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pdf
《GB T 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8190.1-2010 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pdf(9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ICS 27.020 J 90 国家标准国不日11: -可、民华人中GB/T 8190.1-2010/ISO 8178-1 :2006 代替GB/T8190. 1-199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第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Exhaust emission measurement Part 1 : Test-bed measurement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exhaust emissions CISO 8178-1; 2006 , IDT) 2011-03-01实
2、施2010-门-10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数码防伪GB/T 8190.1-2010/ISO 8178-1 :2006 目次前言.1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35 试验条件.6 试验燃料87 测量设备和待测数据88 分析仪的校正169 颗粒测量系统的校正Mm 定容取样(CVS)全流稀释系统的校正11 运行工况(试验循环).,.27 12 试验运行.28 口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数据评定mu 气体排放物的计算mu 颗粒排放物的计算16 气体排放物的测定3817 颗粒物的测定46附录A(规范性附录)排气质量流量和/或燃烧空
3、气质量流量的计算62附录B(资料性附录)排气质量流量计算程序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热计算(输送管)79附录D(资料性附录)系统等效性的确定m附录E(资料性附录)燃料特定参数m附录F(规击性附录)碳流量检验88参考文献.90 目。昌GB/T 8190(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分为11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一一第2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一一第3部分: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一一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一一第5部分:试验燃料;一一第6部分: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一一第7部分:发动机系族的确定;第8部分:发动机系组的确定;GB/T 81
4、90.1-2010/ISO 8178-1 :2006 第9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第10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现场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第11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本部分是GB/T8190的第l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08178-1: 2006(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S08178-1: 2006 0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了国际标准前言;对本部分中采用的其他国际标准,凡是被采用
5、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相应的国际标准;未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仍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一一由于正文中没有引用GB/T6072.1、IS031-0和IS016183标准,因此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中删除了这些标准,1S09096在正文中不是规范性引用,因此改为参考文献。本部分是对GB/T8190. 1-1999的修订,本部分与GB/T8190.1-1999的主要区别是:一一增加了定容取样(CVS)全流稀释系统的校正一章;一一增加了排气质量流量计算程序表示例、燃料特定参数和碳流量检查这三个资料性附录;一一删除了原版本中发动机功率测试所需安装的设备和附件非甲皖碳氢截断器测量法的效率和修正和13.
6、4中系数U,V、w的计算公式这三个规范性附录。本部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GB/T8190. 1-19990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雪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谢亚平、计维斌、庄国钢、陆子平、崔华标、李云强、张佩莉、张丽丽、王宏、苏怀林、张超建、瞿俊鸣。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7、:GB/T 8190. 1-1987 ,GB/T 8190. 1-1999。1 范围G/T 8190.1-2010/ISO 8178-1 :200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GB/T 8190的本部分(以下简称本部分)规定了往复式内燃机稳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和评定方法,以确定每种排气污染物的加权值。各种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组合反映了发动机的不同用途(见GB/T8190 4) , 本部分适用于移动运输和固定用往复式发动机,但不包括主要用于道路行驶的车用发动机。GB;T 8190的本部分适用于诸如士方川械、贺电机娟和咒他用途的发油机。在限定情况下,发
8、动机可在试阶行l按照C:BT 81)!1. :现场试验标准进行试验。但这只能在有关各方商定的情况下进行。应该欣i人fr这此条件F获得的数据不I可能与以前或将来按GB/T8190的本部分试验所获桦的数据完全相l,iJ.k此f议,只有别产fpH常lJ良的诸如极大型船用或发电机组用发动机才选用这种方案。对于有附加要求(例如职业1_仁、安全条例、li厂规程)的机械用发动机,可能需要补充另外的试验条件和特殊的评定方法。对于无法使用国验台或要求解发动机在使用中的实际主UJ立状况时,使用GB/T8190.2中规定的现场试验规程和计算方法则比较什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川川的本部分的引
9、用1M成为4: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j,jrjJ 足的内在)!-0Z修订版均不iJtJ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此文H的lHi版木。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6379.12)Q1.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lSO 5725-1: 1994 , IDJ) GB/T 6379. 2-2001 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lSO5725-2: 1994,IDT) GB/T 8190. 4 往复
10、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GB/T 8190.4-2010 , IS0 8178-4: 2007 , IDT) GB/T 8190.5-2005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5部分:试验燃料600K 排气压力进气空气负压大气压力其他压力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稀释空气流量稀释排气流量允许偏差士2K绝对值读数的:f:1%:f:O.2kPa绝对值土0.05kPa绝对值士0.1kPa绝对值士0.01kPa绝对值:f:3%绝对值读数的士5%读数的士2%读数的士2%分析仪的量程应与测量排气组分浓度所要求的准确度相适应(见7.5.1.2)。分析仪在使用时应使所测浓度位于满刻度的15%和100
11、%之间。如果满刻度为155ppm(或ppmC)或以下,或如果使用的读数装置(计算机、数据记录器)在小于满刻度15%的情况下仍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和分辨率,则在小于满刻度15%时的浓度也是可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附加校正以确保校正曲线的准确度。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应使附加误差达到最小。7.5. 1. 2 准确度分析仪在整个量程内(0除外)的值不得比名义校正点的值大读数的士2%或满刻度的:!:O.3%,以较大值为准。准确度应根据8.5.5所规定的校正要求确定。注:本部分中的准确度是指分析仪读数与使用校正气时的名义校正值(=真值)的偏差。7.5.1.3 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对一定校正气或量距气的
12、10次重复响应的2.5倍标准偏差,当每次所用量程大于GB/T 8190.1-2010/ISO 8178-1 :2006 100 ppm(或ppmC)时,不得大于满刻度浓度的士1%.或用于100ppm(或ppmC)以下时,应小于每次量程的:1:2%。7.5. 1. 4 噪声在整个使用量程内,分析仪在任何10s时间内对零气和校正气或量距气的峰峰响应值应不超过满刻度的2%。7.5. 1. 5 零点漂移零点响应是指在30s时间间隔内对零气的平均响应(包括噪声在内)。零点响应在1h时间内的漂移在最小使用量程时应小于满刻度的2%。7.5. 1. 6 量距漂移量距响应的定义为在30s时间向隔内对量距气的平均
13、响应(包括噪声在内)。量距响应在1h内的漂移在最小使用量程时应小于满刻度的2%0三、7.5.2 气体干燥、二氧化错(ZRDO)或电化学传感器(ECS)型。对诸如稀薄燃烧火花点燃式发动机.当HC和CO浓度较高时.不要使用二氧化错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应补偿CO2和N(),T二扰。7.5.3.5 碳氢化合物(HC)分析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是加热型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FID),检测器、阅、管路系统等需要加热,以保持气体温度在463K:I: 10 K(1 g0 oc土10OC)范围内。对甲醇燃料发动机;.Jjf.符合1.5.3.12.3的温度要求。对于气体燃料发动机或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的稀释试验,碳氢化合物
14、分析仪;也可选用非加热型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二乒f7.5.3.6 非甲院碳氢化合物(NMlIC)分析7.5.3.6.1 总则这种方法取决于甲皖(CH4)的浓度,它对气体燃料比对液体燃料更合适。7.5.3.6.2 气体色谱(GC)法从根据7.5.3.5测得的碳氢化合物中减去用气体色谱仪(CC)在423K(l50 OC)条件下分析出的甲皖来测定非甲皖碳氢化合物。7.5.3.6.3 非甲皖截止(NMC)法用与7.5.3.5所述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相同的方法操作NMC,减去碳氢化合物中的甲皖来测定非甲:皖成分。7.5.3.7 氢氧化物(NOx)分析如果按干基测量,氮氧化物分析仪应为带N0
15、2/NO转换器的化学发光检测器CCLD)或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HCLD)。如果按湿基测量,若能满足水熄光检查(见8.9.3.2),应使用HCLD,且转换器GB/T 8190.1-2010/ISO 8178-1 :2006 温度应保持在328K(55 OC)以上。对于CLD和HCLD,在进行干基测量时通向转换器和在温基测量时通向分析仪的采样通道壁面温度均应保持在328K473 KC55 oC200 OC)范围内。7.5.3.8 二氧化硫CS02)分析二氧化硫排放应根据所用燃料的含硫量来计算。因为经验表明,对二氧化硫使用直接测量法不能得到较精确的结果:qmSO, = qmf X WGAM X 2
16、0 ( 12 ) 注:对二氧化硫采用计算法是假定硫100%转化,并且只限于不带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硫可按仪器供应商的使用说明进行测量。由于测量二氧化硫相当困难,而且尚未完全证实可适用于排气测量,因此,需事先征得有关各方同意。7.5.3.9 氨(NH3)分析/ 氨应按7.5.3.7所述的化仰学发光检测器(C山),用阳两只不同转换器椒来来泪阳视总量应采用973KC70O1卜、阿:高碍转换器。,当仅测量NO.r时,应采用r;373K(300 OC)的低温转换器。两测量结果之辈就是氨浓度。这种方法的响应时间较长(大约tomir)。另外,可按仪器供应商的使用说明使用傅主叶变挽式红外线C
17、FTIR)分析仪或不分光紫外线谐振分析仪(NDUVR)。由于这一技术尚未完全证实适用于排气测量.因此,需事先征得有关各方同意。这种方法的响应时间比双转换器法要知得多。7.5.3.10 一氧化二氨CN20)分析可按仪器供应商的使用说明使用傅立叶变换式红外线(FTIR)分析仪或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由于这一技术尚未完全证实适用于排气测量.肉此,雷宇:先征得有关各方同意o7.5.3.11 甲醒(.HC日0)分析测定甲醒时应将排气样气,最好战稀梓排气.通过一裴有乙腊(ACN)梅液相二硝基苯脐试剂(DNPH)的冲击器,或通过涂有2.,l-DNPH的工氧化桂滤筒。采集的样气应使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用
18、紫外线在365nm 波段检测分析。也可按照仪器供应商的使用说明,用傅立叶变换式红外线CFTIR)分析仪测量。7.5.3.12 甲醇CCH3H)分析7.5.3.12.1 总则可按仪器供应商的使用说明使用傅立叶变换式红外线(FTIR)分析仪。由于这一技术尚未完全证实适用于排气测量,因此,需事先征得有关各方同意。7.5.3.12.2 气相色谱(GC,法:三测定甲醇时应将排气样安通过二装有去离子水的冲击器。样气应采用气相色谱(GC)法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FID)进行分析。二、/ 7.5.3.12.3 加热型火焰离子化检测(HFID)法应在385K土10K Cl 12 oC土10OC)时用丙烧校正加热型
19、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HFID)。甲醇响应系数须按8.8.5规定在样气浓度范围内按几种浓度确定。7.5.3.13 空-燃比测量按照7.3.6规定用于确定排气流量的空-燃比测量设备应是宽量程的空燃比传感器或氧化错型的A传感器。传感器应直接安装在排气温度足够高的位置,以防止产生凝结水。内装电子元器件的传感器,其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99.5%体积O2) 氢氮混合气(40%士2%氢,其余为氮)(杂质运1ppmC, ,;AOO ppmCO); 纯合成气(杂质;:;:;1ppmC,1 ppmCO,三二100pptnC02豆O.1 ppmNO) (氧含量为18%21%体积)。8.2.3 校正气和量距气应备
20、有下列化学成分的混合气:C3Hs和纯合成空气(见8.2.2); CO和纯氮;NOx和纯氮(在该校正气中所含NO的量应不超过NO含量的5%); 一一O2和纯氮;CO2和纯氮;一一一CH4和纯合成空气z一-CZH6和纯合成空气。注:只要各气体互不反应,允许使用其i也、气体组合。校正气和量距气的实际浓度必须在标称值的士2%以内。所有校正气被度均以体积为基准(体积百/二/分数或体积ppm)0 8.2.4 气体分配器的使用用作校正和量距的气体也可借助精密的混合装置(气体分配器),用纯氮气或纯合成空气稀释的方法来获得。混合装置的准确度应使混合后的校正陆度准确至:1:2%以内。这一准确度意味着用于混合的原始
21、气浓度的准确度应至少在土1%以内(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气体标准)。对每次使用混合装置时的校正均应在15%至50%满刻度之间进行检验。混合装置也可选用具有线性特性的仪器来检查,例如,使用NO气体的化学发光检测器(CLD)。调节仪器的量距值时应将量距气直接连在仪器上,在原有的设定值下检查混合装置,并将标称值与仪器的实测浓度进行比较。使每一点的偏差均在标称值的土1%以内。但是,气体分配器的线性度不能用原先就是用该气体分配器进行线性化处理的气体分析仪来检验。8.2.5 氧干扰气体氧干扰检验气应含有350ppmC土75ppmC碳氢化合物的丙烧。其浓度值应使用总碳氢化合物十16 GB/T 8190.1-20
22、10/ISO 8178-1 :2006 杂质的色谱分析法或动态?昆合法按校正气公差来确定。氮气是主要的稀释剂,其余为氧气。表5列出了汽油机和柴油机试验所需的混合气:表5氧干扰检验气适用范围O2浓度/%余量柴油机21(2022) 氮气柴油机和汽油机10(911) 氮气柴油机和汽油机5(46) 氮气汽油机O(O 1) 氮气 8.3 分析仪和取样系统的操作程序、分析仪的操作程序应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起动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并应包括8.48. 9所规定的最低要求。对于诸如GG和HPLC等实验室仪器仅需符合飞?-4的要求。8.4 泄漏试验应对系统进行世辅试验。将探头从排气系统拆下,用塞子堵住端部,起动
23、分析仪取样泵。在初步稳定以后,所有流量计读数应为零。如不为军.)盖脸?奋:取样管路并排除故障。真空侧的最大允许泄漏量同为系统受检部分在Jtj流量的o.:%。在用流量可用分析仪流量和旁通流量来估算。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浓度分步改变沽,在取样管开始处将转换开关由零气转换到量距气,假如经过适当时间后读数显示改度低于输入浓度.则表示需要按正或有泄漏问题。8.5 校正程序8.5. 1 仪器总成校正仪器总成并用标准气检验校正rtll线,所用气体i布置应与排气取样时相同。8.5.2 预热时间预热时间应按制造商的推唇,如无规定,推荐分析仪的预热时间至少为2h。8.5.3 不分光红外能分析仪(NDIR)和加热型火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8190.1 2010 往复 内燃机 排放 测量 部分 气体 颗粒 试验台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6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