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综合试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综合试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综合试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1.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在他的记录数据中,其中有一个数据的单位是 mm,它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 17.5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为 35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 1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 16.4【答案】B 【解析】 A.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 , 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 , 在 17.5cm175 mm 左右。不符合题意;B. 中学生两个手指的宽度在 3cm 左右,外文字典的厚度略大于 3cm , 在 3.5cm35 mm 左右。符合题意;C. 4 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 1cm , 一枚的厚度在
2、0.24cm2.4 mm 左右。不符合题意;D. 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4cm16.4dm 左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及数字的大小,选取合适的单位即可.2.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 分析与论证【答案】B 【解析】 解:“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选项 A、C、D 都不正确故选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
3、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 3.如图所示,用一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C 2【解析】 A.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 A 不正确;B. 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C. 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 C 符合题意 ;D
4、. 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 D 不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要测量 1 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认真的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10 个 1 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 10 个 1 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得一个 1 角
5、硬币的厚度【答案】D 【解析】【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要测量 1 角硬币的厚度,需用刻度尺测出 10 个 1 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得一个 1 角硬币的厚度,A、B、C 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6、.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A 【解析】【解答】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A 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B 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C 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只能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而错误可以避免6.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3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 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 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7、【答案】A 【解析】【解答】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食物被煮熟,属于热现象,A 符合题意。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是光现象,B 不符合题意。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不属于热现象,C 不符合题意。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不属于热现象,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7.小明身高 175 cm,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手掌宽约为 10 cm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 2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8、)C.他的“1 拃”约为 40 cm(拃:念 zh,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他的“1 庹”约为 3 m(庹:念 tu,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答案】A 【解析】【解答】人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体积约为 , A 符合题意;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为 1m,他的正常步幅约为 1m,B 不正确;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约为 20cm,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0cm,C 不正确;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身高接近,他的“1 庹”约为 1.7m 左右 ,D 不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
9、、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8.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早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在冬天冷却得较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4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答案】D 【解析】【解答】冬季和夏季温度差别大,热豆浆在夏天
10、冷却得较慢,在冬季冷却得较快,因此热豆浆在不同季节冷却速度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体现了物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夏天的特点是气温高,冬天的特点是气温低,结合题意提出问题即可.二、填空题9.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 32 圈的总宽度为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mm。【答案】4.985.00 之间均对;1.6 【解析】【解答】故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线圈左侧与 10.00cm 对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一章 走进 世界 单元 综合 试卷 解析 新版 粤教沪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