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
2、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重点引导:2(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
3、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3)“遥”“遥知”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4)“插”“遍插”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古诗 九月 九日 山东 兄弟 教案 北京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