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材料 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回顾核心知识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
2、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分析如下:解决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2再悟高考真题1.(2014课标,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灌木植物
3、 1 1.00 1.00 1.00 1.00植株数量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地上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地下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
4、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3解析 第(1)题,通过计算,2009 年,生物量为 4,2010 年为 4.78,2011 年为 4.93,2012年为 5.04,2013 年为 5.19,生物量逐年提高,项正确,项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项正确。材料和图表无法体现植被分布情况,项错误。故 A 项符合题意。第(2)题,抓住关键词, “此消彼长” 。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没有变化、草本数量增多,A 项错误。总生物量、灌木和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2018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第四 部分 考前 材料 13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