互对立的关系 B.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关系C.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相互对立,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第一,两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20、提的,因而同一性为斗争性所制约。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因为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差别、对立和斗争总是和同一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的。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其二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是同事物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相一致的。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6.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_。(分数:2.00)A.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B.基本上不起作用C.决定发展的趋势D.是否起作用是不确定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必然性,就是事物发
21、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的本质原因引起的,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外部、非本质或次要原因引起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7.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量变比较微小,质变比较显著B.量变比较缓慢,质变比较迅速C.量变比较平和,质变比较剧烈D.量变在度的范围内进行,质变突破度的限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和质变是事
22、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畴。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分数:2.00)A.间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C.真实性、可靠性D.深刻性、逻辑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的部分内容。理性认识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发生一个质的飞跃,形成概念,然后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以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地反映客观
23、事物,由于理性认识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因而它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9.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的作用是_。(分数:2.00)A.检验标准之一B.没有必要C.作为检验抽象理论的标准D.实践标准的必要补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的部分内容。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标准。逻辑证明是以真实性的判断来论证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它在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过程中虽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不能脱离实践和取代实践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作出的,而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作为基础的,例如,逻辑证明的前提,必须是在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政治 10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