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综合训练.doc
《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综合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综合训练.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综合训练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官亦鸣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
2、,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 21 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 21 克。守着母亲的灵魂,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 21 克,应该是 21 千克,210 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
3、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母亲是个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不得不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
4、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2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不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
5、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1结合第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4 分)(1) “母亲的灵魂绝不止 21 克,应该是 21 千克,210 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2 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分)3 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6 分)4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
6、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4 分)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 ;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参考答案1 (4 分) (1)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2)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2 (4 分) 养育子女,付出所有;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辛劳一生,轻松离去。3 (6 分)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 (2 分)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 (2 分)在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
7、抹平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3慰的过程。 (2 分)4.(4 分)参考答案: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
8、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9、”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4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
10、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
11、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4 分)(1) ,波澜顿起。(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3) ,波澜又起。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3细读文中画
12、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 分)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 分)母亲养蜗牛参考答案51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意思对即可。一处 2 分,共 4 分)2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 (一对即可,一方面 2 分,共 4 分)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
13、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 “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 “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 “已经” “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4 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
14、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 “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一个方面 2 分,共 4 分。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那年花开钱海燕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
15、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A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16、墙上的6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喝杯茶吧。 ”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
17、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是的, ”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
18、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 年第 2 期 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分)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分)3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
19、地说。(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74请从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 分)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5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2 分)6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 分)那年花开参考答案1.(2 分)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 “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评
20、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2.(4 分)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评分标准:每小题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3.(3 分)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评分标准:3 分。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回答正确给 1 分,赏析
21、正确给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4.(2 分)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5.(3 分)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8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评分标准:3 分。准确概括形
22、象给 2 分,结合选文分析给 1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
23、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
24、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 “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记叙文 散文 小说 阅读 综合 训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