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大附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年级 11 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春秋中叶后,宋国六卿已无太宰、太史等职。其他各国的太宰、太师、太史也都成为次要职位;而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的司徒、司空、司马、司寇等政务官,则上升为六卿。这反映出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 B. 西周分封制无约束力C. 政府权力的官僚化趋势增强 D. 诸侯国战争频率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务官”体现的是政府权力的官僚化,政务官上升为六卿体现的则是政府权力的官僚化趋势增强,选 C 是符合
2、题意的,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是在后来的秦朝,选项 A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中叶后西周分封制仍然有约束力,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战争频率提高方面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理解材料中“政务官”的含义政府权力的官僚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时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准确判断最后一个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即可做对此题。2.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
3、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2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反映的是秦国的司法调查和审判程序,与统一六国无关,故排除 A 项;秦国的整个司法调查审判程序并不是徒具形式,整个过程没有规定特别的形式,没有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故排除 B 项;根据“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 ”可知反映了秦国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选 C 项;题意反映了秦国司法程序的完备,但没有体现审判公正合理,故排除 D 项。3.据传尧去世后
4、,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A. 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B. 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继承制C.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 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答案】A【解析】【详解】民众歌颂舜,舜即天子位,孟子认为这是天意,反映了他天命思想和民本思想的相通之处,故选 A 项;舜是通过禅让制继承了天子位,不能说明孟子倾向恢复王位继承制,故排除 B 项;舜为了让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最终在民众的拥戴下即天子位,该行为得到孟子的肯定,没有体现中国古代选贤举能的传统,故排除 C 项;尧舜时代
5、周王朝还没有建立,周天子已经失去统治合法性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D 项。【点睛】孟子所认为的天意是建立在民众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的基础上的,所以体现了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的方面。4.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 3 -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 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国君给以粮食和钱币作为官吏的俸禄;国君用玺、符任免官吏、传
6、达政令、调遣军队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国君的权力加强,故是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C 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变革的信息,排除 A。B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统一,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5.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 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郡”的信息,排除 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 13 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封皇子为诸侯王,皇帝与诸侯王的
7、亲缘更近,故 B 正确,D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取代异姓诸侯王” ,排除 C。6.“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4 -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 A 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 BC 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
8、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7.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 、 庄子 、 列子 ,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者称为道学举士。道举设置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可知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是为了强化唐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排除
9、A 项,故选 B 项;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造成冲击的是科举制的形成,故排除 C项;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仅设置了道举,可以说明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故排除 D 项;【点睛】抓住本题中的关键句“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即可知唐代皇帝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8.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 (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 5 -“封驳” (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A. 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B. 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C. 有利
10、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D. 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 (说明理由拒绝) ”说明皇权受到了决策程序的制约,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没有注意到材料中“原则上”这三个字;B 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君主专制,并不是中央集权;C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如本题涉及的是专制主义问题,所以可以排除 B 选项的干扰。9.元朝时期, “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 。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
11、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 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 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 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 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西域人士流连中原的很多,中原人士涉足边疆的也很多,说明民族之间的交流很频繁,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情况,故选 A 项;由西域人士“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可知无法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故排除 B 项;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未能体现题意中民族交流融合的内容,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元朝建立大一统王朝,西域已经不存在独立于元政府之外的民族政权,故排除
12、 D 项。- 6 -10.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 ,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答案】C【解析】根据“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可知,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旧贵族,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C 正确;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不是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力,A 错误;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少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不能体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B 错误;D
13、不符合史实,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即可。11.“雅典公民当他抓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材料说明古代雅典人A. 充分享受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各项福利B. 直接民主的好处在于为本阶层谋利益C. 获得平等的同时付出了自由的代价D. 因个人隶属于社会而享受充分的权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要是想
14、获得公民的平等权要付出自由的代价,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反;B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D 选项因果关系倒置。- 7 -12.13 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 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 ,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C.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D.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答案】D【解析】根据“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表明
15、议会战胜王权恢复了议会的权利,故 D 正确;1689 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 年光荣革命,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排除 B;1689 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制并没有结束,排除 C。【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体的唯一秘籍,抓住关键信息“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即可。1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 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
16、要性B. 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C. 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 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材料的关键语句也是中心语句是“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说明材料强调战争结束后注重维护个人利益、不倡导牺牲个人利益,C 正确;A、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战后“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 8 -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B 不是材料的主要思想,排除。点睛:应该把握住材料的核心语句“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是材料强调的重点。14.恩格斯曾说
17、:“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将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A 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
18、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D 项错误。15.“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专制主义色彩B. 军国主义色彩C. 联邦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 9 -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表明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19、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选A。16.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贸易都在“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表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 D 正确;A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题的秘籍,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成
20、为欧洲的商品贸易中心,说明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17.1609 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A. 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B. 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C. 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D. 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的目的,故 A 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自由贸易,- 10 -而不是军事改革的相关内容,故 B 项排除;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当时商业理念
21、奉行的是重商主义,而材料中“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又强调了自由贸易,综合分析可知当时荷兰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故 C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 1651 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排除。18.1863 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 5 个工人,到 1912 年达到 7700 人,其中包括 380 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 1875 年拥有工人 885 人,到 1914 年达到11000 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C.
22、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 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垄断组织,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A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科学的作用,排除 C;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1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说:“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宇宙的发现,却是智识的加添和科学及地理上的种种发现,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材料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山西大学 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11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