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1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1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1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1 体味文化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 每一个人。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3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的部分。 4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是 的产物。5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6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 。7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离不开物质载体。8文化具有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9文化是一种 。文化
2、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答案】1影响着 2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意识形态性质 非意识形态 4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实践 5社会生活 6获得和享用文化 7精神产品 8非常丰富的形式 文化活动 9社会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2从本质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内涵从形式看
3、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特点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离开了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传承和发展【典例 1】2017 年 1
4、2 月 12 日,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杂志发布 2017 年度十大流行语。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共享” “有温度” “流量” “可能 xxx 假 xxx”“油腻” “尬” “怼” “打 call”入选。这些词语 代 表 了 一 定 的 民 意 和 情 趣 , 反 映 时 代 特 色 、 记 录 社 会 形 态 , 表 达 人 们 对 社 会 的 感 受 和 生 活 的 态 度 。这 表 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答案】A【解析】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
5、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 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 错误。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实践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D 错误。2文化的社会作用3(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典例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 。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
7、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他们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还能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并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2)文化是人类群居性活动。人是一种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群众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3)文化是人类的累积性活动。人类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不能遗传,只能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人类的文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模仿和创造,才得以不断地
8、丰富,不断地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4(4)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这是一个连绵不绝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标志着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总之,文化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化。因此说,文化是
9、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典例 3】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 ,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 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答案】C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
10、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典例 4】 “地名”是活化石,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 “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 “请问您尊姓大名,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看,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惯常礼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这表明“地名”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蕴藏着个人情感 5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A B C D【答案】D 1在都市,有繁华的城市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
11、动活泼的 文 化 活 动 ; 在 人 口 分 散 、 交 通 不 便 的 边 远 地 区 , 文 化 活 动 更 具 有 乡 土 气 息 。 各 具 特 色 的 文 化 活 动 反 映了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城乡地区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犹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12、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3数量众多的无锡文化景观遗产,与无锡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呈现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环湖文化景观带、惠山古镇景观带等七种类型。这表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 B各地的文化都是相同的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64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 80 至 100 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点点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
13、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5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6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
14、精神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 C D1 (江西省新余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这得益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2017 年 11 月 26 日,新钢公司自主集成优特钢带项目酸洗线投产2017 年 12 月 14 日,新余市政府就政府工作报告向党外人士代表征求意见2017 年中国(新余) “七夕节”系列活动在新余举行新余电视台海选 2018 年“优时代”江西少儿春晚新余赛区节目A B C D72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
15、内心的修养;无需要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里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 ,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A B C D3 (河北省唐山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故宫以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开发了 8700 多种文创产品。并通过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人们走进传统文化。故宫的做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活动影响人的文化认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6、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4 (广西来宾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在游子心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不仅是一条街、一口井、一座庙的名字,更是一份乡愁的情感寄托。这表明老地名是游子心中持久的文化记忆对游子的影响始终一成不变是游子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是游子乡愁情感的唯一体现A B C D5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 运 用 , 网 络 文 化 正 不 断 地 改 变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 生 产 、 思 维 等 方 式 , 实 现 了 其 自 身 的 发 展 和 进
17、步 。这 表 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8D网络文化都是先进的文化6 (湖北省黄冈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心”一词源于佛教,指的是发心修行之前的那颗心。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不忘初心” 。星云大师曾经从四部经典中拈出四个词,来为人们指点迷津,从华严经中拈出“不忘初心” ,从维摩诘经拈出“不请之友” ,从八大人觉经中拈出“不念旧恶” ,只有这样,才能从“初心”蕴涵的正能量中激励自我、找到自我、完善自我。由此,我们认识到A文化现象各具特色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政治 专题 11 体味 文化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