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主要内容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预测热度2017 江苏单科,8,3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历史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国民革命运动2015 江苏单科,9,3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国共政权的对峙(1)南昌起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土地革命(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017 江苏单科,10,3分 敌后抗日斗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6 江苏单科,11,3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
2、变(2)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2015 江苏单科,10,3分 全民族抗战历史解释时空观念解放战争(1)内战的爆发(2)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2018 江苏单科,10,3分 解放战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分析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年)阶段,属于中国近代史的后半期,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最终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这部分内容在江苏高考中所占比重较为稳定,近五年一直在 12 道选择题。考查角度多样化,既有通过具体细节性内
3、容判断重大史实,甚至进而考查其背景、影响;更有以超越教材观点的评判性论述推论出相应结论。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侧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对历史解释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在对众多战争的学习应用上,特别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和图表的解读,形成较完整、准确的时空概念。【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近代中国始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新中国的建立。从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4、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阶段,主要内容包括: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立革命政党,进而推动革命的进程,历经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3主义革命的胜利。其间,国共两党屡经分裂、合作,也有严重的民族危机,即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又一轮的侵华战争,在全民族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分裂对抗,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进入到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当
5、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时期。【考点集训】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2018 江苏徐州考前模拟,1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 1919 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答案 A2.(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是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一
6、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答案 B3.(2017 江苏扬州三模,9)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答案 B4.(2017 北京文综,16,4 分)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
7、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4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 B考点二 国共政权的对峙1.(2018 北京文综,17,4 分)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
8、“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 C2.(2018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9)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面前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了伤,营连指导员也剩得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着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的口号,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 ”以上叙述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答案 B3.(2017 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末,8)从 1931 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
9、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答案 C4.(2017 江苏镇江一模,11)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答案 A考点三 抗日战争1.(2018 课标,30,4 分)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
10、的农民 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5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 A2.(2018 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0)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敌后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回老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这表明当时中国
11、共产党(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 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答案 A3.(2018 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B.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C.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D.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答案 C4.(2017 天津文综,8,4 分)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
12、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 B. C. D.答案 C5.(2017 江苏苏州三模,8)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6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阐述错误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3、B.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亲密无间,共同抗日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D.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答案 B考点四 解放战争1.(2018 课标,30,4 分)1948 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 A2.(2018 江苏南通一模,10)把敌人这个
14、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 C3.(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10)1938 年 5 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A.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D.
15、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答案 A4.(2017 江苏南京期初,10)中共中央在 1948 年 4 月 30 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 月 5 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7答案 B5.(2015 海南单科,22,2 分)据统计,1945 年 8 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 5569 亿元,三年后增至 604.6 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
16、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五四风雷史料呈现史料 1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 1895 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 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
17、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多。摘编自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史料 2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 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银行 1919 年 6 月 5 日、10 日电函史料 3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
18、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读史指导史料 1: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超越了公车上书史料 2:“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参加的阶层广泛史料主旨史料 3: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时空定位根据史料 1 中的“1919 年” 、史料 2 中的“青岛问题” 、史料 3 中的“华盛顿会议”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出史料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前后史料解读 重点阐释史料 1:五四运动无论是从波及范围、实际参与者还是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了公车上书。说明五四运动的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史料 2: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
19、、爱国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史料 3:表明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解决了山东问题,但九国公约的签8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史料认识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向前史料应用1.结合史料 1 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因素。答案 电讯、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发展,资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新式教育推广,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新文
20、化运动解放了思想。2.根据史料 2、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答案 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综合上述史料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答案 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探究二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抗日战争史料呈现史料 1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
21、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史料 2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读史指导史料 1:蒋介石对国共合作实现的评论史料主旨 史料 2: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及其意义历史
22、解释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战的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史料解读 重点阐释史料 1:“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实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全民族抗战的主要体现。体现了国民党蒋介石对全民族抗战的态度,强调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地位。9史料 2:表明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危机下,中华民族凝聚一心,共同抗日。阐明了抗战的影响,抗战使政治势力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史料认识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观念、民族意识逐渐
23、增强,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升华。国共两党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全民族的抗战,正是民族意识增强的完整诠释与充分展现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概括蒋介石“谈话”的要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答案 要点:肯定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促成国共合作,集中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强调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地位。意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使全民族抗战得到实现。2.据史料 2,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史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答案 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
24、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过专题【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7 江苏单科,8,3 分)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 A2.(2017 江苏单科,10,3 分)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四 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专题 十一 近代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讲义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0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