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 12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轻 巧 识 记 古 代 农 业概 念 阐 释 精 耕 细 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
2、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 代 中 国 的 手 工 业 经 济3概 念 阐 释 庄 园 经 济地主依靠政治特权
3、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皇室的庄园为皇庄,称苑、宫庄、王庄等;贵族、官吏和地主的庄园为私庄,称墅、别墅、别业、别庄等;属于寺庙的庄园称常住庄。唐中期以后,庄园成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庄园地主一般把庄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租地农民对地主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庄田产品多用于自给,少数也出卖,因此,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思 维 升 华 古 代 中 国 手 工 业 的 发 展(1)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3)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
4、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手工业。(4)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4往往导致失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丝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
5、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选 C 材料中描述了从“千耦其耘”到“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发展,故 C 项正确。2 “夏之贡,殷之助,周之彻,皆十而取一,盖因地而税。秦则不然,舍地而税人,故地数未盈,其税必备。是以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沿用了夏商周的土地制度B秦“舍地”说明当时废除了土地税C秦“税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D秦“税必备”说明当时国富民足解析:选 C 根
6、据材料“秦则不然富者务兼并而自若”可知秦“税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故 C 项正确。3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是月也,(天子)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监督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中“(天子)命工师”结合材料中工师的职责,可以判断是管理手工工匠生产的政府官员,故 B 项正确。42017 年 4 月,江苏省宝应县 331 省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古墓葬。考古专家根据出土文物初步推断,该墓葬是属
7、于明代的。那么在此墓葬中可能发现的文物有( )5解析:选 B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故 A 项排除;青花瓷在元朝就可以制造,可能出现明朝的墓中,故 B 项正确;粉彩和珐琅彩是清朝的瓷器,故 C、D 两项排除。5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地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见唐代( )A开始了由陶向瓷生产技术的转变B技术创新推动制瓷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产品的品质极为突出D “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解析:选 B 我国在商
8、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时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越窑烧制瓷器时使用匣体,说明改进技术,提高了制瓷的质量,推动了制瓷业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越窑属于官窑,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越窑生产技术的革新,并未说明当时形成了“南青北白”制瓷系统,故 D 项错误。主题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史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史料二 (20 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教你读史史料一为图片史料,每幅图片代表一个时期的历史现象,从处“春秋战国”到“汉代”再到“唐代”的时代变迁中体
9、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向。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经营形态的特点。由处“所食” “所衣” “所用”可以得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史料三体现了政府官员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干预。处从官员引导、改进技术和重视赈灾等6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史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方面描述了官员对农业的重视,即“重
10、农”思想。史论形成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1、。主题二 “享誉世界”的名片古代手工业 史料一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史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教你读史史料一划线部分表明周代手工业者受到严格控制,只能世代为官府服务;划线部分表明各种工匠不敢私自在家制造统治者使用的产品,说明手工业生产由官府控制。史料二反映了古代三种手工业发展状况,划线部分说明在手工业生产中已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史料三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史论形成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经济 成长 历程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2 中国 农业经济 手工业 经济学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