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拓展资料:次声波及其应用素材(新版)粤教沪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拓展资料:次声波及其应用素材(新版)粤教沪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拓展资料:次声波及其应用素材(新版)粤教沪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次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facts and information)频率小于 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 2 至3 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
2、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 年 8 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 108 小时。1961 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 35 圈。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 000 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 7 Hz 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 4 Hz8 Hz 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
3、肺壁受损。二、次声波的应用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核武器的发展对次声学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对次声接收、抗干扰方法、定位技术、信号处理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次声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次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自然灾害。2、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
4、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23、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4、次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次声的强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次声武器般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三、次声波武器 次 声 波 武 器 , 是 指 能 发 射 20 赫 兹 以 下 的 次 声 波 的 大 功 率 武 器 装 置 。声 波 是 机 械 纵 波 , 它 可 以 在 固 体 、 液 体 和 气 体 中 传 播 。 人 们 日 常 可 以 听 到 的 声 音
5、是20 20000Hz 频 率 范 围 内 的 声 波 。 低 于 20Hz 的 就 是 次 声 波 。 次 声 波 之 所 以 会 被 用 作 军事 武 器 , 在 于 次 声 波 和 人 体 器 官 固 有 频 率 相 近 , 于 是 会 产 生 共 振 。 次 声 波 与 人 体 器 官 的共 振 , 会 导 致 器 官 变 形 、 移 位 、 甚 至 破 裂 , 从 而 达 到 杀 伤 目 的 。次 声 波 武 器 大 体 可 分 为 两 类 : 神 经 型 次 声 武 器 , 和 器 官 型 次 声 武 器 。“神 经 型 ”次 声 武 器 的 次 声 频 率 和 人 脑 阿 尔 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24 声音 人类 服务 拓展 资料 次声波 及其 应用 素材 新版 粤教沪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