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2 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91 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青岛高三摸底)汉代皇帝有“六尚” , “尚”是掌管意, “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A承继秦制, “国”与“家”同构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解析:“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说明官员为皇帝私人服务,它体现
2、出“家国同构”思想,故 A 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出现,故 B 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制约信息,故 C 错误;皇家生活并不因为风尚变迁而改变,故 D 错误。答案:A2(2018信阳高三六校联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解析:东周时期的诸侯国和元朝的行省都是地方行政区划,但是两者的职权不同,诸侯国的权力很大,可以挑战中央,元朝的行省职权范围要小于东周时候的
3、诸侯国,故 A 不合题意;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明通政司是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故 B 不符合题意;西汉的州刺史负责地方的“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明监察御史是中央的监察官员,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故 C 不合题意;唐朝政事堂是常设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的地方,宋代的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所以 D 符合题意。答案:D3(2018中山高三评估)(唐)李华中书政事
4、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2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B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解析: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系,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君不可”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堂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臣不可
5、悖道于君”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堂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常于门下省议事”足以证明唐初政事堂也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A项表达不确切,中央集权制、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D 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C 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8日照高三质监)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解析:材料“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
7、财赋转运的审3计权监督” ,说明北宋设立转运使的作用是控制地方财政,故排除 B、C,选 A;政府设立转运使并非是监督地方官规范行政,排除 D。答案:A6(2018朝阳高三基础调研)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解析:材料“必须申禀行省” “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说明行省对于所属
8、的路府州县进行有效的管理,故 B 项正确;A 中“始终”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C 属于行省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该特点;D 中松散不符合行省的特点。答案:B7(2018衡水高三诊断)内阁成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历经仅能参政议政到拥有票拟权,直至出现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严嵩,但皇帝同时授予司礼监批红权以控制内阁。由此可知( )A宦官掌控了决策权力 B首辅权力失控C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君主专制加强解析:由“历经仅能参政议政到拥有票拟权,直至出现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严嵩”可以看出,明朝内阁的权力是有所上升的,由“皇帝同时授予司礼监批红权以控制内阁”说明皇帝为了防止内阁专权,而借助司礼监
9、太监来牵制内阁,所以这反映的是皇权加强,故选 D;宦官是皇帝分派的控制内阁的,故不能说 A 是正确的,所以排除 A;题干没有体现 B,故排除;这时没有丞相制度了,故 C 不符合史实。答案:D8(2018长沙高三联考)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 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4解析:“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说明不属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方略 课时 作业 明清 时期 政治制度 演变 人民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