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练习(含解析).doc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练习(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练习(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自然”题组命题 6 大着眼点之(三) 水体运动高频考点(一) 水循环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点 (2018全国卷节选)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km。据此完成下题。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解析:选 D 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2命题视角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2018河南南阳模拟)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注:水的社会循环
2、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1)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2)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建筑物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A BC D解析:(1)D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A 错;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B 错;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的是海水经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的部分,C 错;水的社会
3、循环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D 对。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扩大,对地面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植被的破坏、地面的硬化会减少下渗和蒸发,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小,蒸发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环流和凝结核增多会增大降水量。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水循环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高考一般以示意图、区域图及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在备考复习时,既要引导考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也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考生的人地协调观。1从综合思维角度掌握影响水循环环节因素的分析思路
4、(1)影响蒸发的因素3(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时,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42落脚人地协调观,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
5、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不利影响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
6、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题点全练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渠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 13 题。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 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 B5C D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
7、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 )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 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 D地表径流量增加解析:1.C 2.C 3.A 第 1 题,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第 2 题,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
8、陆地内循环。第 3 题,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2019 届高三襄阳联考)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T 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 为湖泊贮水量,以 m3计;Q 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 m3/s 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 45 题。湖名 面积/km 2贮水量 W/亿立方米入湖流量 Q/(m3/s)洞庭湖 2 820 173 10 353太湖 2 4
9、20 44 195滇池(昆明) 297 12 29青海湖 4 853 742 394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A洞庭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6B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快C滇池水循环最活跃D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青海湖储水量最大导致面积最大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储水量大C洞庭湖平均深度浅是因为泥沙淤积严重D洞庭湖换水周期长是因为入湖流量大解析:4.A 5.C 第 4 题,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洞庭湖在四个湖泊中换水周期最短,水循环最活跃,水体更新周期最快,A 对,C、D 错;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慢,B 错。第 5 题,根据“平均深度贮水
10、量/面积”可知,湖泊面积同时受储水量和深度共同影响,故 A 说法错误;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青海湖储水量很大、入湖流量小,导致换水周期很长,B 错误;洞庭湖因入湖流量很大,导致换水周期较短,D 错误;读表格可知,洞庭湖入湖流量很大,入湖河流搬运能力强,可能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严重,使洞庭湖平均深度浅,C 正确。高频考点(二) 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河流的水系特征 1(2018太原期末考试)河流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是衡量河流弯曲程度的指标。当弯曲系数大于 1.3 时为弯曲河段,小于 1.3 时为平直河段。如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
11、水系,下表是图中各支流的长度数据。据此完成(1)(3)题。支流 实际长度/km 源头到入黄口直线距离/km甲 78.3 42.3乙 277 144丙 547 133.58丁 270 50.027(1)图中支流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越( )A不利于行洪 B不利于取水C有利于航运 D有利于发电(3)图示区域黄河干流河道弯曲程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地貌 B地转偏向力C水文特征 D冰川冻融解析:(1)D (2)A (3)A 第(1)题,河流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通过计算可知,丁地弯曲系数最大为 5.40,故选 D。第(2
12、)题,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说明河道越弯曲,河道越弯曲,则水流越慢,河道泥沙沉积,不利于洪水排泄和航运,故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越不利于行洪。故选 A。第(3)题,图示区域黄河干流位于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快,受山地地形地质影响,河水改变流向,导致河道弯曲程度较大,故选 A。命题视角二 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2(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
13、mm 汾川河洪峰情况1 2 53.0 无明显洪峰2 4 80.3 无明显洪峰3 5 100.1 无明显洪峰4 2 73.2 无明显洪峰5 2 90.7 洪峰流量 346 m3/s6 2 54.4 洪峰流量 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8A BC D(3)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1)B (2)B (3)D 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
14、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B 对、D 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A、C 错。第(2)题,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 5 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 5 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对。由表可知,第 5 次降水历时只有 2 天,相对于第 2 次和第 3 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错。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错。第(3)题,第 5 次和第 6 次降水过程,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
15、相差太大,A、B错。第 5 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C 错。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 对。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高考多以区域图、等高线图为命题载体,以相关人类活动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相关知识。在备考复习时,既要巧用综合思维理清水文特征要素和水系特征要素,并进行准确的特征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更要深刻理解人类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强化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1
16、运用综合思维能力,掌握解答河流特征类题目的思维流程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92着眼于地理实践力,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减少,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下游水位变化平稳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水位变化平缓题点全
17、练甲图为某地水系略图,乙图为 A、B 两水文站的年内径流量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12 题。1图中 A、B 两水文站所在地区可能位于( )中国南方 智利中部 法国南部 英国南部A BC D2从甲图中可判断( )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B7 月沙洲的面积最大C7 月河流的输沙量最小D7 月 M 处河流自东向西流解析:1.A 2.D 第 1 题,由图可知,7 月河流的水量是全年中最大的月份,是丰水期,中国南方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确;位于南半球的智利中部属于地中海气候,7 月是雨季,河流是丰水期,正确;法国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所以 7 月份位于北半球的法国南部的河流属于枯水期,错误;英国属于
18、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10水分布较均匀,河流流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错误。第 2 题,7 月是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所以在 M 处河流是自东向西流,D 项正确;根据图可知,水文站 A、B 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丰水期时,湖泊可以涵蓄大量水流,所以丰水期下游水量经过湖泊的调蓄作用会小于上游水量。根据乙图可知,7 月 A 的流量小于 B 的流量,说明 A 位于下游而 B 位于上游地区,所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 项错误;7 月水量最大,河流的水深最大,会淹没沙洲的部分面积,所以沙洲面积应该最小,B 项错误。7 月水量最大,挟沙力最强,所以输沙量也应最大,C 项错误。(2018西安
19、质检)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图 a 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 b 示意 19772014 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 35 题。319772014 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19901995 年 B19952000 年C20002005 年 D20052010 年419952000 年,黄河临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输沙量大量增加C结冰期明显延长 D径流量显著减小5推测 20052007 年期间(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 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
20、 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解析:3.C 4.D 5.B 第 3 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 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 正确。第 4 题,从图中 19952000 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 正确。第 5 题,20052007 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减小,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 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11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高频考点(三) 洋流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世界洋
21、流分布及其影响 1(2018衡水中学调研)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甲、乙表示洋流,读图完成(1)(2)题。(1)甲、乙洋流所属大洋环流的模式是( )(2)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甲对沿岸增温增湿 B乙对沿岸降温减湿C甲、乙都会影响海运 D甲、乙海域都有渔场解析:(1)D (2)C 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且由两条暖流两条寒流组成,综合分析可知 D 正确。第(2)题,甲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因有上升补偿流有渔场分布;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沿岸海域无渔场分布;甲、乙洋流都会影响海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自然 命题 着眼点 水体 运动 练习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