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重点回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重点回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重点回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重点知识回眸一、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 50 Hz 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 ,当 x t t 很短时,可以认为 等于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x t二、实验步骤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并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 220 V 电源插座上3接通开关,用手水平地
2、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会打下一系列的点迹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 n 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为( n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运动时间为 0.02(n1) s.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距离 x,再利用公式 计算纸带通过这段位移时的平均v x t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6在小纸带上标记连续 7 个计数点,分别标上记号 A、 B、 C、 D、 E、 F、 G.用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记为 x1、 x2、 x3、 x4、 x5、 x6,记录到表中7根据表中对纸带数据的测量结果,运用学过的知识判断:物体在
3、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8将 B、 C、 D、 E、 F 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包含这些点的一段位移 x,由于 t 很小,求出 t 内的平均速度,即等于各点的瞬时速度,记入表中三、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 6 V 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纸带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
4、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四、实验数据处理2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0.02 s(电源频率为 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2)根据 v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 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t 为两 x t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 0.02 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 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 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 142 所示,vE DG或 vE DF.v v图 142说明:在粗略计算 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 v 公式来求解,但
5、须注意的是,如果取离 E 点越接 x t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 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五、利用 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1 v t 图象用横轴表示时间 t,纵轴表示速度 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 143 所示的 v t 图象图 143 图 1442 v t 图象的意义 v t 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3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图 144 所示,直线 a、
6、b 分别表示 va4 m/s, vb8 m/s.3145(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中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并且可以求出位移,根据位移公式x vt,在 v t 图象中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 v 和 t 的一个矩形面积,如图 145 中画斜线的部分六、利用现代科技测速度的方法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详见课本2借助数字计时器和气垫导轨测速度详见课本这样测得的速度也不是瞬时速度,应是遮光条在遮光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运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除用打点计时器外,还可以用频闪照相,在暗室里放上照相机,让快门一直打开,旁边用频闪灯照相,因为频闪灯每隔相同时间瞬间闪光一次
7、,在照相底片上就留下物体的一系列像,研究物体在不同闪光时刻成的像,就能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因为频闪照相能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所以也和打点计时器一样能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二)精品同步练习第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1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 D 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 D 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 D 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A vD 1Ft, t10.10 s B vD 2Et, t20.06 sC vD 3Et, t30.10 s D vD 4Ct, t40.0
8、4 s4【答案】D【解析】求 D 点的瞬时速度,最准确的应是包含该点的最短的一段间隔的平均速度。题中间隔 CE 最好,选项 A、B 错误;选项 C 错在时间间隔数据错误, CE 间的时间间隔应为 0.04 s,选项 D 正确,C 错误。2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BC3如下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答案】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相等。打点计时器打出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 描述 专题 14 实验 打点 计时器 测速 重点 回眸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