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高考预测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当今世界热点对本专题进行考查,突出时代特征,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试会注重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题型会以选择题为主。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2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 美国深陷越南战
2、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 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 1962 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 13 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 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 1969 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 1968 年,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60 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 D。2.(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1)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3、: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史料“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 1990 年 9 月,排除;C 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 1990 年 10月,排除;D 项题干未谈到,排除。故选 A。3.(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34)图 4图 4
4、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3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 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0 年,排除 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 ,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 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
5、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 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 D 项正确。4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2)图 10 取材于 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1 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在 1933 年, “铁幕”演说在 1946 年,欧洲煤钢联营是 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根据题目的“1949 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拉着欧洲“自
6、立”前进,最符合的马歇尔计划。C 正确。5.(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20)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
7、的多极化。6.(2016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 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 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答案】A【解析】由“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为了争霸进行了冷战,政治上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是
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本题答案选 A。联合国的成立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 B 项和 C 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 C 项和 D 项。7.(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文综历史 35)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材料给的时间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地点是
9、非洲。这明显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和内容。非洲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成员国,因此美国的行为就是来抵制不结盟运动。预测押题119471954 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5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材料核心信息:美国电影抹黑美国共产党人。紧扣题干时间,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知,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这种现象是美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峙的产物。故答案为
10、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与资本结合,国家干预经济无效等信息,A 项排除;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是 1929-1933 年间的经济现象,B 项排除;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时间不符,D 项排除。2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并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1951 年,美国集合 48 个国家在旧金山签订对日媾和条约,结束了日本的被占领状态,同时日美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 ,规定美国军队继续驻扎日本并有权使用日本军事基地。1952 年和 1954 年两国又缔结了关于驻日美军地位的行政协定和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这表明( )A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B战后美国一直扶持日
11、本C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D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日本是其冷战的重要力量,日美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缔结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说明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故 A 正确;二战后美国并不是一直扶持日本,而是有单独占领和民主化改革的阶段,故 B 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故 C 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格局的问题,故 D 错误。31954 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 8 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B遏制苏联向欧
12、洲的扩张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各国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答案】A【解析】6从材料反映的美国建立的共同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太平洋国家和亚洲国家可以看出,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故答案为 A 项。从该体系涉及到的国家来看,不是针对苏联的措施,排除B 项;该体系的主要国家不是欧洲国家,排除 C 项;该体系的建立不是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排除 D 项。4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博弈的需要B新兴经济体崛起C苏联的军事攻势
13、D不结盟运动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体现了美苏博弈的需要,故 A 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新兴经济体尚未崛起,故 B 错误;当时苏联没有发动军事攻势,故 C 错误;1961 年不结盟运动形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D 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释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1: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使西欧经济受到美国的控制;复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抑制了西欧
14、共产主义势力7的发展;加剧了欧洲分裂。示例 2: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达到了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它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示例 3: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此后西欧国家逐步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严重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接受战后美国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故可根据 1947 年至 70 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15、立论,并结合材料从区域一体化、实现美国霸权、复兴西欧经济、抑制共产主义及欧洲分裂等角度进行阐述;根据 1947 年-1949 年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进行立论,从扶持西欧对抗共产主义、美国实现对西欧控制对两极格局建立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 1950 年-70 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立论,并从欧洲一体化、西欧崛起对美国的冲击进行分析阐述。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
16、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答案】C【解析】根据“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可知,材料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故 C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不同,并非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排除 D。2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
17、漫画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该漫画表明美苏( )8A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B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C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D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力图避免核战争的爆发,说明冷战时期美苏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 B 正确;冷战时期美苏根本利益不可能基本趋向一致,故 A 错误;冷战时期美苏敌对意识没有淡化,故 C 错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力图避免核战争,这并不能说明美苏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故 D 错误。31989 年 7 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 1962 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
18、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 ”这表明( )A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B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C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僵局D美苏就古巴危机事件中的错误行为已经达成谅解【答案】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产物,故 A 错误。根据材料“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 ”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故 B 正确。 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的缓和,故 C 错误。D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下图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对西欧经济援助资金
19、(共 88 亿美元)的具体使用情况,据图可知,马歇9尔计划( )A利于美国扩大出口和繁荣经济B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D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实用物资。战后初期欧洲诸国百废待兴,美国工业发达,马歇尔计划极大便利西欧向美国购买商品,扩大了美国的欧洲市场,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无法反映欧洲联合与合作方面的信息,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际贸易领域提高关税或增加贸易壁垒的信息,C 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早于马歇尔计划,因果倒置,D 项排除。5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莫斯科,并签署法苏合作宣言,宣告“欧洲问
20、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 ,两国的目标“是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 。这反映了( )A法国与苏联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B摆脱美国控制是双方共同的诉求C法苏突出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D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影响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背景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法苏两大属于不同阵营的国家的关系改善与合作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别,突出了国家利益的共同需求,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苏政治关系的缓和,并未涉及经济方面联系的增强;B 选项错
21、误,摆脱美国的控制是法国的诉求,苏联并未受到美国的控制;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国和苏联经济联系密切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0高考真题回顾1 (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 1 和图 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 1 图 2欧洲一体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 B C D【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错误;
22、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错误,故错误。只有 A 项符合题意。2.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35)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
23、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 A 项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113 (18 年安徽卷)20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4 (2
24、017海南)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 A 正确; 欧洲一体化形成于 1967 年,故 B 错误; CD 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5 (2016江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巅峰 冲刺 专题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 政治 格局 演变 突破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