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第 2 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 69 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域差异的形成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3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水分条件的制约。分布 植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4地域分异
2、规律分析- 2 -分异规律 成因 表现 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随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图 文 助 记 1南北半球自然带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是这两种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在南半球是广阔的海洋。2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明显: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3、,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的差异小,故纬度地带性明显。理解要点突破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 ,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
4、(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 400 mm 以上为森林,200400 mm 为草原,在 200 mm 以下为荒漠)。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及分布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影响因素 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5、(2017全国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3 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4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
6、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1B 2.D 3.A 第 1 题,根据材料, “3 月 25 日”正值初春,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第 2 题,D 对:根据材料, “数年前”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而如今”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这种变化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只能说明此处的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行政管辖对绿化隔离带景观的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了景观的差异。A 错:图中所示存在差异的绿化隔离带景观都是绿化用地。B 错:绿化隔离带为公共绿地,不是居民自发所为。C 错:不可能人为规划“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第 3 题,A
7、对: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是乔木还是灌木的首要因素是气温。B、C、D 错:降水、光照和土壤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灌木或乔木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 考向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左图、右图,完成45 题。 【导学号:9204004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5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A 5.C 第 4 题
8、,根据题干信息,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可知入秋以后,随着气温急剧下降,银杏树叶凋零,说明为温带落叶阔叶树种。第 5 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北京纬度较高,气温低,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比南京早,- 5 -这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规 律 总 结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 71 页)识记基础梳理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
9、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
10、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6 -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 2 800 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 2 000 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 1 200 米。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理解要点突破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 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
11、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运用考向通关1(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
12、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7 -(4)说明从 2
13、300 米至 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第(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 2 300 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
14、,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 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差异 性学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