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辽宁省凌源二中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均为单选,每题 2 分,共 80 分)1. 把夏朝作为我们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依据是A. 夏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B.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 最早出现了文字D. 实行重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夏朝作为我们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依据是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CD 项是商朝发生的。点睛:注意“主要依据” ,古代传说与史实有一定差距,史学家结论具有主观性,宫殿遗址不直接。2. 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
2、弟叔虞立国之处) ,晋国属于A. 功臣封国B. 姬姓封国C. 商族后裔的封国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姬姓封国,故 B 项正确。功臣封国不是王族,故 A 项排除。商族后裔也不是王族,故C 项排除。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也不是姬姓封国,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 )而延(长久) ,秦(朝)郡邑而促(短促) ”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A. 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B. 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C. 把秦亡
3、原因归于郡县制D. 没有指出秦的暴政【答案】C- 2 -【解析】材料“秦(朝)郡邑而促(短促) ”认为秦朝历经二世而亡的原因是秦朝实行郡县制,这是错误的,秦历经二世而亡,原因在于暴政,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对材料“秦(朝)郡邑而促(短促) ”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4. 我们中国人向来认同“叶落归根”和“认祖归宗”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项有关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对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有深远的影响。 “叶落归根、认祖归宗”都与血缘家族有关,明显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观念,因此选 B。考点:宗法制的
4、影响点评: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包括在当时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5.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D. 世袭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这里的“制”指的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内容就是指的中央集权制.所以本题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6. 晋书段灼传曰:“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
5、)也。 ”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A. 世卿世禄制B. 分封制C. 九品中正制- 3 -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也。 ”,可见这种选官制度重视家庭出身和品级高低,它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特点,因此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九品中正制7. 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分封制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C 是与分
6、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是始于元代的地方管理制度。故选 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8. 下列官员(或机构)中,不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 御史大夫B. 刺史C. 都察院D. 明代的内阁【答案】D【解析】秦的御史大夫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汉的刺史负责监察诸侯王和百官;明清时期的都察院同明朝一样,是全国最高监察机构。明代的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答案选 D。9. “汉承秦制”也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 什伍连坐B. 郡县行政C. 刺史监察D. 皇权独尊- 4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
7、度为小。结合所学,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 13 州,设置刺史,刺史由朝廷派遣, 属于低级官员,但是职权很重,有权监察 2000 石的郡守和王国相。故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刺史制度10.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结合材料“大型水利工程”可知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排除ACD,所
8、以选 B。点睛: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关键是正确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11. “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材料“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1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
9、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 5 -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答案】C【解析】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 C 项正确。AB 项是西周实行的制度,实行世袭制;D 项皇帝制也是世袭的。点睛:首先要明确“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13.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10、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制定严密的法律B. 推行郡县制C. 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D. 焚书坑儒【答案】B【解析】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反映的是分封制带来了战乱等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 B 项正确;ACD 项不符合题意。14.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 负责管理军事B.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 执掌群臣奏章D.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的政治制度。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中央官制即所
11、谓的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所以应选 D- 6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中央官制15. 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进行封建改革B. 分封诸侯国C. 实行宗法制D. 推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封建” (封邦建国)是分封制的原始含义。所以选 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16.
12、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A. 具有强化皇权的意图B. 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秦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故A、C、D 符合史实,排除;嬴政确立皇帝称号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德,故 B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17. 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A. 诸侯B. 县长C. 郡守D. 太尉【答案】C- 7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秦朝” “最高一级地
13、方行政长官” 。18.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19.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参知政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材料“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说明这个部门具有审议的职能,
14、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门下省,故 B 项正确,AC 项排除;D 项是北宋的官制相当于副相。点睛:首先明确三省六部制下各部门的职责,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崔佑所在部门的职责,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20. 下图是清代金榜,若你想当时金榜题名,可通过哪一途径A. 立军功授爵B. 毛遂自荐- 8 -C. 官员推荐D. 参加科举【答案】D【解析】材料“清代金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若想金榜题名,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故 D 项正确;ABC 项不符合题意。21. 汉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A. 汉文帝B. 汉景帝C. 汉武帝D. 汉元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
15、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汉武帝而非汉文帝等皇帝,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平常牢记知识点很重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颁布“推恩令”的皇帝22. 下列四幅是关于中国古代皇权势力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A. B. C. - 9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 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考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23.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 中央对地方
16、控制逐渐加强B.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与村C. 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D. 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到元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故 A 正确。中央并没有直接管理地方,地方官员不能世袭,地方也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24. 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A. 地方势力的削弱B. 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 决策中枢的转移D. 外戚与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朝制度是汉代的中央官制。涉及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变革,与地方势力无关,故 A、地方势力的削弱说法错误。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C、决策中枢的转移说法正确;D、外戚和
17、宦官专权是中外朝制度实施后产生的- 10 -影响。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汉代中外朝制度点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所构成;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外朝。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25. 隋唐时期,我国宰相制度的最大变化是A. “掌呈天子,助理万机”B.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凌源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