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854-2008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一部分 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pdf
《DB51 T 854-2008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一部分 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854-2008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一部分 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51ICS 07.060 A 47 备案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8542008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 1 部分: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 Ecological meteorology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in grassland Part 1: Guideline of grassland micro-climate observation 20080808 发布 200809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542008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惯用语 1 4 基本要求 1
2、 5 观测程序 4 6 观测内容 4 附 录 A . 7 (资料性附录) 7 草原小气候观测程序 7 附 录 B . 8 附 录 C . 9 附 录 D 10 DB51/T 854200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等规范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为新起草的标准,并无其他标准被废止或替代。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磊、彭国照。 DB51/T
3、 8542008 III 引 言 四川有草原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3%。就面积和分布范围而言,草原是四川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四川草原多数分布于川西高原,位于主要江河的上游和源头区域,既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在四川乃至整个长江、黄河上游都占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地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长期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四川草原面临着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产力下降、鼠虫害严重、毒杂草和外来生物危害等生态问题。因此,加强对四川草原生态与气象的监测与评估,对于准确认识四川草原生态气候状况和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地指导草原
4、生态保护治理和畜牧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统一四川草原生态气象观测与评估的技术方法与要求,便于科学、规范地开展草原小气候观测、草原生态调查、草原气象灾害调查以及草原生态质量评估等工作,四川省气象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制订了本标准。 DB51/T 8542008 1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 1 部分: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牧草生长环境和畜牧生产活动环境小气候观测的目的、规范、观测项目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和科研等活动中的小气候观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草原 生长着以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建群物
5、种的天然或人工植被的土地类型,可用于畜牧业、生态保护或旅游观光等目的。 2.2 草原小气候 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草原近地层和土壤上层特殊的局地小环境气候。草原小气候空间尺度垂直方向在近地层气层10m以内,水平方向为数米至数百米。 3 惯用语 下列惯用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小气候观测 研究和探索各种类型下垫面影响下产生的小气候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特殊的气象观测。所观测的小气候应具有独立性,即小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所观测下垫面的影响,而不取决于周围地区和空气平流的影响。一次小气候观测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观测目的,可以是一周至一个月,或一个生长季节、一年等。 3.2 观测地段
6、位于小气候背景范围内,能够充分反映所观测下垫面上小气候特点,用以作为理想观测位置的区域。 3.3 观测点 在观测地段内选择用于安放观测仪器或开展人工目视观测调查的具体位置。 3.4 观测项目 反映小气候特征的物理要素,也称小气候要素。包括仪器观测项目和目视观测项目。 3.5 观测记录 对观测项目逐次观测所形成的观测数据记载。原始观测记录表现为手工记载的观测记录表(簿),原始观测记录通过数字化录入后形成观测记录数据库。 4 基本要求 4.1 观测目的 对草原小气候的辐射、热量、气压、水汽和大气成分等要素进行有选择的定点观测,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分析掌握小气候特征,为牧情调查、生态评价、气象科
7、学研究、指导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DB51/T 8542008 2 4.2 观测范围 对牧草生长和畜牧业生产环境水平方向数十至数百米,垂直方向1m 10m范围内地气之间直接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进行观测。 4.3 观测要素 主要包括辐射、温度、湿度、空气运动、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要素(表1) 表 1 草原小气候观测要素 要素 观测项目 辐射 辐照度、总辐射量、反射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散射辐射、光照度、光照时间、辐射光谱特征等 温度 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等 湿度 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等 气压 地面大气压 空气运动 风速(水平、垂直
8、)、风向、风速廓线等 大气成分 主要大气成分(CO2、O2、H2O等)的浓度、密度、摩尔浓度、通量等 4.4 观测方式 4.4.1 定点观测 在观测地段内设置固定观测点进行连续观测。 4.4.2 流动观测 在选定的区域内,为扩大数据采集范围,通过移动仪器在多个测点上对特定项目进行观测。 4.4.3 线路考察 为了解区域小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使用车载或人工携带仪器沿特定线路进行的观测。 4.5 观测点选择 4.5.1 选择原则 代表性:选择观测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设置测点,基本点、辅助点一般都要设在代表性地段。 可比性:根据观测目的需要对相关要素做对比观测时,应该在代表地段的附近选择这些要素
9、有区别的地段(对照地段)设置对照点。 相似性:选择对照地段时,拟对比分析的要素观测值可以不同,而其它要素的观测值均应尽量保持一致。 4.5.2 观测点分类 观测点是在观测地段内选择用于安放观测仪器或人工目视观测调查的具体位置。分为基本点、辅助点和对照点3类。基本点是在具有小气候代表性的观测地段设立的固定测点,观测的仪器和项目全,观测人员和观测次数完整。辅助点是根据需要增设的辅助观测点,常位于基本点之间。观测项目和次数可以少于基本点。对照点是为确保观测的可比性,在开阔平坦地段设置用于对比的观测点。观测项目及次数与基本点相同。 4.5.3 测点布设 4.5.3.1 观测地段选择 观测地段是位于小气
10、候背景范围内,能够充分反映所观测下垫面上小气候特点,用以作为理想观测位置的区域。观测地段对拟观测的草原小气候特征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观测地段的大小应保证各测点所安放的仪器和观测活动不会相互影响。 4.5.3.2 最小观测地段 为确保观测地段具有特定草原下垫面上所形成的独立小气候,最小观测地段应满足: 如果临近地段的下垫面条件与观测地段差异大,则观测地段的最小面积应当足够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好应300300m。 DB51/T 8542008 3 如果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的临近地段下垫面条件与观测地段差异大,则观测地段的最小面积应当加大。 如果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的临近地段下垫面条件与观测
11、地段差异大,则观测地段的最小面积不一定加大。 4.5.3.3 观测点设置 观测地段内小气候要素分布较均匀时,可以设置2-4个重复测点。观测地段内小气候要素分布不均匀时,可以沿重点观测要素的梯度方向设点,其数量应能够反应梯度的变化,即考虑梯度的变化率,使两测点之间观测的差值不小于观测仪器的绝对误差值。 4.5.4 观测点环境 4.5.4.1 测点位置及序号 测点位置应记载:测点序号、地理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观测地段内设置的多个观测点之间距离和方位进行测量,在方格纸上绘制测点位置图。 测点序号采用五位编码:从左至右:第1-2位为 测点序号,第3位表示测点类型,第4-5位表示代表性草本植
12、物名称。 4.5.4.2 测点环境调查 应该在设置观测点时对观测地段的环境进行调查,详细记载地形、植被、土壤、建筑等环境条件。 地形:调查记载地形走向,观测剖面与地形的关系,记载坡度、坡向、坡位。附近有水域时,记载水域面积,测点与水域相对位置关系和距离。 植被:调查记载植被性质,高度、密度、盖度、群落结构、组成种类、生长状况、发育期、季相等。 土壤:土壤种类、剖面特征,如具备观测能力,也应调查土壤物理性质和组成成分、母岩种类、地下水位高度。 建筑:测量记载测点周围建筑物大小、高度、密度,与测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4.6 观测时间 4.6.1 一般要求 为了掌握小气候的日变化特征,太阳辐射等要素观
13、测时间的选择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执行,观测方法参见中国气象局气象辐射观测方法。观测时次分为全天连续观测和定时观测两种。全自动小气候观测系统可以进行连续观测。定时观测适用于人工观测系统。 4.6.2 观测时间选择 4.6.2.1 定时观测时间 考虑季节、牧草发育期、天气背景状况选择观测时段,在各观测时段内选择晴天、阴天、多云天等类型天气分别进行观测。定时观测要以能够反映要素完整日变化为原则,一昼夜可有25次、13次、9次和5次观测。至少保证1次以上与临近气象台观测时间同步,均以20时为观测日界。 4.6.2.2 人工观测持续时间 每次观测持续时间不超过20min,即正点前10min起测,正点后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8542008 草原 生态 气象 观测 评估 第一 部分 小气候 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