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1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1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1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pptx(8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1讲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兴起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冷战”中的“热战”。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 展的表现。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 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纲呈现,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自主学习,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 恶化。 (2)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 全球战略。,(3)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 胁,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3.表现,2.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4.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 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 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
3、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 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4)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 的世界大战。,误区警示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 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华约组织的成立是两极格局正式 形成的标志。 思维启迪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 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针对“公约”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 么措施?这意味着什么? 提示: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意味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 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概况:1950年6
4、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 战;1953年,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 (2)影响: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 遏制中国 的政 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 (1)概况:1961年,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发动“特种战争”,企图剿灭南 方爱国力量;1965年,“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美军直接大规 模参战;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 (2)影响: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 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国。,思维启迪 1955年3月,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 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
5、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 子。”其言论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由于核战争的毁灭性危险,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客观上造成相 对稳定的局势。,主题一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史料呈现 史料1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 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 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 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 物。,合作探究,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 “AEM”意为“财政贷款”),史料2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
6、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 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史料3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 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 疗。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两段史料分别来源于美、苏两国,创作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立 场上,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史料“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 援助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反映了电影创作者认为马 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从漫画可以看出其创作者认为马歇尔 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
7、的工具。 (2)史料2信息“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 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 (3)史料3信息中“它”是指马歇尔计划。史料3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作用。,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1,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 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提示 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 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 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 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8、的共 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提示 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等 社会主义政权。,史论归纳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 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不同点,主题二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 史料呈现 史料1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 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
9、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节录)(1947年9月),史料2 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 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 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 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 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史料3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
10、新全球史,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两个阵营”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 (2)史料2中“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表明了两大阵营 在斗争方式上采取了“冷战”。 (3)史料3说明冷战在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同时,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问题思考 (1)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间及标志 性事件。 提示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第一场热战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这反映出朝 鲜战争实质是什么? 提示 美苏冷战的产
11、物。,史论归纳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按照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格局。它对世界作了两 分天下的划分,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冷战”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而采取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冷战”加剧,促使北约和 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相继成立并在欧洲全面对峙,这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 形成。,1.(2016课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 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 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
12、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 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考点集训,D,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 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迁移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 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 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C 项。,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D.美国拥有
13、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2.(2019山西晋中模拟)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 是 ( ),B,解析 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 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对 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是因为欧 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 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包围”,故C项错误;二战后苏 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 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3.(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 双方的战略家
14、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 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 )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美苏均势维护了世界相对和平 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B,解析 A项表述明显错误;据材料“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 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 和平机制”可以得出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故B项正确;冷战是 由美国发起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的目标 是争夺世界霸权,故D项错误。,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自主学习,一、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欧洲共同体
15、的形成 1.原因 (1)“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3)西欧各国都无力单独与美国和苏联抗衡。,2.形成 (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 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这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 欧共体 。,3.发展: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 科技合作。 4.影响 (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政治:西欧力图推行 独立自主 的外交
16、政策。 (3)国际关系: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1)“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不但减免战争赔偿,还向日本提供资 金和物资援助。 (2)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 民主化改革 ,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 存的封建因素。 (3)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4)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2.表现: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并在19561972年呈现高 速发展的局面。在此期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 (1)政治:日本开始谋求
17、 政治大国 的地位。 (2)对外政策: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 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不结盟运动兴起奠定了政治基 础。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因此 它们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 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2.标志: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 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
18、立、自主、不 结盟、 非集团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意义 (1)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概念辨析 “不结盟”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以抵 制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霸权政策。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 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 裁军,销毁核武器。 易混辨析 不结盟不合作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但是不结盟不是不合作,也并 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 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 战
19、”。,思维启迪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 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使阿登纳认识到必须走联合道路,才能更加强大。,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东欧剧变 (1)从1989年开始,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 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1990 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3)1991年,
20、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 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图证历史 德国的统一图1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德国分裂;图2反映了德国实现了统一,两 极格局趋向瓦解。,2.苏联解体 (1)背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内政局逐渐失控,民族纷争迭起,各 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 (2)过程 a.1991年发生的“ 八一九事件 ”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b.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 “独联体”。 c.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完 全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误区警示 苏联解
21、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并不是整个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蓬勃发 展。,(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展 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2.表现 (1)缓和: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 解,维持世界和平的因素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动荡:民族及宗教纠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政治文明 历程 第六 单元 复杂 多样 当代世界 11 世界 政治 格局 演变 课件 岳麓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87193.html