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意编排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二编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意编排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二编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意编排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二编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编 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编者按 高考 2 道必考主观大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路不明,答不到点上;二是信息获取不准、答题用语不规范,答不全要点,表述能力太差。本部分针对全国卷 5 年高考大题进行分类研究、精细揣摩,让考生明晰高考大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怎样答规范,变失分点为增分点。命题点(一)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也是高考重要的命题点。综合分析近 5 年的高考命题,对天气与气候的考查主要通过具体区域图文材料考查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015全
2、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典 例 1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_,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_。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km 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
3、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 分)(2)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 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 b)的原因。(8 分)2尝试解题 (先写出答案,再与满分答案比对,收获更大)(1) (2) (3
4、) 学审题析题 一 这 样 答 准 答 全(一)审设问,明答题方向设问解读 思考定向第(1)问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多年冻土层的结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第(2)问 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多年冻土层的结构、气温对多年冻土层的影响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 热棒的工作原理第(3)问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 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二)析图文,找答题要点31由信息可知多年冻土的结构及其变化特点,信息是对设问(1)的说明。分析原因可联想到的知识有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年温差小等)。2信息说明活动层的变化特点及危害,信息展示甲地
5、与五道梁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接设问(2),分析甲地路基更不稳定,可从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和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高两个角度展开。3由信息可知热棒新技术的作用,结合图 b 倾斜设置即可联想到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冷却路基下的冻土,从而更好地保护路基。4由信息可知热棒工作原理,抓住关键词“上部分为冷凝段,下部分为蒸发段”即可很轻松的判定热棒的工作季节为冬季。防细节失分 二 这 样 答 美 答 范满分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
6、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纠偏 1 知识的迁移与综合分析能力在本题得到充分的体现。如由第(1)问联想到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由热棒的工作原理迁移到倾
7、斜设置的具体应用。易误防范纠偏 2 考生在回答第(2)问时,大部分都能答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活动层频繁冻融,影响路基稳定性” ,但由于缺乏条理性而失分。(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典 例 2如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4(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 分)(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 分)(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 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 分)尝试解题 (先写出答案,再与满分答案比对,收获更
8、大)(1) (2) (3) (4) 5学审题析题 一 这 样 答 准 答 全(一)审设问,明答题方向设问主旨 设问要求 思考定向第(1)问 气压系统及其位置关系指出类型及位置关系气压系统的特点第(2)问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推测数量、说明原因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第(3)问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预测变化 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第(4) 问 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 说明原因 影响天气的因素(二)析图文,找答题要点1由信息可知,该气压形势为春季的,春季是该区域气温回升的季节,中低纬回升快,高纬回升慢,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大气运动快,天气多变。可对接设问(4)。2由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9、: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可知,西北部区域有一高压系统,东南部区域有一低压系统,可对接设问(1);T 时刻该区域有 2 个锋面系统,西北部冷高压中心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运动,形成了一个新的冷锋。还有锋面气旋,可对接设问(2)。P 点将有暖锋过境,然后受暖空气控制,接着冷锋过境,又受冷空气控制,可对接设问(3)。防细节失分 二 这 样 答 美 答 范满分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
10、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6(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纠偏 1 考生在回答第(2)问时,往往忽略高压系统南下冷空气和低压系统北上的暖空气交汇,从而忽视该冷锋系统而造成失分。纠偏 2 考生在回答第(3)问时,忽视“预测” “将要”等信息的含义、分值设置的意义,容易只写暖锋控制下的天气而失分。易误防范纠偏 3 考生在回答第(4)问时,不能正确获取春季的信息,进而不能得出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等结论而不能得到正确
11、答案。高分必备主干串忆准确解答天气与气候类大题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思考方向(1)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其实践应用。(2)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及其成因。(3)区域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及成因分析。(4)区域气候和天气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命题点(二) 河流编者按 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等相关内容。考生要掌握河流水文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的方法,学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典 例 1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
12、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7(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 分)(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5 分)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_、_。第二阶
13、段 20 世纪 20 80 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_、_、_。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 分)(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 分)尝试解题 (先写出答案,再与满分答案比对,收获更大)(1) (2) 8(3) (4) 学审题析题 一 这 样 答 准 答 全(一)审设问,明答题方向设问解读 思考定向第(1)问 罗讷河不同区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分析第(2)问 不同阶段罗讷河的整治和开发目标第(3)问 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14、”的原因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措施第(4)问“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河流生态的恢复(二)析图文,找答题要点1由第(1)问题干中“罗讷河上游”对应信息,可判定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补给,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北部支流索恩河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全年较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变化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大(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第(2)问实为选择式填空题,由措施推导目标。首先要抓住不同阶段治理措施的核9心,然后结合信息的不同目标进行分析即可。3抓住信息中的关键词“唯一授权机构” ,结合图中罗讷河流域分布即可提炼出罗讷河流域广,跨多个行
15、政区。对接设问(3)然后结合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知识即可作答。4在回答第(4)问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点“河流生态的恢复” ,然后联想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进而组织答案。防细节失分 二 这 样 答 美 答 范满分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
16、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纠偏 1 考生在回答第(1)问中索恩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时,由于不能在图中提取“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一关键信息而导致失分。由此可见,准确获取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考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易误防范纠偏 2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本题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解答流域开发与整治类试题时,都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相关知识来组织答题点。我国最
17、新实施的“河长制” ,与“国立罗讷河公司”有相似之处,考生应加强关注。(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典 例 2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0(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 分)(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 分)(3)你是否赞同在
18、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尝试解题 (先写出答案,再与满分答案比对,收获更大)(1) (2) (3) 11学审题析题 一 这 样 答 准 答 全(一)审设问,明答题方向关键词句 设问要求 思考定向第(1)问“内格罗河” “富含腐殖质” “泥沙含量少”分析原因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第(2)问 “很少有桥” 给出解释 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第(3)问 “拓展旅游观光业” 表明态度,说明理由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二)析图文,找答题要点1由信息可知,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说明生物量大,腐殖质来源丰富,对应设问(1),同时暗含该区域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少,对
19、接设问(2)。2由信息可知内格罗河流经沼泽区,可联想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也有利于泥沙沉积,可对接设问(1)。 3由信息中的“布朗库河因含泥沙而呈黄色” ,结合图中布朗库河流域等高线分布,进一步佐证内格罗河泥沙含量少与地势低平有关。4分析河上很少有桥,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该区域水网密集,可联想到一是水运便利,二是修路建桥成本高,同时修路建桥容易对雨林产生破坏。5第(3)问属于观点选择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该区域人口少、经济落后等这一社会经济特征,然后调用已学知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条件和发展旅游观光业可能给该地带来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辩证分析。防细节
20、失分 二 这 样 答 美 答 范满分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纠偏 1 语言表达不条理导致失分,表现在设问(1)中,解答该题时
21、应该分别答出原因,考生往往将两者融合到一块进行作答。易误防范纠偏 2 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差导致失分。在设问(3)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设问12(3)为开放性试题,由于在图文材料中不能提炼相关信息,导致答题没有思路。仔细一想,该题的设置正是教材中“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翻版,掌握教材知识,做到灵活迁移与应用,也就能够准确解答该问。高分必备主干串忆准确解答河流类大题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思考方向(1)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2)流域水能开发条件评价。(3)河流航运价值评价。(4)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其意义。命题点(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编者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2、,主要考查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运用两大原理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典 例 1某科考队于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 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创意 编排 考前 串讲 主观题 第二 解题 观摩 攻克 短板增分学案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