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关雎》教案冀教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关雎》教案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关雎》教案冀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1 课关雎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明确诗的大意,理解诗的主旨。3、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诵读,在朗读、析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喜爱传统经典诗文。2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
2、胧的情感体验。3 重点难点1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导入美丽的爱情让人向往,作为诗经首篇,关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活动 2【活动】整体感知字词句释义(根据课下注释填空,并熟记)关关:雎鸠: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荇菜:流:寤寐: 寤: 寐:服: 芼: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
3、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品读诗歌,分析各节大意(第一节已经概括,对其他两节试做概括)2第一节:以雎鸠鸟和鸣引出河边男子对在河里采集水草的姑娘的恋情。第二节:第三节:活动 3【讲授】品味诗歌艺术特色:1 用“起兴” 。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2 韵律和谐: 运用重言(关关) 运用双声(参差) 运用叠韵(窈窕) 3 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活动 4【讲授】总结主题主题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青年对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追求、思慕、爱恋之情。活动 5【测试】课堂测试1、在诗经中,关雎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 ) 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3、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活动 6【作业】课下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诗。2.预习蒹葭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课关雎 教案 冀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