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练习.doc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练习.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 1 大气热过程与逆温现象【全国卷】(2017 年全国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 1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当地寒冷
2、期(12 月至次年 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双层覆膜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第 2题,此图反映的是日平均气温,不是当地的最低气温,膜内温度的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答案】1.B 2.C【地方卷】(2016 年北京卷,7)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 3题。23.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由图可知,7 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12 以上
3、,最低气温在 8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答案】C(2015 年浙江卷,910)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 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 45题。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3C.空气上下热
4、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第 4题,读图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一天中日出前气温最低,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逆温现象一般在日落后出现,日出后逐渐消失;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第 5题,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以及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答案】4.A 5.C考点 2 热力环流【地方卷】(2014 年山东卷,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5、P1和 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第 1题。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高空等压面 P2南端向下倾斜,说明甲地近地面南部为高压,北部为低压,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是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4【答案】B(2015 年四川卷,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23题。2.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 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 N附近大陆东岸3.市中心与郊区
6、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第 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 0 以下,40 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 40 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 0 。第 3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更易形成降雪。【答案】2.D 3.A考点 3 等压线与风【地方卷】5(2018 年北京
7、卷,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 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 1题。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解析】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方;由图中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故热带太平洋洋面没有形成台风。【答案】B (2014 年天津卷,3)读图,回答第 2题。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
8、海 C.首尔 D.北京【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风向始终为偏北风;首6尔、上海风向始终为偏南风;北京风向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答案】D(2016 年江苏卷,5)2016 年 1月 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 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第 3题。3.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解析】读图可知,西南方有低压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可判
9、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答案】D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热力环流等压线与风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常结合自然地理过程示意图或相关等值线,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及自然要素变化的影响;该考点常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风向、风速及其变化,风力对人类该部分内容多属于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因而,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应用是备考的基本方向7活动的影响等考点 1 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现象1.大气受热能量来源(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A)。(2)直接来源:地面(B)。2.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
10、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8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11、(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使近地面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9成影响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2、,回答 12题。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变小 B.变小 C.变大 D.变大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解析】第 1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再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故 A项正确。第 2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答案】1.A 2.
13、D 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里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回答 34题。3.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A.土质疏松,孔隙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10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4.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A.持续低温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C.地表温度高于 0 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解析】第 3题,地冰花是从泥土里慢慢长出来的,故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冰花是气温在 0 以下时,土壤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因此土壤的含水量较大。第 4题,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风静的夜晚,因
14、为此时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花。【答案】3.B 4.D考点 2 热力环流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11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 M、N 处风向所示)。(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特别提醒】 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15、,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4.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12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影
16、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知识拓展】 城市“五岛”效应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市气候往往具有“五岛”效应:热岛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雨岛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 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13图,回答 56题。5.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分别是(
17、 )。A.陆风转湖风,8 时 30分9 时 30分B.陆风转湖风,1011 时C.湖风转陆风,1213 时D.湖风转陆风,1314 时6.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面积差异【解析】第 5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 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第 6题,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三 单元 地球 大气 第一节 冷热 不均 引起 运动 练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