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doc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诵读本词,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重点】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难点】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曾于山之东坡居住,故号东坡)四
2、川眉山人。他是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伟大的诗人、词人,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后人的影响很大。“唐宋八大家 ”散文 “苏 黄” 诗 “苏 辛” 词 “宋 四 家” 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2、这首词是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作诗文以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
3、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2、深入学习21、解题:赤壁怀古2、概括词的主要内容3、写景片段分析(1)上阕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2)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来概括。(3)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4、人物形象分析阅读有关周瑜的片段,了解人物形象:(1)称呼:(2)婚姻:3(3)外貌:(4)作战能力:5、了解作者内心及人生态度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也是苏轼被贬后流连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周瑜,苏轼内心是怎样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6、总结:苏轼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三、迁移运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高平市 中学 高中语文 第三 专题 历史 回声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导学案 答案 苏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