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pdf
《DB44 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 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B 64 DB44 广东省 地方标准 DB44/T 2181 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2019 - 09 - 09 发布 2019 - 12 - 01 实施 广东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181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陈祖静、何茜、曾曙才、周玮、张俊杰、高晓翠。 DB44/T 2181 201
2、9 1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辣木( Moringa oleifera Lam.) 的适生条件、苗木培育 、 种植 、抚育管理、采收 、有 害生物防治 及 建档 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辣木 的 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89 林木
3、种苗生产经营方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适生条件 3.1 气候 生长 适宜温度 18 32,年降水量 800 mm 1800 mm,无大风,无霜冻。 3.2 地形 适宜 坡度 35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或平地 。 3.3 土壤 适宜 pH值 5.0 6.5,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和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为宜。土 壤质量执行 GB 15618的规定, 4 苗木培育 4.1 种子 4.1.1 采种 选择生物量高、含油 率 高的健壮优良母树 ,于 8月 9月 采种 , 蒴果果皮呈黄褐色或黑色,果皮趋于 干枯但未开裂前进行。 DB44/T 2181 2019 2 4.1.
4、2 种子调制 种子 采收后 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待果荚与种子分离后,去除果荚与杂物,过 6目 8目筛, 用透气 性好的塑料网袋 包 装 ,置于 4条件下保存, 存放时间 不宜超过 1年。 4.1.3 种子质量 种子颗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无皱、干燥、圆形并呈褐色或呈浅褐色 。 种子千粒重 224 g 290 g,纯度 90%以上,种子萌发率 90%以上。 4.2 芽苗 培育 4.2.1 播前处理 播种前, 用 20 40的恒温水浸种 12 h,然后 用 500倍 1000倍 的多菌灵 或百清菌 浸种 6 h 12 h。 种子萌发最佳温度 32 左右 。 4.2.2 播种床的准备 选择靠近种植
5、地、静风、水源方便的土地,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好土地,用砖砌约 600 cm80 cm40 cm的催芽床,放入 20 cm 25 cm厚 的河沙,架设 40%左右的遮光网遮 荫,荫棚高 1.7 m,长宽依 苗床规模的实际地形调整。 4.2.3 播种 播种时 间 3月 5月 为宜。 播种量为 35 g/m2 50 g/m2,依据种子大小、含水量、纯度做出适当调整。 将种子按入沙中,间距 2 cm左右,播种深度以 1.5 cm 2 cm为宜。当年生种子 5 d 7 d可出芽。 4.2.4 播后管理 播后喷淋 1次透水,盖薄膜保湿并防雨水冲刷,待种子萌发后取消薄膜。移植前可喷施 1次 0.3%
6、 0.5% 的高磷钾型叶面肥。 4.3 芽苗移植 发芽后 7 d 11 d,子叶刚展开时可移植到 12 cm17 cm的营养袋中培育,营养土选用透水的沙土 混 合有机肥。营养袋苗床宜作低墒,宽 80 cm左右。 4.4 苗期管理 移植后尽快用杀菌剂浇透。适量浇水, 当苗床中间部分基质可以捏成团 时 ,则无需浇水,反之则应 及时浇水。幼苗长至 5 cm 8 cm时,可喷施浓度 0.3% 0.5%的叶面肥一次,同时注意除草、疏苗和及时 防治病虫害。幼苗长至 5 6片叶时,去除遮光网炼苗。 4.5 苗木出圃 移植 4周左右,苗高 40 cm,地径大于 0.8 cm时,即可出圃 。 5 种植 5.1
7、整地 DB44/T 2181 2019 3 杂灌、杂草较多的种植地要进行人工 清杂、除草 。 可采用穴状 、垄作( 50 cm 30 cm) 等方式 进行 整地,开挖排水沟, 具体参 考 GB/T 15776执行 。 5.2 基肥 每穴施用农家肥 5 kg 20 kg或钙镁磷肥 0.5 kg 1 kg做基肥,覆土回穴至高出穴面 10 cm。 5.3 密度 以采梢和采鲜荚果为目的的株行距为 0.5 m 1 m或 0.8 m 1.2 m,以采果、叶和种子为目的的株行 距为 1.5 m 2 m或 2 m 2 m,以采枝叶为木本饲料时的株行距( 0.3 0.4) m( 0.4 0.6) m,或 0.4
8、 m 0.8 m的宽窄行种植。 5.4 栽植 5.4.1 时间 2月 4月种植为宜。 5.4.2 方法 在回填好的种植穴中央, 挖 20 cm 20 cm的小坑,剥除营养袋,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 扶正、 压 实、 浇足定根水。 栽植后 7 d 15 d及时补苗。 6 抚育管理 6.1 松土除草 栽植后 30 d 40 d,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以后每隔 40 d 50 d进行一次,雨季可适当增加除草的 频次。 采用人工或机 械全面耕锄除草。 6.2 施肥 栽植后长出 2片新叶时,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施水溶性复 合肥 180 kg/hm2 675 kg/hm2。 每年 1月 2 月,结合园地管理施
9、有机肥 1.5 kg/株 2.0 kg/株或复合肥( N:P2O5:K2O=18:18:18) 200 g/株。 以采 梢 、 叶为目的, 可 叶面喷施 0.5%的磷酸二氢钾,每月 2次;在 4月 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 0.2 kg/株 0.3 kg/株;采果后 10月 11月,施养树肥,复合肥 0.3 kg/株 0.4 kg/株。 6.3 浇灌与 排水 旱季 进行少量灌溉, 水质 应 符合 GB 5084规定的 二级以上标准。地势平缓、土壤粘性较强 的 林地要 预先开挖好排水沟,沟宽 40 cm、 深 30 cm。雨季来临时,疏通排水沟保证及时排水,防止 水分 过多引起 根
10、系腐烂 和病害发生 。 6.4 刈割与整形 以生产茎、叶作为饲料时,刈割 高度 通常控制在 30 cm 40 cm,树形呈纺锤形。刈割后可适当喷施 1 mg/L的赤霉素或 0.1 mg/L脱落酸处理,以促进萌发更新和矮化植株。 1年 2年植株每 2个月刈割 1次 , 夏季可 1个月 1次,多年生植株一般 可隔 33 d 45 d刈割 1次 。 以采叶为目的时,主茎 直径达到 2 cm 3 cm时,离地 1 m处截干,之后新稍长至 60 cm时进行短截, 株高控制在 1.5 m 2 m。 DB44/T 2181 2019 4 以采收果为目的时,定干在 50 cm左右以方便采摘,次年开始养篷,植株
11、高度控制在 2.0 m 2.5 m。 7 采收 7.1 嫩梢 7.1.1 时间及 方法 当植株高 0.8 m,嫩梢长到 30 cm 40 cm时进行采摘。养分充足条件下,一般雨季约 25 d可采一 次,旱季 40 d采一次。 7.1.2 采收方法 采收方式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时,由嫩叶沿短枝或长枝方向进行逆向采收。对于幼树 或新建的辣木 林,应注意树形的培养。大面积集约化的种植园,则利用机 械采收,可使用往复切割式采 叶机进行采摘。主要采摘方法有: a) 采摘整株嫩梢的 1/2,留下 1/2嫩梢生长,轮流采摘,不修剪; b) 采摘全部 30 cm以上的嫩梢,每采摘三次修剪一次;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2181 2019 栽培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